4月17日,“老李,又去社區食堂吃???”老張提著剛買的香煙迎面走來?!澳强刹?,五塊錢管飽!”兩人沿著新修的防滑步道慢行,當推開食堂玻璃門時,紅燒肉的香氣直往鼻子里鉆。此時,旁邊的人正扒拉口米飯:“這飯菜,暖心又暖胃?!?/p>
近年來,銅川市宜君縣以創新養老服務模式為抓手,將政策溫度融入社區,用多元服務織密養老網絡,成功打造出覆蓋城鄉的“沒有圍墻的溫馨港灣”。
從“老有所依”到“老有頤養”
“家門口的食堂,吃出了家的味道!”每天中午,宜君縣宜陽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幸福食堂”座無虛席,73歲的馬步華老人一邊品嘗熱騰騰的飯菜,一邊感慨。食堂每日提供軟爛可口的營養餐,價格實惠、種類豐富,僅需5元便能享用兩葷兩素一湯,惠及周邊多數老年人 。
當地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模式,建成104所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設施,包括100個農村幸福院、2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2個縣級養老機構。
在宜君縣棋盤鎮馬泉村幸福院,老人們可免費享用午餐,參與棋牌、閱讀、健身等活動,村黨支部書記張凌忠說:“我們不僅升級硬件,更注重精神關懷,定期組織義診、文藝演出,讓老人身心皆安?!?/p>
以“微改造”托舉“大幸?!?/strong>
“養老不離家”是多數老人的心愿。在精準對接需求中,宜君縣推出居家上門服務與適老化改造項目。
景文小區82歲的空巢老人閆東芳對此深有體會的說:“社區工作人員每周上門都打掃衛生,陪我聊天解悶,娃們比我親兒女還貼心!”
截至目前,宜君縣累計為150戶老人完成適老化改造,安裝防滑地板、智能呼叫設備等,并為400余名老人提供助餐上門服務,贏得廣泛好評。
針對困境老人,“黃扶手計劃—銀齡安居項目”更顯溫情。該項目是為低收入、行動不便的老人改造居家環境,配備適老器具,并開展健康指導,讓晚年生活“有尊嚴、有保障”。
銀齡煥發“新活力”
在宜君縣老年大學的舞蹈教室內,十幾位“老同學”正隨音樂翩然起舞。“一噠二噠三噠噠……”72歲的焦大媽笑逐顏開,“以前悶得慌,現在跳舞、學葫蘆絲,日子比蜜甜!”據悉,老年大學開設書法、秦腔等課程,吸引不少學員,成為老年人重塑自我、融入社會的精神高地。
逢年過節,宜君縣宜陽社區定期舉辦各種匯演活動,例如寫春聯、包粽子、做香囊等文化活動,讓老年生活“有滋有味。
宜君縣養老服務指導中心主任王小軍表示:“我們將推進養老服務標準化、親情化,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目前,隨著‘15分鐘醫養服務圈’加速構建,宜君縣人民醫院派護士駐守單位醫務室,有醫療需求,開通綠色救護通道直接就醫。下一步,我們將計劃拓展智慧養老平臺,實現健康數據實時監測?!?/p>
田亞南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