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韓國首爾,反對尹錫悅的抗議者得知他被罷免的消息歡呼雀躍。
文丨么思齊 關珺冉
編輯丨漆菲
過去四個月,全體韓國人經歷了一次壓力測試。
前總統尹錫悅27年檢察官生涯所形成的強硬思維模式,最終演變為一場匪夷所思的戒嚴行動,導致其被彈劾下臺。持續122天的憲政危機嚴重沖擊韓國社會,由此產生的分裂也不會因尹錫悅的離開而彌合。
此外,韓國自1987年實行民主轉型以來,幾乎每屆政府都面臨“跛腳鴨”周期提前的困境——總統在任期后半段權力迅速弱化,施政能力大幅下降。政府更替過程中,針對前政府高層的“清算”也從未停息。
與前總統樸槿惠被彈劾時不同,如今社交媒體成為政治斗爭的主戰場——韓國極右翼YouTube頻道用戶在過去三年增長240%,其中很多人是尹錫悅的鐵桿支持者。
圍繞尹錫悅彈劾案、韓國政治極化現狀以及即將舉行的大選,《鳳凰周刊》專訪了韓國世宗研究所原所長、“廣場計劃”(Plaza Project)智庫經營委員李相賢(Lee Hyun Sang)。世宗研究所是韓國知名戰略安全研究智庫,李相賢曾在韓國國際問題研究所、韓國國防分析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并擔任外交部、國家統一部和國防部的政策顧問。
在李相賢看來,尹錫悅強硬的個人風格、朝野極化的政黨生態、普通人的信息繭房、總統制本身的缺陷等因素,共同構成當前韓國政局持續動蕩的結構性原因。
尹錫悅被罷免后仍在施加影響
《鳳凰周刊》:在尹錫悅過往的人生經歷及性格特點中,哪些導致其走到下達戒嚴令這一步?
李相賢:從尹錫悅的背景看,他不是一位典型的政治人物,他長期在檢察機關任職,通常被認為是一個正直強硬的人,其長期的檢察官生涯(1994年至2021年在司法系統任職27年)塑造了這種特質。
問題在于,尹錫悅這種善于打擊敵人、剛正不阿的風格,在擔任總統后也沒發生改變,他依然將在野黨視為“敵人”,按照其個人意志強硬施政,而非通過對話或妥協來解決國內政治分歧。我認為這是其執政的主要弱點。
去年的國會選舉中,尹錫悅所屬的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遭遇慘敗,在韓國國會300個議席中僅獲得108個席位,而在野黨和獨立議員占到192席。尹錫悅一直對此心存不滿,他認為在野黨主導的國會在阻礙其施政。過去兩年,執政黨與在野黨之間的沖突與爭執也不斷加劇。
因此,選舉結束后,尹錫悅便提及戒嚴令的可能性,并在之后多次發表類似言論。起初大多幕僚認為該構想過于草率并表示反對,但也有少數支持的聲音。
最終,尹錫悅采取了調動軍隊的極端手段,直接對抗國會。憲法法院在判決中指出,這種做法嚴重背離了民主原則,破壞了民主政治的前提。作為民選領導人,尹錫悅本應有其他選擇來解決問題,例如啟動憲法修正案進行全民公投、提出違憲審查訴訟等,而非采取極端手段。
◆2024年春天,韓國醫生多次上街游行,抗議政府擴大醫學院招生的計劃。
《鳳凰周刊》:到去年12月3日頒布戒嚴令前,尹錫悅已執政兩年,如何評價他這段時期的施政?
李相賢:尹錫悅強調價值導向,注重政策和外交,將民主價值觀置于優先地位。同時,他具備“戰略清晰性”的風格,明確展現出對美國及西方陣營的堅定立場。在外交領域,尹錫悅政府最重要的一項成果是促成2023年韓美日三國首腦在美國總統莊園戴維營舉行會晤,這為三國安全合作機制奠定了基礎。
此外,尹錫悅執政風格較為強硬,他在推進議程時,缺乏足夠的對話與協商,這是其施政缺陷之一。以2024年國會選舉前夕韓國的醫改爭議為例,大多數人認為選舉前提出該議題并不合適,但他仍一意孤行,導致執政黨在選舉中慘敗。
尹錫悅因此感到一直被在野黨壓制,并認為在野黨采取了各種手段阻撓其政策推行,此后才衍生出戒嚴風波。然而,此舉動搖了韓國作為實現民主化和經濟發展的現代化國家的國際地位,國家信譽也遭受重大打擊。
《鳳凰周刊》:我們同樣關注第一夫人金建希,她不斷卷入學歷造假、炒股、介入黨內初選等官司。如何看待金建希對尹錫悅及其政權的影響?
