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SLG這個品類,很多玩家腦子里閃過的第一個關鍵詞很可能就是“三國”。
三國時代,有著中華文化圈頂級的認知度,亂世割據的歷史背景和群星璀璨的英雄陣容,可以說是一種“先天SLG圣體”。也難怪市面上的頭部國產SLG一股腦投奔了“三國”的懷抱。然而,一個故事聽久了總是會膩的。
歷史是孕育人類文明的搖籃,但人類想要進步就不可能一直蜷縮在搖籃中。腳踏實地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忘記仰望星空。
在國產SLG頭部產品大多都在說三國故事的大背景下,4月17日首發的新品SLG《群星紀元》就大膽采用了科幻的題材。
近期,《群星紀元》官宣了代言人于和偉。在科幻片場,他在《三體》出演的史強,頭腦清醒,手段狠辣,活得通透,是個能干大事的人;在歷史片場,于老師更是飾演過曹操、劉備、孫權,達成了“一人三分天下”的成就。
在宣傳片中,于和偉作為《群星紀元》的一位指揮官,展示出了他臨危不亂的領袖風范和征服一切的開拓者氣概,也很符合他在熒幕上睿智沉穩的”領袖“形象。
選擇這樣一位代言人,折射出的是《群星紀元》“開拓科幻SLG新領域”的野心。
事實證明,《群星紀元》的確有這樣的底氣,首日就直接登頂了App Store的免費榜。
那么,《群星紀元》能帶領SLG品類遠征到星河的盡頭嗎?
中式的太空浪漫主義
外國的很多太空科幻作品——比如知名的《星際穿越》系列——因為西方文化的沉淀和觀眾的審美,被塑造成了一部部“宇宙英雄羅曼史”。太空科幻題材愛好者們,往往將這些作品歸類為“太空歌劇”。
而中國人的太空科幻,背靠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也形成了自己的科幻審美。
在現實中,中國的航天探索就頗具中式浪漫主義氣質:探月計劃“嫦娥”,空間站“天宮”都化用了中國傳統神話,體現出中國人自古以來對太空的向往和“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的東方飄渺之美。
這是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作為一款國產科幻SLG,《群星紀元》處處都表露著這種中國人獨有的“科幻文化基因”。
在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考據與化用方面,《群星紀元》可以說做到了“形神皆似”。玩家很多時候可以做到“望文生義”:看到熟悉的名字,玩家不僅能感知到科幻當中的中國神話民俗元素,也能對機甲的戰斗特性有所聯想。
先說點大家認知度比較高的:比如“玄武”算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象,司北方,五行主水,寓意著穩固、長壽。而《群星紀元》當中的“玄武機甲”,就是以“可靠前排”為主打賣點的重型單位。
相較而言“瑤光”的普及度就低一些。作為北斗七星當中第七顆星,“瑤光”在中國古代也被稱為“破軍星”,代表著在戰場上勇往直前。而《群星紀元》當中的“瑤光母艦”,也是具有極強破壞力的大型單位。
游戲的英雄設計也不乏對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化用。作為三國名將,《群星紀元》在尊重趙云歷史形象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的科幻表達,古老戰斗技藝與現代科技的融合讓“人形高達”趙云和他的“龍騎軍”所向披靡。
當然,除了深耕中國傳統文化之外,《群星紀元》也沒有忘記自己“科幻”的身份,對于科幻元素的描繪,《群星紀元》同樣十分用心。
在游戲中,我們會用到剛剛看到的那些機甲去對抗敵人,一是各個星球上生存的蟲群生物,二是駐扎在各個星球上的帝國軍隊。
無論是“在太空中與無窮無盡的蟲潮激戰”還是“勇敢的開拓者反抗星際暴君的統治”,都是星際探索科幻題材的“王道征途”。機甲之間的“超級機器人大戰”更是科幻迷們喜聞樂見,百嘗不厭的橋段。
對于充滿未知的宇宙探索,《群星紀元》選擇描繪一幅“星球風物志”。PVE玩法當中,玩家會從尋找一個母星建立基地開始,探索地形地貌、生物群落、危險程度等要素各不相同的星球,最終建立一塊根據地。
而到了后續推出賽季玩法的時候,《群星紀元》會以星球為單位展開后續賽季。每個星球的物理規則、地標環境、怪物等都完全不同。不同星球的機制也將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戰爭體驗。此時玩家們體驗到的,又會是不同的星海帝國之間宏大戰爭戲碼。
講到這里我們可以發現:《群星紀元》并不是把科幻作為一個簡單的噱頭,而是真正做到了“做中國人自己的科幻游戲”,為科幻注入中國傳統文化基因,講好科幻界的中國故事。
所以,《群星紀元》才有資格被央視四大王牌新聞欄目《新聞直播間》《第一時間》《經濟信息聯播》《正點財經》輪番點名表揚;才有資格斬獲2025年科幻大會*第三屆科幻星球大賽 “科幻游戲作品冠軍” ;才有資格入得了中國科幻界豐碑大劉的法眼,獲得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院長、《三體》作者劉慈欣,名譽院長王晉康,以及副院長、科幻作家超俠的聯袂支持。
當RTS遇上SLG
作為首款獲得 “科幻游戲作品冠軍” 的SLG,《群星紀元》在題材方面的出色之處不必繼續贅述。那么,《群星紀元》在SLG的玩法方面又做出了哪些創新呢?
