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格局加速演變,國際安全形勢愈發復雜。據第一財經報道,為維護國家安全與世界和平,中國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于4月由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政策自發布之日起即刻生效。稀土相關物項兼具軍民兩用屬性,中國此舉充分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彰顯出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決心。
稀土礦(資料圖)
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中國約占全球稀土產量的70%,在2020 - 2023年,美國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屬進口源自中國,且中國生產了全球約90%的精煉稀土。正因如此,中國此次稀土出口管制,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國際市場掀起軒然大波。多家西方媒體紛紛表示,這些管制措施將對美國公司產生廣泛且深遠的影響。從國防科技領域到航空航天企業,從海上風力渦輪機計劃到先進軍事裝備制造,無一不受到沖擊。美國眾多軍工企業對中國稀土依賴嚴重,例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雷神技術公司等,部分稀土只能從中國采購,出口管制使他們面臨生產困境,港媒更是形象地稱中方此舉為“直插美國軍工心臟”。
面對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特朗普政府可謂“絞盡腦汁”。先是妄圖通過囤積太平洋海底金屬資源來應對。海底礦石中雖蘊含稀土等豐富礦產資源,但開采難度極大,不僅需要先進的技術設備,還必須獲得聯合國的批準與授權。特朗普政府打算繞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國內立法私自開采,這一行為遭到眾多國家和聯合國的強烈反對。畢竟,這種做法嚴重破壞國際規則,違背多邊主義原則。而且,以當前科技水平,大規模開采海底金屬礦石困難重重,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更無法填補中國稀土斷供帶來的缺口。
稀土礦(資料圖)
就在特朗普政府焦頭爛額之際,俄羅斯方面傳來消息。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俄美已啟動有關俄羅斯稀土金屬項目的討論,美國企業對潛在合作表現出濃厚興趣,雙方預計于四月中旬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新一輪會談,進一步商討合作事宜。這一消息乍看之下,似乎是普京給特朗普送來了“救星”,然而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簡單。
俄羅斯稀土儲量確實可觀,但長期以來,受技術、資金以及國際制裁等多重因素制約,其稀土產業發展滯后,未能形成規模化生產。俄羅斯稀土開采條件復雜,基礎設施薄弱,在短期內難以大幅提高產量。這就意味著,即便美俄達成稀土合作協議,在短期內,美國也無法依靠俄羅斯補上中國稀土斷供的缺口。從加工和精煉技術層面來看,中國在稀土領域擁有顯著優勢,這是美俄合作難以在短時間內突破的瓶頸。俄羅斯想要借助美國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提升自身在全球稀土市場的地位;而美國則期望通過合作緩解稀土供應壓力,雙方各有所圖。
回顧美俄關系,其中的復雜性令人深思。特朗普就職前后,雙方頻繁釋放深度合作信號,普京也曾在口頭上表現出積極態度。但實際行動中,美俄之間矛盾不斷,烏克蘭危機就是典型例證。美國至今未停止對俄羅斯的制裁,在這樣的背景下,美俄稀土合作充滿變數。美國若想從俄羅斯獲得穩定的稀土供應,大概率需要解封部分對俄制裁,這無疑是一場艱難的利益博弈。美國一旦在關鍵物項上過度依賴俄羅斯,未來可能會陷入新的困境,畢竟美俄關系極不穩定。
特朗普(資料圖)
英國《金融時報》也對這場中美關稅戰發表看法,認為與中國相比,特朗普政府注定會輸掉這場貿易戰。關稅給美國帶來的負面影響遠超中國,繼續加征關稅只會加速美債拋售浪潮,美國還需面臨供應沖擊、經濟衰退、通貨膨脹三重考驗;而中國憑借強大的國內市場和廣泛的全球貿易關系,完全有能力應對挑戰,通過合理的宏觀政策改善內需問題。
在這場稀土引發的國際風波中,中國憑借在稀土產業的優勢地位,合理運用出口管制手段,維護了自身的國家安全與利益,同時也對美國的貿易霸凌行為進行了有力回擊。俄羅斯與美國的稀土合作傳聞,看似給特朗普帶來了一絲希望,實則暗藏諸多不確定因素,短期內難以真正解決美國的稀土困境。未來,隨著全球產業布局的不斷調整,稀土資源在大國競爭中的核心地位愈發凸顯,中國需要積極應對全球稀土供應鏈分散化帶來的挑戰,持續鞏固自身在稀土領域的優勢,在國際舞臺上贏得更多話語權,而美俄之間的這場稀土“合作冒險”最終走向何方,也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