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憑什么選她不選我?一個三十八歲的老女人,你瘋了嗎陳志遠!"林美玲的聲音在餐廳里響起,引來四周顧客的目光。我深吸一口氣,握緊拳頭壓制住情緒。
"請你注意場合,這不是談話的地方。"我放下水杯,聲音冷靜而克制。
"我們四年的感情就這樣算了?現在你有錢了,就嫌棄我了是嗎?"她眼中閃爍著淚光,手指緊攥。
"蘇總,您的電話。"服務員的出現打斷了這場對峙。
林美玲轉身時丟下最后一句話:"你會后悔的,她不是你想象的那個人。"
我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人生的齒輪已經開始轉動,而我還不知道自己卷入了怎樣的漩渦...
01
命運的轉折常常發生在一念之間。
2018年初,我陳志遠還只是盛鼎科技的一名普通高級程序員,默默無聞,兢兢業業。
每天早上七點起床,八點半到公司,面對電腦十幾個小時,寫代碼、調試、開會、改bug。這樣的生活已經持續了五年。
我并不甘于平凡,但現實總是無情地提醒我:三十二歲,普通程序員,普通收入,普通相貌,普通人生。
直到那個周一上午,部門經理李明突然把我叫進會議室。
"陳志遠,準備一下,下午兩點去9樓會議室,總裁要見你。"
"總裁?見我?為什么?"我一臉錯愕。
李明搖搖頭:"我也不清楚,昨晚接到的通知。你小子最近沒闖禍吧?"
我回憶了一下最近的工作,沒有任何出格的地方,心中充滿疑惑。
總裁辦公室在頂層,平時對我們這些基層員工來說宛如天堂,遙不可及。
下午一點四十五分,我換上早上特意帶來的襯衫,忐忑不安地坐電梯上樓。
總裁辦公室寬敞明亮,簡約而不失豪華。
總裁鄭天明坐在真皮沙發上,看到我進來,笑著站起身。
"陳志遠,久聞大名啊!快請坐。"
我受寵若驚,小心翼翼地坐下:"鄭總,您過獎了,我只是一名普通員工。"
"普通?"鄭天明笑了笑,
"智能算法競賽二等獎,云計算架構優化方案,還有上個季度你提交的那個AI模塊,為公司節省了上百萬運算成本。這些都是普通員工能做到的嗎?"
我沒想到總裁對我的工作如此了解,一時語塞。
"我們公司要成立一個新部門,專攻AI應用開發。我需要一個有能力、有創新精神的人來帶隊。董事會討論后一致同意,由你來擔任這個新部門的技術總監。"
我愣住了,以為自己聽錯了:"我?技術總監?"
"沒錯,年薪一百二十萬,加上項目提成和年終獎,稅前預計一百五十萬左右。怎么樣,接受挑戰嗎?"
這一刻,我感覺自己像在做夢。
從一個普通程序員躍升為技術總監,年薪百萬,這種事情不是只發生在電視劇里嗎?
我深吸一口氣:"非常感謝公司的信任,我一定會全力以赴。"
消息很快傳遍公司,同事們的態度悄然改變。
以前一起吃飯的伙伴開始叫我"陳總",以前對我愛答不理的領導開始主動打招呼。
"陳總,周末一起打球啊?"
"陳總,這家日料不錯,有空一起?"
"陳總,我侄女剛畢業,你們部門缺人不?"
突如其來的熱情讓我有些不適應,但更讓我措手不及的是,林美玲的出現。
02
林美玲是我大學的女友,曾經相戀四年。
那時候的她陽光活潑,是校園里的風云人物,而我只是一個埋頭讀書的理工男,能得到她的青睞,我一度視為人生最大的幸運。
畢業那年,她接受了家里安排,進入一家國企工作。
而我選擇了前景不明朗的互聯網行業。
"志遠,你考慮清楚了嗎?互聯網太不穩定了。我爸說國企好,鐵飯碗,有編制。"林美玲坐在我宿舍床邊,語氣中充滿擔憂。
"我想試試,這是我的夢想。"我固執地說。
"可是你這樣,我們以后怎么辦?買房、結婚、生子,這些都需要穩定的收入啊。"
爭執之下,我們最終選擇了分手。
那時的我,理解她的現實考慮,但無法放棄自己的理想。
分開后,我們偶爾在朋友圈互動,知道她在國企步步高升,已經成為部門主管。
我也知道她有過一段感情,但沒有結果。
幾年沒見,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再次相遇。
升職第三天的晚上,我正整理新部門的工作計劃,手機突然響起。
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號碼。
"喂,是志遠嗎?"電話那頭,傳來熟悉的聲音。
"美玲?"我心跳驟然加速,"好久不見,你還好嗎?"
