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個人倒地抽搐的樣子,怕不是個傻子吧?"公交車上突然響起的議論聲,讓剛結束發作的小林把臉深深埋進衣領。
這個延續多年的誤解,讓無數癲癇患者承受著本不該有的羞恥。今天我們要用科學擊碎謠言:癲癇既不等于弱智,也不是無法戰勝的疾病。
一、大腦的"電路故障"≠智商缺陷
如果把大腦比作精密的電路系統,癲癇發作就像是某條線路突然短路。這種由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的"電路故障",可能表現為突然愣神、肢體抽搐或意識模糊,但絕不會直接燒毀整片腦區。
臨床上約70%癲癇患者智力完全正常,那些存在智力障礙的患者,往往是因為伴隨其他先天疾病,或是長期反復發作損傷了腦細胞。
需要警惕的是持續30分鐘以上的癲癇持續狀態,這確實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但現代醫學通過及時救治,已經大幅降低了這種風險。
二、戰勝癲癇的"三板斧"
藥物控制:新型抗癲癇藥如左乙拉西坦,控制率可達70%。就像高血壓需要長期服藥,多數患者規律用藥就能正常生活。
精準手術:對于藥物難治性癲癇,立體定向腦電圖技術能精準定位病灶。
生活方式干預:生酮飲食、經顱磁刺激等新療法不斷涌現。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興奮,相當于給大腦電路裝上"穩壓器"。
三、這些謠言你別信
"發作時塞東西防咬舌":可能阻塞呼吸道!正確做法是讓患者側臥,移開危險物品。
"癲癇會遺傳":僅有5-10%與遺傳相關,多數是后天因素導致。
"不能結婚生子":控制良好的患者完全可以正?;橛?,孕前咨詢醫生調整用藥即可。
從古羅馬的"圣病"到今天的可控慢性病,人類對抗癲癇走了兩千年。醫學的進步讓我們有底氣說:癲癇不是命運的判決書,而是可以掌控的生活挑戰。放下偏見,科學應對,每個"短路"的大腦都能重新點亮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