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農事忙,種苗培育正當時。在新疆昭蘇縣廣袤的土地上,農業科技悄然革新著傳統生產模式。當地借助智能溫室育苗、組培技術研發以及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構建起一條覆蓋中草藥到特色水果的現代化種植產業鏈。這一舉措不僅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更憑借科技力量攻克種苗領域難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這座邊疆小城,正書寫著科技與農業共生的創新答卷。
近年來,昭蘇自治區級農業科技園區依托當地資源稟賦,在江蘇泰州援疆工作組以及援疆產業引導資金的支持下,以中草藥育苗為核心,積極構建“科研育種—標準化種植—全產業鏈開發”發展體系,持續強化科技賦能,推動現代農業向專業化、集約化、高效化邁進,為鄉村振興筑牢產業根基。
記者走進園區的苗種繁育中心看到,自動卷簾機、智能噴淋系統等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整齊的苗床上綠意盎然。在不遠處的煉苗棚中,村民陳桂風和工友們正熟練地分揀著雪菊幼苗。這些經過“科技加持”的種苗將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育,發往全國種植基地。同時,這里也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在家門口務工的機會。
昭蘇縣加爾買里村村民陳桂風笑著分享道:“每到冬季我們都會來到這里干活,在這里打工收入穩定,一個月能掙到3000元到4000元的收入。我們一塊兒來的有5、6個人,都打算長期在這兒干下去,而且這里的工作強度不大,能在家門口有這樣的工作機會,心里別提多踏實了。”
隨著科技興農的持續推進,昭蘇自治區級農業科技園區積極盤活存量資產,大力升級基礎設施,加快推動現代化農業發展,持續構建起“育苗—煉苗—組培實驗”的全鏈條產業體系。圍繞“科技化育苗+標準化種植”發展模式,年培育紫草、藍莓等種苗超千萬株,幫助農戶畝均增收30%以上,更好地擦亮了“昭蘇種苗”特色農業品牌。
昭蘇自治區級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干部楊小彬介紹:“目前我們在4座智能溫室棚中采取了育苗、煉苗,同時也把高科技的組培實驗同步開展,在這個過程中全部都實現了自動化控制。通過這種科技化的方式方法,把提煉出來的合格、高質量的苗,再向廣大中草藥種植戶提供,助力他們在中草藥種植過程中增收致富,打造我們科技園區的品牌。”
昭蘇牧歌科技公司作為本土企業,積極在育苗工作中加大投入力度,持續強化科研成果轉化與產學研協同創新。通過與疆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建立深度合作機制,構建“品種選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全鏈條創新體系。在該公司的組培實驗室里,新疆紫草、藍莓、金蓮花、射干等十余種特色作物的組培苗正在無菌環境中茁壯生長,旨在進一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及種苗產業經濟效益。
昭蘇縣牧歌科技公司負責人張廣智介紹道:“目前,我們與新疆石河子大學、新疆農科院都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就拿今年來說,重點開展了新疆紫草和藍莓的組織培育工作,經過不懈努力,相關培育項目已成功取得階段性成果。此外,在中草藥育苗領域,我們也取得了顯著進展,現已開發出10多個品種,這些品種大多源自新疆本土原生植物,比如新疆紫草、新疆新塔花以及神香草等,都是極具地域特色的品種。”
針對昭蘇亞高原特殊地理氣候條件,該公司聚焦本土適生品種篩選與改良,系統開展種苗引進、馴化及產業化應用研究。目前,已建立藍莓良種繁育體系,成功引進并培育成功“H5”“F6”等優質藍莓品種。通過組織培養、無菌育苗、馴化及試種等標準化技術流程,突破高原地區藍莓規模化種植技術瓶頸,形成從實驗室組培到田間規模化種植的完整技術鏈條,為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種苗產業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張廣智滿懷信心地說道:“當下,我們在昭蘇搭建起約兩畝地規模的示范棚。別看這棚占地不大,作用可不小,今年棚里的作物已陸續開始掛果,預計到明年就能迎來大豐收。就目前市場行情預估,單個棚子創造的經濟效益保守估計不會低于十萬元。一旦成功實現量產,那意義可就大了,這將徹底改寫昭蘇本地無自主產出水果的歷史。對此,我們團隊上下干勁十足,信心滿滿!”
示范棚的成功意義非凡,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的顯著突破,更標志著昭蘇特色水果種植從“技術驗證”成功邁向“產業化推廣”的關鍵階段。依托前期精心構建的標準化育苗體系以及產學研合作網絡,公司成功將藍莓種植技術轉化為可廣泛復制的“高原蔬果培育模式”,同時,大力推動金蓮花、紫草等藥用植物種苗的規模化繁育工作。這種“示范先行—技術輸出—輻射帶動”的創新發展路徑,有效破解了本地特色農產品長期以來面臨的“引種難、量產難”瓶頸問題。通過種苗產業強大的集聚效應,逐步形成了“培育一方種苗、帶動多地增收”的良好局面,社會效益十分突出。
“我們培育的苗預計產值能達到500萬元左右,但其產生的社會效益更是不可估量。就拿金蓮花的苗來說,主要銷往武漢制藥廠,市場需求旺盛。現在,不光是本地,包括阿勒泰等許多地方的客戶都紛紛向我們訂購苗子。我們致力于將苗子培育工作做到極致,這對當地種植大戶而言,無疑能創造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助力大家共同致富。”張廣智說。
昭蘇縣依托科技創新推動傳統農業轉型,通過產學研融合,讓中草藥育苗突破當地氣候限制,高原藍莓成功種植。當地“昭蘇種苗”已形成研發、培育、推廣完整鏈條,既拓寬農民家門口的致富路,也為縣域經濟注入綠色動能。隨著科技賦能加深,當地正繪就科技興農與生態富民結合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昭蘇縣融媒體中心 郜玉文 楊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