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網絡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中央決定和中央批準都是中央決策,究竟有何區別?主要是針對哪些方面的?
在中國現行的政治體制中存在的這兩個關鍵概念,雖然都以中央打頭,體現了中央對地方行使的決策權力。但是它們一個是決定另一個則是批準,本身就決定了二者在決策層次和內容范圍以及程序流程上的顯著差異。
其中中央決定實際上就是黨中央的最高決策,通常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全會,或者政治局會議等高層級的會議作出,決策所涉及到的也都是有關國家戰略的重大政策,或者重要且核心的人事調整。
例如像制定五年規劃和全面推行深化改革方案等事項,以及省部級正職干部的任命,比如省委書記省長、國務院各部門的部長等。
而中央批準則是側重于執行層面的審查通過,通常也都是由中央的職能部門,比如中組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負責批準。
包括對地方重大項目的立項審批,以及針對地方或中央各部門提出的方案或人選進行審批。例如各省常委副省長的人選,便是經地方推薦后由中央批準。
具體來說在涉及人事任免時,中央決定和中央批準卡的就是省部級正副職的區別。針對省委書記或國務院各部門部長等省部級正職的任免,在表述上就會使用中央決定。
例如經中央決定,某某同志任某省省委書記。而中央批準的表述則可能會是,某省推薦的副省長候選人經中組部考察后,中央批準其任職。
不過這不僅僅只是級別上的差異,更重要的是體現地方或部門推薦副部級干部人選后,中央經過審查并同意的過程。
看似好像是中央決定更直接,中央批準還要繞彎子。但實際上中央批準的流程相對簡化,在中央審查通過后實際上是一個授權地方或部門的行為。例如地方提出某開發區建設方案,中央審查可行性后便可以予以批準。
相反中央決定是需要經過中央核心領導層集體討論并表決通過才行,實際上是流程更加嚴格慎重的決策過程。例如黨的全會通過《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必須經過全體中央委員審議表決。
這背后體現的正是中央通過黨內民主程序,比如全會討論形成集中統一意志的過程。而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為了確保黨中央對國家大局的掌控,避免地方各自為政。
至于為什么不是所有涉及地方或部門的事務都是由中央決定,就是因為中央只能聚焦全局性和長期性的事務,包括國家發展路線、法律法規的制定等。
對人事任免也只涉及到領導地方全局工作的省部級正職即可。對于更加具體一些的地方事務或者中央部門的具體事務,則需要通過中央批準來賦予地方一定自主權,從而平衡中央與地方關系。簡單的說就是防止中央管的太多太細,地方啥也不管直接失能。
但是如果中央一味的放權也不行,為了防止地方權力的濫用,防止地方因只重視局部利益而出現短視行為或決策失誤,采用中央批準的審查機制則恰到好處。
看了中央決定和中央批準的區別,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北京城市建設研究發展促進會,中央決定和中央批準有什么區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zQ0MzE3MA%3D%3D&mid=2247517711&idx=2&sn=f5da66284629173f25b120cccbd8e5f7&chksm=ebcf5782dcb8de9419228a46533971314c883ff8a589cbb337750040385458f7dbe15b209443&scene=27
人民網,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15/c371536-23559333.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