"聽說你升職了,恭喜啊!要不要出來坐坐,我請你吃飯。"她的聲音依然那么甜美,帶著記憶中的活力。
我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答應了。
晚上七點,我們在一家高檔日料店見面。
林美玲比記憶中更加精致,一襲白裙,妝容精致,舉手投足間盡顯大方得體。
"看你氣色不錯,這些年過得好嗎?"她給我倒了杯清酒,眼神中帶著笑意。
"還行,就是工作太忙,一直單身。"我喝了一口酒,感覺有些苦澀。
"我聽說了,恭喜你啊,技術總監,年薪百萬,當年那個埋頭寫代碼的男孩終于熬出頭了。"她舉杯向我示意。
"過獎了,只是運氣好。"我謙虛地說,"你呢?國企還順利嗎?"
"還不錯,現在是市場部副經理,不過比起你,差遠了。"她微微一笑,"當初是我眼光不好,沒能堅持和你在一起,真是后悔啊。"
這句話讓氣氛瞬間微妙起來。我不知該如何回應,只能低頭吃菜。
"志遠,你知道嗎,這些年我一直沒能忘記你。"她突然認真起來,
"我們的分手,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美玲,那都是過去的事了。"我尷尬地說。
"可我真的很后悔。"她的眼中泛起淚光,"我們能不能,重新開始?"
這個問題讓我措手不及。
曾經,我無數次想象過與她重逢的場景,想象過她說出這句話時我會如何欣喜若狂。
可現在,面對曾經深愛過的人,我的心卻異常平靜。
"我需要時間考慮。"最終,我給出了一個模糊的答案。
接下來的日子,林美玲頻繁出現在我的生活中。
時不時送來自己做的點心,約我看電影,甚至幫我整理新家。
她展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和體貼,仿佛要彌補當年的遺憾。
我不得不承認,和她在一起的感覺很舒適,熟悉的笑聲,共同的回憶,這些都讓我逐漸動搖。
直到那天,公司年會上,我遇見了蘇雅。
03
2018年6月的一個周五,盛鼎科技舉行年中總結會,全公司高管齊聚一堂。
作為新晉技術總監,我也收到了邀請。會議開始前,鄭總把我叫到一邊。
"陳總,給你介紹一位新同事,蘇雅,我們新招聘的人力資源總監。"
轉身看到的女人讓我愣了一下。
她約莫三十八歲左右,一襲淺灰色套裝,黑發挽起,妝容淡雅。
不同于會場中那些濃妝艷抹的年輕女孩,她身上散發著一種成熟女性特有的魅力,氣質中透著從容和智慧。
"陳總監,久仰大名。"她伸出手,聲音低沉悅耳。
"蘇總監過獎了,我還是個新人。"我有些拘謹地握住她的手,感覺掌心微微發熱。
鄭總笑著解釋:"蘇總之前在跨國企業工作多年,這次是我們高薪挖來的。以后你們要多合作啊,新部門的人員招聘就交給蘇總了。"
會議結束后,我和蘇雅聊了一會工作。
令我驚訝的是,她對技術領域有著不少見解。
"陳總監,我建議你們部門的招聘不要局限于傳統的AI算法工程師,可以考慮引入一些跨學科人才,比如心理學、社會學背景的專家。"
"為什么?"我好奇地問。
"因為AI發展到現在,技術已經不是最大的瓶頸,如何讓AI更好地理解和滿足人類需求才是關鍵。"
她的觀點讓我耳目一新。
在后來的接觸中,我發現蘇雅不僅專業能力出眾,思維方式也與眾不同。
一次項目會議上,當大家都在討論如何提升算法性能時,她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我們是否考慮過,用戶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快的響應速度,而是更符合期待的結果?"
