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保珠 通訊員 王澤斌
時下,走進成武縣東部不少鄉鎮的田間地頭,你就會發現數以萬計的大棚里,菜農們正忙著采摘蕓豆。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全國各地的客商紛至沓來,收購點星羅棋布,前來賣蕓豆的車輛絡繹不絕,交易十分火爆,菜農們喜笑顏開,忙碌的身影交織出一幅幅動人的豐收畫卷。
天剛蒙蒙亮,成武縣白浮圖鎮宏圖大街勞務市場里,就聚滿了來自周邊省市的打工仔。“摘蕓豆130一天,管吃管住,有愿意干的跟我走”,一位雇工的老板話音剛落,就有幾個青年湊過去討價還價,經過一番商議,以每天135元的價格成交。
蕓豆豐收不僅鼓起了菜農的“錢袋子”,更激活了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引擎”。在成武縣芊芊蕓蔬菜植基地,千畝蕓豆變身“網紅打卡地”,“田園采摘+農家菜體驗”的農旅融合活動吸引大批游客:“帶孩子來體驗摘蕓豆,既感受到了勞動的價值,又享受了田園風光,還能了解農業知識,我感覺比游山玩水還好呢”。一位河南商丘的游客笑著說。據當地文旅局數據顯示,4月以來,全縣蕓豆主題鄉村游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帶動餐飲、民宿收入增長40%。
蕓豆產業的崛起,也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在每個收購點,都有數名工人忙著分揀、打包、搬運、裝車。雖然累了點,但每天都有二三百元的收入。
在劉莊村蔬菜購銷市場,來自黑龍江、吉林、遼寧的客商云集一起,他們操著濃重的東北口音談價收購。問及他們為什么每年都要來這里收購蕓豆,一位黑龍江的老板張明善客商直言不諱的說,“這里是享譽全國的蕓豆之鄉,不僅質優量足,品種齊全,還有當地政府的保駕護航,價格非常合理,在我們當地市場供不應求。
近年來,成武縣以農業產業化為抓手,以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為目標,不斷探索蕓豆發展路徑,逐步形成了以白浮圖鎮為中心的全國最大的無公害中溫棚蕓豆示范基地。在發展過程中,采用“黨支部+農戶+合作社”的經營方式,系統掌握種植面積和市場需求,制定蕓豆種植計劃,實現了規模向效益的轉變,走出了一條產、供、銷一體化和文旅產業融合的發展的產業振興之路。目前,全縣10萬畝中溫棚蕓豆已進入收獲期,每天都有數十萬斤蕓豆發往全國各地,把“菜籃子真正”變成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