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痛不癢”的腰部不適、間歇性血尿、排尿費力……這些容易被忽視的癥狀,可能是泌尿系統腫瘤的早期信號。
我國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泌尿系統腫瘤呈逐年上升趨勢。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之際,專家提示三大認知盲區,助力公眾科學抗癌。
——盲區一:“不痛不癢”就是沒病。
秦先生體檢發現尿常規異常沒當回事,三個月后因無痛性血尿就醫,被診斷為晚期膀胱癌伴轉移。他難以接受:“我身體一直很好,怎么一下子就是癌癥晚期?”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助理、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張崔建指出,膀胱癌是一種由膀胱黏膜上皮細胞形成的惡性腫瘤。絕大部分患者首發癥狀僅為肉眼血尿而不伴有其他癥狀,常被誤認為“上火”或“尿路感染”。隨著病情進展,膀胱癌可能會擴散到其他部位,從而危及患者生命。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助理、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張崔建正在接診患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供圖)
近年來前列腺癌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55歲以內人群發病有顯著增加,早期進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篩查顯得尤為重要。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沈益君說,長期吸煙、肥胖、有家族遺傳史及高血壓人群等高風險人群,建議每年做泌尿系統超聲和尿常規檢查。若出現無痛性血尿、排尿習慣突然改變、持續腰背部隱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體檢時若出現尿潛血、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等異常癥狀,需進一步排查。
——盲區二:手術切了就能一勞永逸。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虞巍指出,膀胱癌即便早期通過微創手術切除,仍有超30%的患者可能在術后5年內出現復發,惡性度高的腫瘤復發率更高,所以術后定期復查隨訪非常重要。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虞巍正在接診患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供圖)
所有惡性腫瘤都有復發和轉移的風險,現代醫學已建立起包含手術、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放療等多維度的綜合治療體系。專家建議,膀胱癌患者需定期進行膀胱鏡檢查,腎癌患者術后每3至6個月復查一次。對于病理檢查顯示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患者,術后通常需要根據病情進行輔助治療。
——盲區三:男性才得泌尿腫瘤。
統計顯示,膀胱癌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病。臨床中有不少女性患者認為只有男性才會得泌尿腫瘤。
“特別要注意,女性若出現無痛性血尿癥狀,需及時排查泌尿系統疾病,避免被誤診為婦科問題。”張崔建提示,女性應每年進行規律規范體檢,并針對性檢查尿常規和泌尿系統超聲等,以便早期發現潛在疾病。
泌尿腫瘤并非不可戰勝,破除認知盲區、科學防治是關鍵。
張崔建特別提醒,年輕人應避免久坐、長期高脂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有前列腺癌家族史者建議提前進行篩查;若出現排尿困難、血精等異常癥狀,應盡早就醫。(記者李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