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底,人民解放軍打到了桂東南岑溪容縣,在這里他們遭遇了國民黨殘部的頑強阻擊。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這部分敵人被全殲,人民解放軍大獲全勝。
當時我軍將士們根本就沒有把這場稀松平常的遭遇戰放在心上,可誰知戰后國民黨方面卻表示,他們的上將兵團司令在這一戰中殉職。
這個消息傳來,上級就派人帶著嘉獎令前往參戰的解放軍所部,準備要好好表彰立此大功的英雄。
但結果調查了好幾天,這張光榮的嘉獎令竟然一直都沒能發下去,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追求進步的“屠龍少年”
1894年,云南省羅平縣士紳胡兆云生下了一個兒子。
作為晚清朝廷的秀才,胡兆云在當地的名聲不小,不久前還曾被授予了直隸州同知的頭銜。
所以他的兒子出生后,當地有頭有臉的人都送上了賀禮,并夸贊這個孩子的將來一定非常不凡。
這一切讓胡兆云很是滿意,于是他給兒子取了個“胡若愚”的名字。
胡若愚沒有讓父親失望,小的時候讀書非常刻苦,七歲就已經完成啟蒙,進入了羅平州兩等小學堂。
1910年7月,16歲的胡若愚考上了云南陸軍小學堂,成為了第四期學員。
在這里,胡若愚第一次接觸到了《警示鐘》等進步書書刊,這給他的思想沖擊非常大。
1911年10月30日,在“武昌起義”勝利后的第20天,蔡鍔、唐繼堯等人在昆明發動了“重九起義”。
受進步思想的熏陶,胡若愚也加參加了這場起義,正式加入了國民革命軍。
1912年春天,18歲的胡若愚第一次離開了家鄉,到江西投奔李協和,擔任都督府警衛連連長。
當時的胡若愚是個熱血的青年,一心想要追隨中山先生討伐袁世凱。
但就在戰爭打響的前夕,胡若愚收到了家中的來信,說他的父親因病離世。
自古忠孝難兩全,無奈胡若愚只能選擇回家奔喪。
1914年初,替父守孝兩年的胡若愚進入了云南陸軍講武堂將校班學習了整整一年時間。
這一次的學習經歷讓胡若愚收獲頗豐,畢業之后,就進入軍隊擔任了營長的職務。
護法戰爭爆發以后,龍炯光勾結土匪,趁滇軍攻打川桂后方空虛之際,不斷進攻騷擾昆明。
這讓全滇為之震動,危急關頭,唐繼堯命胡若愚所部前去阻擊龍炯光。
原本唐繼堯只是希望胡若愚能夠盡可能纏住龍炯光,好等大軍回返,再來穩定局勢。
但沒想到胡若愚展現出了高超的指揮能力,幾天的時間就徹底剿滅了全部的土匪武裝。
這讓唐繼堯第一次記住了胡若愚的名字,在戰后把他提拔為步兵第十一團團長。
權力的增大沒有讓胡若愚得意忘形,反而是更加的虛懷若谷,一心只想著造福桑梓。
這樣的胡若愚確實讓人心生敬佩,但進入了國民黨這個大染缸,他又能夠堅持本心多久呢?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因為國民黨許多元老都是割據一方的地方軍閥,所以他們最拿手的就是爭權奪利和相互捅刀子。
1916年“護國運動”剛剛結束,滯留四川境內的滇、黔軍與川軍的矛盾就已經越來越難以調和。
僵持了大半年后,唐繼堯以護法之名往四川調遣了一個主力團,這個團的團長就是他新晉的愛將胡若愚。
在胡若愚的鼎力支持下,唐繼堯所部擊敗了四川的劉存厚,取得了這次戰爭的勝利。
唐繼堯這個人有很多毛病,但對自己人從來都不小氣。
在他的大力提拔下,24歲的胡若愚當上了旅長,成為了滇軍中的少壯實力派。
雖然唐繼堯對胡若愚有知遇之恩,但在孫中山、顧品珍等人起兵倒唐的時候,胡若愚還是明哲保身,果斷的選擇了與唐繼堯劃清界限。
起初很多人都稱贊他深明大義,一心為國,有古時君子之風。
但這只不過是胡若愚的權宜之計。
他明面上響應孫中山的號召,積極的準備北伐,好像是個堅定的革命者。