我們不妨先盤一盤:傳統SLG最大的特點在于什么?在于SLG的“宏大敘事”。所有SLG玩家都是站在“戰略”的角度俯瞰整個游戲,通過長線運營獲得游戲的成就感。
個人玩家組建陣容、擴張基建;聯盟高層外交內政、指揮戰斗,大家都是站在上帝視角,從“戰略”的角度經營自己的游戲體驗,耕耘策略博弈和經營養成等“長線”內容。
但這也是傳統SLG的一個重大痛點: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大家辛辛苦苦排出最強陣容切入戰斗,結果一封戰報直接打發。一頓卡牌對撞之前,有經驗的玩家甚至可以直接通過對比雙方陣容、配兵和戰力就能判斷戰斗的結果。
一場戰爭的勝利,宏觀戰略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視戰術的重要性。相比于傳統SLG“對對碰”的單場戰斗,《群星紀元》在SLG中很罕見的提供了“戰術微操”的維度。
一旦切入戰斗,《群星紀元》允許玩家在沙盤范圍內對每一個參展軍團進行“微操”,從而實時影響戰場局勢。RTS玩家熟悉的操作:利用懸崖橋梁等地形壓制對手、將殘血單位撤到后方回復、使用多線部隊包抄敵軍、利用射程優勢打出“諸葛連弩”式的H&R……這些都能在《群星紀元》的戰場上實現。
針對戰術微操的玩法,《群星紀元》的單位設計也和傳統SLG有所不同,引入了變形的設計,一個單位承擔多種職能,還能創造出更有想象力的戰術玩法。
比如颶風機甲既可以作為中型地面機甲使用,也可以切換姿態變成“空戰模式”。空中形態的颶風機甲既可以投入空優爭奪,也可以跨越一般陸地單位無法跨越的地形進行戰場機動從而搶占先機。
而烈陽戰車大家可以類比成《星際爭霸》系列當中的人族長青單位“攻城坦克”。當進入轟炸形態之后,烈陽戰車就無法移動并失去對空能力和近距離反步兵能力;但作為交換此時的烈陽戰車不僅有長距離爆發AOE能力,還可以通過“A地板”進行防衛性轟炸實現“區域火力覆蓋”。
而當聯盟級別的大戰爆發,《群星紀元》還能拿出《全面戰爭》系列一般的即時千人同屏RTS對戰,和一般SLG“走格子行軍”+“卡片對撞戰斗”的GVG完全不同。在即時制的戰場上,你參與的并不是一場由無數個“1on1”組成的戰斗。相反,你可以同時獲得多個友軍的支援,也會遭遇多股敵軍的同步攻擊。
此時,如果你的部隊以“重明戰機”作為主力,那可以把重明戰機切換為治療形態,放棄輸出專心成為友軍的”奶媽“,幫助友軍維持前線戰線并進行后方補給。
如果你的主力部隊是”玄武泰坦“,那就可以切換到犧牲機動性和射程,獲得強大正面減傷和AOE能力的防御模式,成為”抗線“的主力,為后方的隊友提供良好的輸出環境。
如果你的主力兵種是具有隱形能力的”隱刺機兵“,你甚至可以直接選擇成為”戰場老六“,通過非常規的滲透打法扭轉戰場局勢——但要小心對手的”烈陽戰車“這種具有反隱能力的單位!
不同的單位之間相生相克,加上機甲變形設定的存在,讓《群星紀元》的GVG大戰場擁有更多的即時樂趣和更高的戰場上限。一方面,這可以讓不同層次的玩家都找準自己的定位參戰,沒有“躺贏狗”,人人都是MVP;另一方面這也對參戰指揮的戰略協調能力和每個玩家的戰術水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也難怪《群星紀元》會選擇和Sky李曉峰這種大咖合作。Sky自不必說,世界頂級RTS玩家,中國人皇。和他的宿敵“月神”Moon一起站上舞臺,頂級RTS高手和《群星紀元》的RTS元素自然能形成極強的共鳴。
當然,游戲里的大戰場帶來的震撼并不止于此。在游戲早期,《群星紀元》就給玩家安排了守衛基地的”塔防+RTS“玩法。通過部署部隊和防御塔來抵抗來襲的蟲潮,這種大場面既讓本來按部就班的SLG開荒期變得高潮迭起,也會讓人想起RTS巔峰期當中那些玩家自制的“塔防+RPG”防守地圖,帶給老玩家更多的唏噓和感慨。
SLG也可以很輕松
講到RTS的話題,從巔峰到下山,導致RTS衰落的原因很多,但簡要概括一下無非是:游戲本身過于復雜,上手難度太高,正反饋來源單一。
《群星紀元》在SLG中引入類RTS的元素,雖然增強了游戲的戰場體驗,但勢必也會增加玩家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而SLG本身就是一種“重度游戲”,再疊加上略顯復雜的RTS元素,玩家吃得消嗎?
