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16日刊文說,一名美國企業高管透露說,白宮向他證實,中國沒有打來電話。這名高管表示,顯然美國政府大大高估了關稅對中國施加的影響力。
“中國人沒有來電”
據報道,這名美國企業高管曾就中方對美關稅政策的回應實時緊盯白宮。
“我們給白宮方面打電話,問他們電話打得怎么樣”,這名高管這樣描述其與白宮溝通關稅問題的進展。其中“電話打得怎么樣”,意指“中方是否有給美國打電話,就美關稅政策展開商議”。
“白宮說,中國人沒有來電。”這是白宮告知這名美企業高管的最新中美溝通情況。由此,這名高管發出了本文開頭的感慨,即——特朗普政府大大高估了關稅給他們帶來的對華影響力。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4月16日就此刊發一篇評論文章,文章標題中直接說明:美國希望中國來電。但中方不會,起碼現在不會。
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
商務部4月10日就已召開發布會,明確回應了有關“中方是否就關稅問題與美展開談判”的問題。
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方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談,大門敞開,但對話必須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以平等方式進行;打,中方也將奉陪到底。施壓、威脅和訛詐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分歧。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文章援引一名常年往返中美兩國間的金融行業從業者布魯斯·劉的話稱:“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按照英文直譯,這句話可以簡單翻譯成“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布魯斯·劉解釋說:“但如果你想欺負我,我們不會接受。我們知道這可能會給我們的經濟或日常生活帶來影響,但我們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彭博社《金融時報》先后發文
中方手握多張“王牌”
和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持有相同觀點的,還有英國的《金融時報》與美國的彭博社。這兩家媒體都認為,中國在應對美國關稅方面,還有很多張“王牌”沒有使用。相較特朗普政府盲目在關稅上玩數字游戲,耗盡政策空間,中國顯然有比美方預想的更有力的反制手段與底氣。
△英國《金融時報》15日刊發題為《涵蓋貿易、科技等方面:中美貿易戰中 中國持有多張“王牌”》的文章。
英國《金融時報》15日就分析指出,中國掌握有多張“王牌”,包括多樣化的出口市場、對關鍵戰略礦產的掌控以及國家體制上的巨大優勢等,這些籌碼不但能讓中方經受住特朗普的關稅考驗,而且還能在談判中彰顯自身實力。
△彭博社14日刊發題為《中國在對美貿易戰中愈加處于優勢地位》
彭博社14日的文章進一步說明,盡管貿易戰沒有贏家,但在這場由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中,中國掌握的籌碼比美方預想得更為有力,這一事實正變得愈發清晰。在中美貿易關系的現實下,美國深度依賴中國商品,美國頒布關稅措施限制進口中方商品,反而變為一種自我戕害。
美各行業反對特朗普關稅政策
當前,美國還有很多人密切關注中方與美關稅溝通進展,其中很多都是因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受益的美國農民和國際貿易從業者。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利益,致使其從事的行業遭受劇烈沖擊。
農民:特朗普關稅政策是一場“國家性悲劇”
△美國媒體援引美國農民工會主席的評論:特朗普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戰傷害了美國農民。
按照美國全國非洲裔農民聯合會主席小約翰·博伊德的說法,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全美農民而言,是一場“國家性的悲劇”。
小約翰·博伊德表示,正是因為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導致美國農民生產的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下降,讓國際買家轉向其他國家的農產品。與此同時,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還讓不少農場主陷入貸款困境,因為在當前的情勢下,出于風險提高的因素,銀行普遍不愿再為農民們提供貸款服務。
△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緬因州農民發起抗議游行,反對特朗普政府削減農業開支的政策。其中,有農民手持“撤銷農產品關稅”的相關標語。
眾多小企業聯合起訴:特朗普政府無權全面加征關稅
比美國農民們更快一步行動的,是美國的小企業主們。
14日,美國多家小企業聯合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起訴政府,認為在沒有國會批準的情況下,美國政府無權宣布全面加征關稅的措施,要求阻止政府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實施關稅措施。
參與訴訟的五家企業之一特里精密騎行服裝公司表示,今年企業已經為進口商品多支付2.5萬美元關稅,2026年企業預計將面臨120萬美元關稅成本,關稅重負讓企業難以生存。
特朗普揚言加關稅促制造業回流?分析稱美制造業只會受損
甚至,連特朗普在推行關稅政策時掛在嘴邊的“讓美國制造業回流”,在最新的分析報告中也變成了天方夜譚。
據美媒15日報道,一項新的分析顯示,美國政府對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政策將對美國汽車制造業造成嚴重打擊,可能引發美國國內產業產能下滑。
美國媒體援引業界專家的分析指出,高額的關稅將推高汽車及零部件的購買價格,可能會使小型汽車成本增加2500至4500美元,某些進口豪華車的汽車成本可能會增加20000美元。消費者面臨更高的成本,購買意愿會大幅降低。目前已有車企表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注意力轉向二手車,但由于汽車零部件的短缺,二手車市場的供應也處于歷史低位。
編輯 李憶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