兩邊同時下注,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策略讓胡若愚賺的盆滿缽滿,漸漸迷失在了其中。
1922年,在胡若愚這個反骨仔的幫助下,唐繼堯順利的回到了云南,擊敗了顧品珍。
這一次胡若愚的識時務給自己贏得了很豐厚的“籌碼”。
在唐繼堯重新掌控了云南軍政大權后,他任命胡若愚為滇中鎮守使兼戒嚴司令,駐軍昆明。
不久之后,唐繼堯又接連數次給胡若愚升官,讓他當上了國聯第二軍長、中東巡宣使、建國聯軍第二軍軍長等職務。
人心總是不知足的,唐繼堯這樣的軍閥更是如此。
1926年,43歲的唐繼堯準備逐漸的收回滇軍的指揮權,于是開始大力的培植親信。
如此一來,胡若愚、龍云等四個鎮守使的權利受到了威脅,于是他們準備“取唐繼堯而代之”。
這件事里面胡若愚是主要的聯絡人和發起者,所以唐繼堯下臺病逝以后,胡若愚成為了獲利最大的一方。
這自然引起了龍云等其他幾人的不滿,于是他們雙方從戰友反目成為了仇敵。
龍云
1927年6月14日,胡若愚趁夜色發動了“六·一四政變”,將倉促迎戰的龍云抓獲。
龍云的這一次失敗讓胡若愚成為了滇軍中真正的實力派當權者,一時間風頭無二。
雖說胡若愚確實通過接連不斷的背刺讓自己的實力越來越強大,但他這樣做也讓其在滇軍中人心盡失。
1928年初,龍云卷土重來,一鼓作氣把胡若愚的勢力擊潰。
至此胡若愚在云南再無立足之地,無奈只能投靠了四川的劉文輝。
這次的失敗也徹底讓胡若愚失去了滇軍的指揮權,從此之后,他只能如浮萍一樣,不斷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但這又怪得了誰呢?
永遠都走在不討喜的路上
因為蔣介石委員長的職務是通過陰謀手段獲取的,所以蔣委員長上臺后,反對者很多,日子過得并不順心。
這里面,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是他最大的對手。
1929年春天,蔣介石和桂系軍閥之間的徹底撕破了臉面,雙方在戰場上大打出手。
為了盡可能拉取更多的盟友,蔣介石通過劉湘、劉文輝等四川軍閥勸說胡若愚,希望他可以暫時和龍云握手言和,一起攻伐桂系部隊。
為了讓胡若愚動心,蔣介石委任胡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十二師師長。
在利益的面前,胡若愚沒有絲毫的抵抗,興沖沖的就再一次率軍攻入了云南。
只可惜此時他已經不是那個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滇軍勇將,手底下的人也戰意全無,所以這一戰最終以失敗結束。
勝敗乃兵家常事,蔣介石也沒有指望光靠著胡若愚就能夠扭轉戰局。
但借助老蔣資助才東山再起的胡若愚,卻在1930年的時候又玩起了背叛。
他積極響應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的討蔣行動,成為了他們當中跳的最歡的一個。
胡若愚反復無常的卑劣行為讓蔣介石大為惱火,所以平定了這一次的亂戰之后,蔣介石第一時間就給胡若愚開了一張通緝令。
玩火自焚的胡若愚知道自己又走了一步臭棋,無奈只能躲到了上海的租界里面,茍延殘喘。
這么東躲西藏的過了一段憋屈的日子,胡若愚實在是受不了了。
最后他用金條開路,托人在蔣介石面前說了許多好話,這才撤掉了自己的通緝令,并被特許可以出國。
蔣介石也是一個投機小能手,所以他對胡若愚很感興趣,想要在他出國前見一面。
胡若愚對蔣介石的心狠手辣知之甚詳,根本就不敢自投羅網,故而毫不猶豫就拒絕了蔣介石的邀請。
1931年,粵、桂等一些地方軍閥再一次開始大規模的反蔣。
胡若愚聞聽此事大喜過望,輾轉多地最終加入其中。
雖然胡若愚的名聲早就已經臭了,但他畢竟是曾經的老牌軍閥,多少有些知名度。