這個簡單的問題,讓整個團隊重新思考了產品方向,最終幫助我們避開了一個可能的技術陷阱。
慢慢地,我發現自己開始期待與蘇雅的每一次交流,享受她帶來的思想碰撞。
七月中旬,公司組織了一次團建活動,地點在郊外的一個農家樂。
團建結束后,我發現蘇雅一個人站在湖邊,神情有些落寞。
"蘇總監,一個人在這里想什么呢?"我走過去,遞給她一瓶水。
"謝謝。"她接過水,笑了笑,"只是在想,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已經三十八歲了。"
我第一次聽她提起年齡,有些意外:"蘇總監看起來很年輕啊,我一直以為你最多三十出頭。"
她輕笑一聲:"陳總監真會說話。不過年齡對女人來說,確實是一道坎兒。尤其在職場上,年輕漂亮的女孩總是更受歡迎。"
"但經驗和智慧是年輕人無法比擬的。"我真誠地說,
"就像您對我們項目的建議,那種洞察力是需要閱歷積累的。"
她驚訝地看了我一眼,眼神中閃過一絲感動:"謝謝你這么說。"
不知不覺,我們聊了很多。
從工作到生活,從理想到現實。
她告訴我她曾在美國工作多年,因為父母年邁才回國發展。
"你呢?為什么選擇AI這個領域?"她問我。
"可能有些天真,但我相信AI能夠改變世界,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出自己的理想。
"一點也不天真。"她看著我的眼睛,認真地說,
"保持這種理想主義很難得,別丟掉它。"
那天回去的路上,我們坐同一輛車。
她靠窗而坐,夕陽的余暉灑在她的側臉上,勾勒出柔和的輪廓。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這個比我大幾歲的女人,似乎在我心里變得不一樣了。
04
林美玲很快發現了我的異樣。
一個周末的下午,我們約在一家咖啡廳見面。
她穿了一條碎花裙,看起來青春靚麗,卻掩飾不住眼中的疲憊和焦慮。
"志遠,你最近怎么了?電話也不怎么接,信息回復也很慢。"她直視著我的眼睛,語氣中帶著質問。
"工作比較忙,新部門剛成立,很多事情要處理。"我攪動著咖啡,目光閃躲。
"是嗎?我聽說你和新來的人力資源總監走得很近。"她冷笑一聲,
"三十八歲的老女人,你什么眼光?"
我放下咖啡杯,心中涌起一絲不悅:"美玲,請你尊重我的同事。蘇總監是一位非常專業的職場女性。"
"哼,職場女性。"她諷刺地重復,
"你知道公司里怎么傳的嗎?說她是鄭總的遠房親戚,空降過來的。沒有任何HR背景,怎么可能做到總監?肯定有問題。"
"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傳言。"我皺眉道,"我不希望聽到這些話。"
林美玲看著我的表情,突然明白了什么:"志遠,你該不會喜歡上她了吧?"
我沒有立即否認,這讓她瞬間變了臉色。
"陳志遠,你瘋了嗎?她比你大多少?三十八歲的女人,還能生孩子嗎?你媽知道嗎?"
"美玲,我們只是普通同事關系。"我嘗試安撫她,但心虛讓我的聲音缺乏說服力。
"普通同事?"她冷笑,
"那為什么你一提到她就眼睛發亮?我們認識這么多年,我還不了解你?"
我沉默了。
是啊,為什么提到蘇雅,我的心就會不自覺地跳動?為什么和她在一起的時間,總感覺特別充實和愉快?
"志遠,我們復合吧。"林美玲突然伸手握住我的手,
"我知道你還愛著我,我們重新開始好不好?"
我輕輕抽回手:"美玲,我需要時間思考。"
"到底要思考什么?我們有共同的過去,相似的背景,門當戶對。你父母也認識我,你媽一直很喜歡我。"她急切地說,
"而那個女人呢?你對她了解多少?她的家庭背景,過去的經歷,這些你知道嗎?"
我無言以對。確實,對于蘇雅,我知之甚少。
除了工作上的交流,我們很少談及她的私人生活。
離開咖啡廳,我心緒不寧。
林美玲的話像一把刀,戳中了我的猶豫和不安。
回到家,我給最好的朋友張明打了電話,傾訴了自己的困惑。
"老陳,你真的喜歡那個蘇雅?"張明直截了當地問。
"我不確定,但和她在一起的感覺很特別。"
"兄弟,我建議你慎重考慮。"張明嘆了口氣,"首先年齡差距,其次背景不明,再者你們才認識多久?而林美玲呢?你們有四年的感情基礎,家庭背景也相似,父母也認可。從各方面看,選林美玲不是更穩妥嗎?"
我沉默了。從理性角度看,張明說得對。但心卻偏偏不聽理性的話。
幾天后,母親突然來電,說要來看我。一進門,她就直奔主題。
"志遠,聽說你在和林美玲約會?什么時候帶回家吃飯啊?"
