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公布2025年3月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其中
深圳報告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發病1例,死亡1例
因為誤食毒蘑菇
導致食物中毒
珠海報告的一起
食用蟾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發病1例,死亡1例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公布2025年3月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2025年3月(3月1日零時至3月31日24時),我省共報告2起一般及以上級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均為較大級別,共發病2例,死亡2例。分別為:深圳市龍崗區報告的一起誤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發病1例,死亡1例;珠海市斗門區報告的一起食用蟾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發病1例,死亡1例。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
2025年4月15日
當前,隨著降雨增多
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
然而,美麗的外表下卻暗藏殺機
此前
曾有多人因誤食這種蘑菇中毒
在華南地區
最常見的毒蘑菇還有這些
我國蘑菇種類繁多,超過3.6萬種。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種,但毒蘑菇也達480多種,其中含劇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種,極難分辨。而普通人也很難從外觀上判別一種蘑菇是否有毒。人們常常認為顏色越鮮艷的蘑菇越有毒,此種鑒別方法不可靠。
譬如,外表鮮艷漂亮的橙蓋鵝膏是著名的食用菌,而通體雪白的鵝膏菌卻是致命的“白毒傘”。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提示,目前還沒有簡易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科學方法,而依據民間流傳的經驗,也并不能保證避免誤采誤食野生毒蘑菇。
一旦誤食,如何處理?
目前對于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解毒藥。所以,大家一旦誤食毒蘑菇中毒,別傻等,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把催吐、洗胃、導瀉、灌腸安排上,盡早排出毒素,對癥治療!
那么在發現自己誤食毒蘑菇時
我們可以馬上做些什么呢?
01立即呼叫救護車
萬一誤食毒蘑菇,立即呼叫救護車。等待救護車時,有條件的可加蓋毛毯保溫。
02催吐
可先讓誤食者服用大量溫鹽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著指頭)刺激咽部,促使嘔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在這里強調下,孕婦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現昏迷,也不能進行人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03送醫院
一起食用過同樣蘑菇的人,無論是否發病,同樣需要立即到醫院檢查。
04保留毒蘑菇樣
食用過的剩余蘑菇應留存,以便有需要時交給醫生查明中毒原因。
如何避免毒蘑菇中毒
預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采摘、不購買、不食用野生蘑菇。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市民要做到以下“三不”——
不采摘,踏春郊游期間,廣大市民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欲采摘山林、路邊的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
不購買,勿在路邊攤販處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
不食用,為避免引發食源性疾病,要慎食野生蘑菇,集體聚餐、旅游時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確保飲食消費安全。
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采集采購、生產加工、經營銷售等環節,應做到不采集、不加工、不經營不認識的蘑菇,要確保在加工、經營的蘑菇中,沒有混入有毒蘑菇。
蟾蜍有毒素
不能隨便吃
蟾蜍皮膚及腺體中含有多類有毒物質,包括蟾蜍毒素、腎上腺素類似物等,這些成分可直接影響心臟、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人因誤食、過量使用蟾蜍或其分泌物(如蟾酥)而引發毒性反應,中毒后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心悸、心律不齊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導致呼吸衰竭或心臟驟停。
直接接觸蟾蜍也可能導致皮膚出現紅腫、紅疹、瘙癢等癥狀,還有可能引起蕁麻疹、接觸性皮炎等過敏性皮膚病。如果毒液進入眼睛,還會引起視力下降、眼部紅腫、瘙癢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失明。
3月,珠海疾控曾發提醒,蟾蜍體內含有多種毒素,擅自食用后極易導致中毒,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 切勿聽信民間偏方,擅自食用蟾蜍及其制品。
· 蟾蜍毒素毒性強,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
· 如不慎誤食蟾蜍,應立即催吐并盡快就醫。
轉發出去
來源|南方都市報、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深圳疾控、龍崗疾控、深圳衛健委、深圳市場監管、珠海疾控
編輯 | 章和
中新紀實
中新傳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