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代大權當代版畫的中國風
著名版畫家代大權的版畫,總是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直擊人的心靈,令人與其產生強烈的共鳴。他近期的版畫作品再一次給人以這樣的視覺沖擊力。他的版畫作品《呼息道》、《菩薩蠻》、《賀年龍》等作品,給人一種驚艷的感覺。奇異的線條、現代的構成、高度的抽象,形成非常好看、耐看的形象,蘊含著強烈的中國風格的藝術面貌,更蘊含著生動的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
《百年之約》200×180cm木刻
《釵頭鳳》版畫2022
《千面一人》
代大權的版畫作品,十分注重語言獨特性的深入探索并富有成效。近期還有更多對痕跡與符號的存在價值,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探索。首先是他在藝術語言中注重開掘痕跡的價值。在他看來痕跡是客觀存在,是生活中生活形象的客觀印跡。他創造個性語言先從痕跡出發,這是非常高明的創作思路和手段。這是從藝術的本源出發創造。他注重在痕跡的無緒和張揚中,生發和選擇突破的方向,使他的作品在語言上呈現出特別的新意,一種截然不同的特色。最有生氣,最鮮艷的語言由此而產生。這樣的出發也必然是含有當代的滲透。因為痕跡是客觀的,是生活的,生活也必然是當代的,他在其中強化了這樣的特質。由此他的藝術語言出體現出強烈的當代生命的呼吸,體現出當代藝術的氣息。
《太陽島》30×80cm木刻
《偷窺》117×73cm木刻
《游動》80×120cm絲網版畫
他的木刻版畫作品《呼息道》,一見到就被那特別的細膩、集群、陣列所吸引,其密布,其排列,其抽象,其構成,其組合,復雜多變,獨特新奇,既充滿現代氣息,又具有新穎個性。他從痕跡出發從藝術源頭出發,引領個性語言的創造,呈現出生動活潑的全新藝術形態。
其次,他在藝術語言中注重開掘符號的價值。他對符號有獨特的價值判斷,藝術的符號可以提升藝術語言表現力。因此他非常注重符號的應用。他認為符號是主觀的,是對客觀的概括。符號生活中本來存有,已經成為公式化。藝術上也引入了符號,但用久了也同質化了。因此他特別注重加強符號的個性化提升。他認為在藝術創造中,符號要經過重新審視且被個性肯定。可見他對于符號要加強個性化的提升,否則符號就失去了藝術語言的意義和作用。符號同質化了,個性生命力弱化了。注重符號的個性化,藝術語言就具有了獨特的形態、色彩和音調,藝術生命也活了。
《月冷霜華》120×69cm木刻
代大權郝彥杰賀秦嶺《歌盡桃花(唐宋八大家)》440×270cm
他常常從符號的反面去尋找它存在的意義,并以此顛覆約定俗成的共識,即為符號生成新的意義。在此他甚至于不惜顛覆原有的符號,對符號進行顛覆性改造,讓符號發展成為極為新穎的強烈獨特的個性藝術語言,這是他藝術的非常之處。當然這其中又遵守著嚴格的藝術法則和深厚的藝術修養,這樣的顛覆才不是破壞,而是發展、是創造。更為有意思的是他對符號和痕跡之間相互作用的探索。他認為痕跡的客觀存在與符號的主觀識別相互作用,痕跡才因此被賦予表現的意義。其中要探索難能與可貴的表現的偶然性,由此尋找自身藝術語言的個性意義與價值。他對符號和痕跡的深入探索,使他的版畫作品語言呈現出獨特的、新穎的風貌。
《末路英雄》120X200cm黑白木刻
他的作品證明了這一點。我們看到他的作品《呼息道》之所以有非常鮮明的與眾不同的形式。其中符號的個性化功不可沒。呼吸道的刀法線條,非常新穎,前所未有,縱橫層疊,不同以往,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線條形式,與傳統經典木刻教程中的18種或32種刀法線條截然不同,展現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木刻刀法線條。
在他的木刻版畫《菩薩蠻》人物頭像的變形則完全打破了以往所有的變形,人物頭像的變形如同金屬器件一般,使人物形象變形成一位鐵石一般的人,而臉上表情還是可親可近的慈眉善目,給了人們全新的傳奇般見所未見的人物形象。這樣的新奇的形象正好契合了表現作品的內涵,表現出這一宋詞的詞牌所寄望的人文精神。
《畢業論文》120x60cm版畫
《看門大爺》
代大權在對版畫藝術語言的個性化追求上,不僅于此,更為注重的是開掘民族性的價值。他非常看重藝術語言個性的民族化。他認為中國藝術語言的個性追求,離不開中華文明長久基淀的“三民主義”,即民間、民俗和民族的文化基因。一方水土不但育養一方人,更從思維方式審美訴求精神追求上育化一方之人。比如音樂,能穿越歷史而延漫至今的優秀曲目如茉莉花、小白菜、採茶調、小放牛、步步高、信天游等等,近代當代的許多優秀影視插曲樂曲亦都從中受益匪淺,中國美術對中國人而言,更是言必及唐,說必及宋。中國當代版畫代表了當代藝術最新的認知與理念,終究要從“三民主義”去攝取去提純去淬火去升華。只有堅守民間、民俗和民族的文化立場,才不至于照搬或抄襲西方藝術,迷入和錯亂發展的方向。
《江海余生》110x198cm木刻
《開齋節》200cmx400cm木刻
“他多年來一直提倡中國的藝術語言源自中國的“三民主義”,即源于民間、民俗和民族,這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形成了語言藝術的有機的系統。民間的藝術作用于底層生存的空間、影響著大多數人的生活品質。民俗的藝術則從時間上聯接著歷史與今天的情感邏輯,而民族的藝術則提升了不同地方文化與族群的藝術個性,這一藝術語言的“三民主義”構成了中國特有的文化個性,也為未來的中國藝術發展標識了系統與路徑。從這一理念中可見代大權在堅持藝術語言的民族化上的探索,達到了新的高度。他藝術語言個性化的組成,都源自民俗、民間與民族性的加持,這使他的藝術語言譜系展現出更具力量更有個性的中國風格,使其藝術表現的個性化更加厚重,從而具備了更有深度和廣度的藝術影響力”。
《雕蟲小記》2022
再看看他這些近作,很明顯《呼息道》中有皮影形態和剪紙線條的意趣,《菩薩蠻》里有青銅雕刻和古典圖案的紋飾,《賀年龍》中有剪紙造型和中國年畫的色彩,《釵頭鳳》里看中國玩偶和中國佛象的形態。這些讓人們感到非常親切,特別濃情,異常有趣,產生了百看不厭的感受,從中可以感受到久遠留存的民族文化力量。
《菩薩蠻》56cmX45cm
代大權的版畫在追求當代藝術的個性語言上最終落腳于民族性上,是十分有意義的,因為這樣的藝術個性能夠成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走在大街上》77x122cm
《永遠的戰士-彥涵》220X112cm
《念奴嬌》60×31cm
(來源:創榮時代藝術中心)
藝術家簡介
代大權,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聯文藝創作專家指導委專委,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委專委,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版畫專業委員會暨版畫院執行主任,院長。中國國家美術工程,中國文聯、文化旅游部等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指導委員會委員、評委。中國美術館展覽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策展委員會委員、評委,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央美院、中國美院、中國人民大學等博士生答辯導師。代表作品有《頑強的希望》《生日快樂》《重于泰山》《來自老百姓》《呼吸道》《歌盡桃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