"媽,我們只是普通朋友。"
"什么普通朋友,她都跟我說了,你們正在考慮復合。"母親興奮地說,"我一直很喜歡美玲,知書達理,家境也好,最重要的是你們有感情基礎。"
我苦笑不得:"媽,感情的事情沒那么簡單。"
"有什么不簡單的?"母親不解,"你們年齡相當,背景相似,多般配啊。"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坦白:"媽,其實我現在對另一個人有好感。"
"誰啊?"
"公司的一位同事,叫蘇雅,是人力資源總監。"
"哦,什么條件啊?"
"很優秀,在跨國公司工作多年,思想開闊,性格溫和。"
"多大年紀?"
"三十八。"
"什么?"母親驚訝地睜大眼睛,"比你大六歲?不行不行,絕對不行!"
接下來半小時,我聽了一堂關于"為什么不能找大自己六歲的女人"的詳細講座,從生育問題到代溝問題,從家庭和諧到社會觀念,母親幾乎把所有反對理由都列舉了出來。
"媽,我還沒決定呢,您別著急。"我安撫道。
"有什么可決定的?"母親堅決地說,
"這種沒有未來的關系,早點斷了吧。還是林美玲好,年輕漂亮,能生孩子,家里條件也不錯。"
送走母親后,我坐在沙發上,心中的天平卻向蘇雅傾斜了一分。
為什么大家都認為林美玲更適合我?
僅僅因為她年輕,因為我們有過去,因為門當戶對?
而蘇雅呢?在她身上,我看到的是智慧、成熟、獨立,一種不需要依附任何人也能發光的力量。這難道不比年齡、背景更重要嗎?
第二天,在公司餐廳,我遠遠看到蘇雅獨自一人吃飯。
她沒有化妝,眼角的細紋在陽光下若隱若現,卻絲毫不減她的魅力。
那一刻,我做出了決定。
05
我約林美玲在一家安靜的餐廳見面,打算坦白我的決定。
她似乎察覺到了什么,精心打扮,還特意點了一瓶紅酒。
"志遠,你最近考慮得怎么樣了?"她笑容中帶著期待。
我深吸一口氣:"美玲,我想了很久,我們還是做朋友比較好。"
她的笑容凝固了:"為什么?因為那個老女人?"
"請不要這樣稱呼蘇雅。"我皺眉道,"我確實對她有好感,我們更聊得來。"
"哈,聊得來?"林美玲冷笑,
"男人都這么說,不就是因為她是高管嗎?你以為她真的喜歡你?不過是看中你的前途罷了。"
"美玲,請你克制一下。"我的語氣變得嚴肅。
"憑什么選她不選我?一個三十八歲的老女人,你瘋了嗎陳志遠!"林美玲的聲音在餐廳里響起,引來四周顧客的目光。
"請你注意場合,這不是談話的地方。"我放下水杯,聲音冷靜而克制。
"我們四年的感情就這樣算了?現在你有錢了,就嫌棄我了是嗎?"她眼中閃爍著淚光,手指緊攥。
正在這個尷尬的時刻,一個服務員走過來:"陳總,您的電話。"
是蘇雅打來的,關于第二天的會議。
我簡單交代幾句,掛斷電話,回到座位。
林美玲已經拿起包準備離開,眼淚不受控制地流下來:"陳志遠,你會后悔的。她不是你想象的那個人。"
說完,她轉身離去,留下我一個人在餐廳里,感到無比疲憊。
回到家,我給蘇雅發了條信息:"晚上有時間嗎?想和你聊聊。"
半小時后,在小區附近的一家咖啡館,我見到了蘇雅。
她穿著簡單的白襯衫和牛仔褲,素面朝天,卻依然氣質不凡。
"怎么了?看你心事重重的。"她關切地問。
我簡單地講了和林美玲的事情,包括母親的反對。
"所以,你是在向我表白嗎?"她微微一笑,卻掩飾不住眼中的緊張。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突然,但是蘇雅,我真的很喜歡你。不是因為你的職位,不是因為你的外表,而是因為你這個人,你的思想,你的氣質,你的一切。"
她沉默了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志遠,你想清楚了嗎?我比你大六歲,社會上會有很多聲音,你的家人也不支持。"
"年齡只是數字,重要的是兩個人是否真心相愛,是否能互相理解和支持。"
"我已經三十八歲了,生育可能會有風險,這點你考慮過嗎?"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孩子,還有很多方式。領養也是一種選擇,不是嗎?"
她眼中泛起淚光:"你知道嗎,我最怕的就是成為你的負擔。年齡差距不可忽視,隨著時間推移,這個差距只會越來越明顯。"
"那就讓我們珍惜當下,一起面對未來的挑戰。"我握住她的手,
"蘇雅,給我們一個機會好嗎?"
