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使館獲得一手資料,鄰國將有一場“巨大災難”,一旦發(fā)生將有近30萬人死亡!
日前,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fā)布公告,提醒在日中國公民注意防范日本發(fā)生“巨大地震”,根據日本發(fā)布的“巨大地震提醒”,未來30年內遭遇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已經被調升至80%。
中國駐日使館發(fā)出提醒
預測稱,南海海槽最高可能發(fā)生9級大地震,波及范圍將從沖繩延伸至福島,可能導致29.8萬人死亡,經濟損失將達1.8萬億美元。為了應對巨大地震,日本政府自2014年起開始實施一系列防災措施,包括在高危地區(qū)提升建筑抗震設計以及修建防波堤等。然而數據顯示,即便采取大量預防手段,距離將死亡人數減少80%的目標仍非常遙遠。
南海海槽地震預測
雖說日本官方發(fā)布的預測時間是近30年,但也有專家意見有所分歧,如布里斯托大學的地震工程教授塞克斯托斯就認為,未來五年內發(fā)生大地震的概率“很高”。而倫敦大學的凱爾曼教授也表示,“雖然時間預測非常有限,但空間預測很高”,這意味著僅能確認地震可能發(fā)生在日本,卻無法確定具體時間。
想象一下,若是如此規(guī)模的地震在冬季夜間突然爆發(fā),幾乎沒有逃生時間,將會造成建筑物倒塌、火災頻發(fā),破壞程度不堪設想。日本上一次遭遇這樣的“大地震”是在2011年,當時的9.0級地震引發(fā)了強烈的海嘯,摧毀電網并導致福島核災難,盡管死亡人數比預期要少,但仍給日本國民帶來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
2011年日本發(fā)生9級大地震
從歷史數據來看,全球范圍內每年都會發(fā)生大量地震,日本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
作為一個位于四大板塊交匯處的島國,使得它常年處于活躍的構造運動之中,每年記錄的地震多達1500次。而南海海槽,這條長達900公里的海底地震帶,對日本構成了巨大的潛在威脅。
南海海槽位于日本西南沿海,這里是南海板塊與歐亞板塊交匯的地方。每當構造應變積累到一定程度,便可能引發(fā)強烈的地震和海嘯,平均每100至150年就會出現一次這樣的事件。
最新數據顯示大地震的概率已高達80%,這意味著該地區(qū)正在接近一個新的百年大地震周期,甚至有專家警告稱海槽斷裂可能引發(fā)10米以上的海嘯,對日本關東、九州等地區(qū)將造成重創(chuàng),而巨大的海嘯還有可能影響我國臺灣、香港等地。
緬甸地震
不僅是日本,截至今年3月,全球已經發(fā)生了19次6級以上地震,在此前緬甸大地震后,就有網友傳出“地球被激活了”的說法,中國等鄰國也在密切關注全球地震活動的趨勢。
不過,專家解釋“地球被激活了”的說法并無依據,全球每年發(fā)生六級以上地震的次數平均保持在120至150次左右,而這些活動主要受地殼構造的應力影響,無直接因果關系。因此,短期內多地地震并不罕見。
無論是日本“大地震”,還是哪里大地震,人類面對自然災害時顯得十分渺小,我們能做的就是提高防范意識,加強應急響應能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科技進步和集體智慧的力量,提前做好風險管理和應急準備,減少災害的沖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