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環球時報報道,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針對澳大利亞大選兩黨候選人呼吁收回達爾文港一事做出回應,此消息瞬間引發各界關注,為中澳關系增添新變數。
達爾文港(資料圖)
達爾文港,地處澳大利亞北領地,戰略意義重大,是該國距亞洲最近的深水良港,也是連接兩大洋的關鍵節點。2015年,北領地政府為盤活達爾文港開展對外招標,中國嵐橋集團以5.06億澳元中標,獲得99年租期。此后,嵐橋集團積極投入資金,對港口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數據顯示,在其運營期間,港口貨運量顯著提升,當地就業崗位大幅增加,為澳大利亞尤其是北領地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然而,自租約簽訂后,澳大利亞國內不時傳出收回達爾文港的聲音。2022年,時任澳總理莫里森公開表示將達爾文港租給中企是錯誤決定。2023年,澳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對租約展開審查,雖最終未發現所謂“安全威脅”,但已暴露其對租約的別樣心思。如今,隨著2025年澳大利亞大選臨近,工黨與聯盟黨兩黨候選人紛紛將收回達爾文港作為競選主張,使這一話題再次成為焦點。
達爾文港(資料圖)
澳大利亞急于收回達爾文港,背后原因復雜。大選政治因素影響顯著。兩黨候選人試圖借“收回港口”議題,塑造強硬形象,吸引選民支持。在選舉的激烈競爭下,部分政客將此作為政治籌碼,全然不顧商業契約精神與中澳合作大局。
美國因素的推動作用不可忽視。美國在全球戰略布局中,對關鍵港口極為重視。達爾文港距離美軍在澳軍事基地不遠,美國一直對中國企業在此運營表示“擔憂”。澳大利亞為配合美國“印太戰略”,鞏固“美澳同盟”關系,甘愿充當馬前卒,在達爾文港問題上迎合美國,向其遞交“投名狀”。經濟利益考量也在其中。隨著達爾文港戰略地位日益提升,澳大利亞國內一些勢力企圖獨占港口帶來的經濟利益。此外,澳大利亞試圖借收回港口,在與美國的關稅談判等經濟事務中增加籌碼,謀取更多經濟好處。
達爾文港(資料圖)
面對澳大利亞的舉動,中方態度明確。外交部發言人敦促澳方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營商環境,不將正常商業合作政治化。中國企業依法依規經營,為當地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澳方應尊重市場規則與契約精神,停止無端干涉。若澳方強行收回港口,將產生諸多負面影響。經濟層面,中澳貿易合作可能受阻,澳大利亞不僅會失去中國這一重要市場,還會因破壞契約損害自身國際信譽,影響未來吸引外資。政治層面,中澳政治互信將遭受重創,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也會減少,澳大利亞在外交上也將面臨更大壓力。
中澳關系歷經波折,近年來有所回暖。如今達爾文港問題再度引發波瀾,澳大利亞應認清形勢,重視中方利益與訴求,回歸理性務實合作。通過平等協商解決分歧,才是推動雙邊關系重回正軌的正確道路。畢竟,合作共贏才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