李相賢:許多韓國民眾覺得,金建希在一定程度上對政治有所影響,但我認為現在討論這些并不合適,因為目前司法機構尚未起訴她。
在野黨一直在國會推動通過調查尹錫悅內亂罪嫌疑的“內亂特檢法”和調查總統夫人的“金建希特檢法”。在野黨聲稱,關于金建希的諸多嫌疑尚未消除,包括涉嫌操縱德國汽車股價、收受高價名牌包、介入總統辦公室從青瓦臺遷至龍山區的決策過程、干預國會選舉候選人提名、插手楊平高速公路終點站變更等。
但迄今為止,我們沒有確鑿證據,這取決于國會調查如何展開。有趣的是,盡管金建希案件的司法程序并未加速,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仍試圖主導對她的輿論風向,這顯然是因為選舉期間,維持公眾對尹錫悅及國民力量黨的憤怒對其有利。
◆尹錫悅曾為妻子收受名牌包事件道歉,稱此舉是不明智的。
《鳳凰周刊》:尹錫悅已經開始接受刑事審判,但他仍在尋求輿論支持。如何看待他未來的命運?
李相賢:尹錫悅的政治命運取決于即將進行的刑事審判結果,這與彈劾程序是分開的。如果他在刑事審判中被定罪,將被監禁。盡管尹錫悅已離開總統職位,但他似乎有意在保守派中發揮一定影響力,仍在向支持者傳遞信息。
他最近向來訪的黨員發送了一條信息,稱“現在我已經下臺,但執政的國民力量黨應當努力團結韓國保守派”。在與一位親密朋友的會面中,尹錫悅也表示,他不在乎是否在監獄死去,但他關心韓國的未來,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未來。
因此,我認為尹錫悅并未放棄通過傳遞這類信號繼續影響韓國政治,這或將成為未來韓國政治中的一個不確定因素,從而帶來一些動蕩。
韓國保守派逐漸向極右翼靠攏
《鳳凰周刊》:如何評價憲法法院以8比0通過尹錫悅彈劾案?此次宣判周期刷新了韓國總統彈劾案的最長審理紀錄,為什么法院耗時許久才得出結論?
李相賢:韓國社會當前存在極端政治對立。目前韓國憲法法院由9名法官組成,由于一名法官缺席,本案是由8名法官組成的審判庭作出的裁決。
根據憲法規定,彈劾案需要至少6名法官支持方能通過。若以6比2微弱優勢通過,尹錫悅的支持者可能會質疑裁決結果,認為法官內部存在分歧。若只有5人或更少法官支持,彈劾案則會遭到否決,如此一來反對派的政治攻勢會進一步升級,韓國政局危機將會加劇。
另一現象是韓國的政治極化問題。自1980年代實現民主化以來,韓國已經可以通過定期選舉進行政權的和平更替,這本是可喜的進展。然而,隨著政治斗爭的加劇,黨派間的敵意和排斥不斷加深。最近幾屆政府更替過程中,針對前政府高層的“清算”日益頻繁,這導致政治極化加深。因此,如何彌合分裂、團結國民,應是未來總統的首要課題之一。
漫長審理的事實說明總統彈劾案的政治意義無比重大,憲法法院法官需要全面考慮當下的政治局勢,尤其在支持與反對彈劾的兩大陣營對立愈發激烈的情況下。為了避免社會分裂加劇,并確保最終裁決的合法性,法官必須謹慎審議。
此外,韓國保守派一向質疑憲法法院的組成結構,認為其偏向進步派,因此法院不得不更加重視此次裁決。通常而言,憲法法院關于彈劾案的裁決書都非常短,但這一次法院對外公開的裁決書長達五頁,說明法院格外關注本案向韓國民眾傳達的信號和意涵。憲法法院也強調,這是一次憲政體系分裂的重大時刻,韓國社會應借此進行深刻反思。所以我認為,憲法法院已竭盡全力作出最審慎的裁決。
◆4月5日,尹錫悅的支持者在首爾街頭參加集會時揮舞著美國和韓國國旗。
《鳳凰周刊》:被捕前夕,尹錫悅的支持率一度達到46.6%,創下自國會通過彈劾案以來的最高紀錄。有分析認為,尹錫悅與極右翼YouTube博主互動頻繁,成為內亂的起源。如何看待韓國極右翼的存在?