她終于點點頭,露出了釋然的微笑:"好,我們試試。"
接下來的日子,我和蘇雅開始了正式的戀愛關系。
為了避免公司閑言碎語,我們保持低調,很少在公共場合表露感情。
但這并不影響我們感情的迅速升溫。
蘇雅與我想象中完全不同,她活潑開朗,充滿活力,完全不像三十八歲的人。
我們一起爬山、看展覽、嘗遍城市里的美食。
每一次交流,她都能帶給我新的思考和啟發。
與她在一起,我感覺自己不斷成長,視野也越來越開闊。
"志遠,你想過五年后自己在哪里嗎?"一個周末的午后,我們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她突然問道。
"五年后?大概還在盛鼎吧,希望能做到副總裁級別。"
"就這樣?"她笑著搖頭,"你的才華不應該局限在一家公司里。世界這么大,有那么多可能性等著你去探索。"
"比如?"
"比如創業,比如去硅谷發展,比如加入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
在她的鼓勵下,我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制定了更加宏大的目標和計劃。
半年后的一個晚上,我在自家陽臺上單膝跪地,向蘇雅求婚。
"我知道我們認識的時間不長,但我確信你就是我想共度一生的人。蘇雅,嫁給我好嗎?"
月光下,她的眼中閃爍著淚光,輕輕點頭:"好。"
這個簡單的字眼,讓我的心充滿了幸福。
06
決定結婚后,我們開始著手準備婚禮。
因為工作繁忙,加上我們都不喜歡鋪張浪費,決定舉辦一個簡單的儀式,只邀請親近的親友參加。
蘇雅對婚禮的態度出乎意料地隨意:"簡單就好,重要的是兩個人在一起,不是嗎?"
她的想法和我不謀而合,這讓我更加確信自己的選擇。
婚前,我多次提出要去拜訪她的父母,但她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
"他們在國外旅行,等他們回來吧。"
"父親最近身體不太好,不想打擾他休養。"
"他們都是比較傳統的人,怕見了你會有太多問題問東問西的,等結婚后再見也不遲。"
一開始我并不在意,覺得這可能是她對父母的體貼。
但隨著婚期臨近,我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細節。
蘇雅很少談及自己的過去,即使偶爾提起,也是輕描淡寫。
每當我問及她的家庭詳情,她總是輕松帶過。
更讓我困惑的是,她時常接到一些神秘電話,通話時總是走到陽臺或者洗手間,聲音壓得很低。
有一次,我偶然聽到她說:"不要著急,一切按計劃進行,婚后就會有結果。"
這句話讓我心里一驚,但轉念一想,可能是關于工作的事情,也就沒太在意。
婚禮前一周,我去她家幫忙整理東西,無意中發現了一個保險箱。
我好奇地問她里面裝的是什么,她神色慌張地說只是一些重要證件和首飾。
"志遠,這些都是私人物品,等我們結婚后自然會告訴你的。"她微笑著轉移了話題。
雖然心中有疑惑,但我選擇相信她。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婚姻需要的是信任和包容。
婚禮當天,一切都很完美。
蘇雅穿著簡約大方的婚紗,美麗動人。
我們只邀請了少數親友,氣氛溫馨而祥和。
讓我驚訝的是,幾位公司高層甚至包括董事會成員都來參加了婚禮,他們對蘇雅的態度格外尊敬,這讓我有些不解。
"恭喜你啊,陳總,找到這么好的伴侶。"鄭總親切地拍著我的肩膀,眼神中帶著一絲莫名的意味,
"蘇總監是個難得的人才,你可要好好珍惜。"
我點頭致謝,心中卻涌起一絲疑慮。
蘇雅和公司高層的關系似乎比我想象的更為密切。
婚禮結束后,我們回到新房。
推杯換盞間,蘇雅的情緒似乎有些不穩定,時而歡笑,時而沉默。
"怎么了?不開心嗎?"我關切地問道。
"沒什么,可能是太累了。"她勉強一笑,"我先去洗個澡,你等我一下。"
就在蘇雅去浴室的時候,我的手機突然收到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信息:"打開你的電子郵箱,了解你妻子的真實身份。"
我愣了一下,隨即打開郵箱。果然有一封新郵件,標題是"關于蘇雅的真相"。
猶豫再三,我還是點開了郵件。
一系列文件和照片映入眼簾,我的手指瞬間僵住,血液仿佛凝固在血管中。
"這不可能...不...不可能是真的..."我喃喃自語,聲音顫抖得幾乎聽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