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寬窄哲學研究院在四川中煙技術研發中心舉辦2025寬窄文化體系建設研討會。四川中煙黨組書記、總經理謝建宏,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二級教授劉立云出席研討會并致辭;四川省社科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教授楊穎作主旨發言。
謝建宏表示,作為黨領導下的煙草企業,四川中煙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將寬窄文化體系建設與深化企業軟實力建設相結合,與推進“國寶”文化、“東坡”文化一體發展相結合,為企業和品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多年來,四川省社科院與四川中煙聯合舉辦了多場寬窄哲學相關學術研討,出版了《寬窄哲學研究與辯證法》等多本哲學書籍,取得了一系列寬窄文化研究成果。希望雙方進一步拓展寬窄文化體系的深度和廣度,深挖“巴蜀”底蘊,共享“寬窄”哲學之道,深挖“豁達”底蘊,共賞“東坡”心境之寬,深挖“悠閑”底蘊,共品“國寶”文化之美。
劉立云在致辭中說,寬窄哲學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體現,寬窄文化始終貫穿中華民族發展歷程。四川中煙深刻把握“寬窄之度”,推動“寬窄之道”向“寬窄之用”轉變,打造了“寬窄產品”,塑造了“寬窄品牌”,釋放了“寬窄價值”,凝聚了“寬窄群體”,履行了“寬窄責任”,造就了“寬窄現象”。這一現象本質上是寬窄哲學引領、寬窄文化賦能,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鮮活案例,是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四川省社科院與四川中煙充分發揮各自獨特優勢,實現“寬窄互補”,形成了互信互助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把“寬窄”無形文化變為有形產品,把“寬窄”哲學轉化變現為貨幣財富,讓“寬窄”更具四川特征、巴蜀韻味、經濟屬性。
楊穎以“‘雙創’視域下的寬窄文化”為題,提出寬窄文化本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需要“寬窄智慧”。寬窄文化啟發我們從寬嚴相濟中領悟管理之道,從寬以待人中領悟自律之重,從寬打窄用中領悟謀劃之要,從衣帶漸寬中領悟成功之道,由此賦能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長、二級研究員李明泉以“寬中豁達,窄里曠達”為題作主旨發言。他認為,寬窄是中華哲學中最具標志性的概念。寬窄不僅成為衡量萬事萬物的尺度,而且成為觀察分析事物矛盾運動、量質互變的框架和視野。寬窄空間思維方式不僅豐富了中國傳統哲學的思維方式,而且也為人們的思維視角和思維能力帶來了新的變化和挑戰。
四川大學杰出教授、博導,教育部長江學者,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術院長霍巍圍繞“三星堆與寬窄”發言。他認為,三星堆考古與寬窄文化聯系密切。從器物的角度看,三星堆的精巧器物是“窄”,宏大器物是“寬”;從文明的角度看,古蜀文明是“窄”,中華文化是“寬”。三星堆考古提供了文明比較互鑒的樣本,其價值和作用應當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來認識。
四川省社科院二級研究員文興吾探討了寬窄哲學走向世界的邏輯。他提出,寬窄哲學作為一種辯證學說,是對人類生命體運動、變化、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寬窄問題”進行研究的學問,也就是關于人生發展和社會發展空間生產的辯證哲學。寬窄哲學與四川中煙寬窄文化的關系,本質上是抽象與具體相統一的關系。我們可以從寬窄哲學重構四川中煙寬窄文化系統,以深刻的理性邏輯闡發寬窄文化意境。
四川省社科院田園牧歌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藝術產業協會主席、東坡藝術研究院院長盧加強以“蘇東坡寬窄藝術美學研究”為題,提出“寬窄美學”概念并以此為角度解讀蘇東坡藝術世界的“寬窄之美”。他認為,在當代藝術陷入形式主義困境的今天,蘇東坡的寬窄美學顯示出驚人的現代性,啟示我們真正的藝術創新源于約束中的自由、形式中的超越。從詩詞的時空辯證法,到書畫的形式哲學,再到生命歷程的藝術轉化,蘇東坡以全方位的實踐為我們樹立了藝術與生活統一的典范。
會上,四川省社科院科研與外事處處長、副研究員翟琨和四川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艾蓮分別發布了“四川中煙寬窄文化體系建設”“寬窄哲學與巴蜀文化”兩項課題研究成果。
四川中煙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靜瑤,二級高級經理、工會主席湯柱國及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此次研討會。四川省社科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廖祖君及相關職能部門和部分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