對于這個問題,《群星紀元》給出的答案是:為玩家減負,讓玩家有更多精力享受SLG+RTS玩法帶來的樂趣。
首先在新手引導方面,《群星紀元》的引導關卡設計就很注重游戲RTS元素的“科普”。從安放軍團至合理位置到機甲變形的不同用途,只要玩家有心學習,就可以從新手引導當中掌握進行游戲必需的RTS基礎。
當進入游戲之后,《群星紀元》也大膽放棄了很多SLG的“潛規則”。比如基建方面,《群星紀元》一邊做到不賣城建、不賣資源,盡力維持游戲的公平;另一邊則拒絕了SLG中常見的“建筑隊列”,只要是資源足夠且滿足條件,建筑就可以直接升級,無需數十小時的等待或者購買臨時隊列。
這種設計大大減少了玩家進行無意義的上下線操作,也杜絕了玩家“浪費隊列”的時間焦慮。
《群星紀元》放棄的SLG潛規則,還有鋪路打地。畢竟都到了太空時代,從設定上來說要像三國時期那樣一營一寨扎過去多少也有點不合適。
在《群星紀元》當中,玩家的部隊可以在大地圖上任意部署移動,不需要進行“鋪路”“走格子”,空中單位還能直接跨過一般地面單位不能直通的地形,節省了很多“通勤”的時間。
如果你的目的地是友盟的勢力范圍那就更好了:隨時傳送,馬上直達。科幻設定中常見的“空間折躍”“超時空旅行”在《群星紀元》當中變成了現實。
聯盟給予福利除了“折躍門”之外,還有大量的GVE玩法:聯盟成員聯手挑戰世界Boss,大沙盤護送推車等等玩法,讓不熱衷于PVP的“種田黨”也能享受屬于自己的開拓與戰爭。
為了進一步激活聯盟生態,游戲上線前,官方宣布推出三重針對同盟的活動:讓每個玩家都有機會獲得大量游戲道具和貨幣,人人均有參與感。更是為玩家承包1000顆星星命名權,以聯盟的名義送給玩家,增加了榮譽感和成就感。
活動推出后,大量同盟(其中不乏大量頭部SLG的同盟)入駐,讓《群星紀元》上線前的社群異常活躍,各大同盟紛紛摩拳擦掌,招人備戰,截至目前,備戰同盟已有800+之多。
與此同時,《群星紀元》還準備了大量的福利活動,保證“情緒價值”和“實用福利”兩不誤,幫助玩家快速成長,享受游戲。
同樣是“國風科幻”,《南天門計劃》和《群星紀元》能夠聯動可以說是順理成章。兩者都是融合了中式神話與審美的科幻作品,在創作理念上就實現了“同頻共振”。
“南天門計劃”中的經典機體“白帝戰機”、“鸞鳥空天母艦”與“承影戰術機器人”都將以《群星紀元》中機甲單位皮膚的方式登陸游戲。其中“白帝戰機”更是“預約就送”沒有設置任何門檻。
除了“南天門計劃”之外,加入《群星紀元》的“科幻IP聯動全家桶”的還有《吞噬星空》和《星河戰隊》兩個重磅科幻IP。前者是國內爆款的科幻網文,后者則是國外的元老級科幻IP,《星際爭霸》來都要喊一聲大哥的那種。
一串科幻IP聯動,既是新生的《群星紀元》對于自身科幻元素發展的探索與審視,也是對各位科幻題材愛好者的“寵粉福利”。
結語:
游戲不刪檔測試之前,在《群星紀元》的抖音直播間,官方直接扛來了多位機器人女友對玩家們使用“美人計”。你別說,科幻游戲用賽博女友給玩家提供情緒價值,你別說真蠻符合設定的。
《群星紀元》已于4月17日首發。作為罕見的國產科幻題材SLG,《群星紀元》的野心正如開頭所說:他們所求的是SLG的星辰大海。
值得一提的是,《群星紀元》不僅登陸了移動端,還在WeGame平臺同步發布PC版本,并提供了Mac系統的兼容版本,數據多端互通。此外喜歡掛機的指揮官們還可以登錄應用寶電腦版&騰訊手游助手,體驗更輕量極致的模擬器體驗。
將我們設為星標☆,點亮愛心
就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和資訊啦
感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