因此李宗仁接納了他,并給他恢復了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九軍的番號,讓其駐防百色。
龍云對這胡若愚恨之入骨,自然不愿意看到他好過,所以多次給李宗仁寫信,讓他把胡若愚調走。
為了不得罪龍云,李宗仁只好把胡若愚所部改為獨立師,讓他躲到了梧州。
胡若愚是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國內自己已經沒有了立足之地,與其被人恥笑和羞辱,還不如干脆出國去走一走,說不定能夠有所轉機。
于是在獨立師被編入桂軍之后,胡若愚向李宗仁請辭,希望可以安排自己去德國考察學習。
都是反蔣戰線上的盟友,李宗仁自然不會駁胡若愚的面子,所以1933年底,胡若愚帶著李宗仁贈予的出國費,登上了去往德國的輪船。
李宗仁
死的最糊涂的國民黨上將兵團司令
在國外流浪了三年之后,胡若愚重新回到了中國,成為了李宗仁的鐵桿支持者。
當時的李宗仁已經是國民黨的副總統,在他的支持下,胡若愚進入了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擔任中將參謀。
雖然小節有虧,但在民族大義面前胡若愚展現出了自己軍人的擔當。
抗日戰爭時期的臺兒莊戰役、娘子關戰役他都是親歷者,還曾和朱總司令一起協同作戰。
當時國民黨面對日寇完全處在劣勢,所以蔣介石也只能暫時放下個人恩怨,以平常心對待胡若愚這個軍事指揮能力很不錯的反對者。
老蔣不使絆子之后,胡若愚在國民黨內部過得很滋潤。
不但在陳潛的第一戰區做過高參,還擔任過參謀部所屬軍訓部部附、軍委會校閱委員會第二組組長。
抗戰勝利后,胡若愚不敢繼續在老蔣的面前晃悠,果斷的選擇了退出現役。
解放戰爭時期胡若愚一直都比較低調,除了私底下給李宗仁出謀劃策之外,并沒有怎么出現在前臺過。
胡若愚老家宅院
1948年,隨著正面戰場上形勢越來越不盡如人意,老蔣在國民黨內部的威望大減。
這讓李宗仁看到了重新登頂的希望,于是開始四處串聯,準備要競選總統。
胡若愚作為李宗仁智囊團的中堅力量,自然是必須搖旗吶喊的,所以1949年2月他重新復出,當上了國民黨第十一兵團的上將司令。
當時的國民黨早已經被人民解放軍打成了喪家之犬,在正面戰場上連戰連敗,根本就不敢有絲毫的抵抗。
所以胡若愚上任后,唯一的任務就是帶著麾下的士兵們逃跑。
5月,他們從武漢逃到了衡陽,剛在衡陽緩了一口氣,人民解放軍便緊追而至。
于是這一年9月的時候,胡若愚又馬不停蹄的逃到了廣東。
10月廣東解放后,胡若愚所部已經不剩多少人,他們只能繼續往南倉皇逃竄。
到了11月的時候,胡若愚帶著殘部逃至桂東南的岑溪、容縣一帶。
膽魄盡喪的胡若愚原本準備從這里遁入深山,然后找機會逃到臺灣省去找李宗仁。
但這些殘兵敗將剛到楊梅圩,人民解放軍就追了上來。
生死關頭胡若愚借著地形企圖沖破解放軍的包圍圈。
但這種垂死掙扎根本就徒勞無功,不到兩個小時,胡若愚殘部就被全殲。
戰后第二天,我黨才從國民黨那里得知,這批被全殲的國民黨殘軍當中,竟然就有他們的上將兵團司令員胡若愚。
最終在俘虜的幫助下,身上滿是槍眼的胡若愚在死尸堆里被找了出來。
這是解放戰爭中我軍擊斃的軍銜最高的國民黨軍官,所以上級首長準備要好好的嘉獎這個干掉胡若愚的戰士。
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連續調查了好幾天,誰也說不清楚胡若愚是被那個戰士給打死的。
這件事情于是成為了解放戰爭時期的一樁“懸案”,到了今天依舊不知道胡若愚是死于何人槍下。
參考文獻:
胡若愚:國民革命軍第十一兵團上將司令官. 《小康》?中國小康網
胡若愚傳——楊光斗.曲靖師專學報 . 1985 (02)
胡若愚——羅平當代人物專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