李相賢:當前,韓國保守派正逐漸向極右翼靠攏,這一趨勢的背后有多重原因。其中之一是基督教保守勢力的影響,另一原因則是極右翼YouTube博主的煽動。尹錫悅本人也被認為更傾向于采信這些極右翼自媒體提供的信息,而非主流媒體的報道。
在社交媒體和推薦算法盛行的時代,人們往往更愿意聽到自己喜歡、認同的信息,排斥相反的意見,這種信息繭房讓韓國社會逐漸走向政治極化。這種趨勢對于韓國民主的未來并非是好現象。
至于韓國極右翼在政治中帶來的潛在風險,最顯著的現象是他們在網絡空間大量傳播陰謀論。例如聲稱韓國國會選舉存在舞弊,甚至宣稱受到中國的干預。尹錫悅本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這類陰謀論的影響,這可能促使其最終頒布戒嚴令。
《鳳凰周刊》:戒嚴風波背后是否反映了韓國現行政治制度的結構性問題?導致韓國政治動蕩的根源是什么?
李相賢:韓國政治中存在一種根深蒂固的政治兩極化:一方是偏左的進步派——他們充滿了民族主義斗爭意識;另一方則是偏右的保守派——他們認為應該與西方自由社會建立全球合作。這兩者之間存在某種分裂,它基于互不兼容的國家身份愿景。
這種局面非常危險,最近的戒嚴風波和彈劾是當前民主的一種倒退,如果民族主義兩極化未得到有效解決,未來可能再次發生類似情況。因此,下任總統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要考慮如何更好地團結分裂的民眾,但這注定是一個很難的過程。
總體來說,這次的戒嚴風波和彈劾對許多韓國人來說都是一次政治震撼。但有一點很明確,大多數人認為,韓國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將民主發展到下一個層次,事實證明,韓國的民主實質上仍未成熟。
◆今年1月初,尹錫悅支持者在漢南洞總統官邸附近的人行道上扎營多日,誓言要保衛他。
《鳳凰周刊》:彈劾案臨近宣判時,包括尹錫悅在內的一些政治家收到了死亡威脅。一些人說,韓國已經走向了“仇恨政治”。你怎么看?
李相賢:在韓國,“仇恨政治”(Politics of hate)或“政治憤怒”(Political anger)這樣的表述其實不常被使用。我的理解是,執政黨和在野黨之間確實存在某種程度的敵意,這無疑也是當前政治中的重要隱憂。
但與人們擔憂的不同,彈劾案的裁決出爐后,保守陣營并未發生任何實質性的抵抗或騷亂,而是較為平靜地收場。彈劾案啟動后,支持與反對彈劾的雙方幾乎每個周末都在首爾市中心舉行示威集會,但這些集會大多都是和平進行,沒有發生嚴重的肢體沖突。因此,我認為“仇恨政治”這個詞可能不完全適用于當前的局面。
我們確實在政治層面存在嚴重分歧,也有對現狀的不滿與抱怨,如果無法找到妥善的方式來消解這種憤怒與敵意,或許未來某一天,韓國社會真的走向“仇恨政治”,那將是韓國民主發展中極為不利的情景。
李在明當選有利于中韓關系
《鳳凰周刊》:談到接下來的大選,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李在明的支持率一直遙遙領先,他勝出的幾率有多大?誰將成為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的候選人?
李相賢:目前來看,李在明是最可能成為下任總統的人。按照民調數據,李在明以高支持率領跑,且在共同民主黨內,他也是唯一的候選人。
國民力量黨這邊,緊急對策委員會委員長權寧世、前雇傭勞動部長官金文洙、議員安哲秀、國民力量黨前黨首韓東勛這四位是最有可能的候選人。但在一些預測機構模擬的對決中,李在明擊敗了他們所有人。此外,現在選民對共同民主黨的看法比對國民力量黨的看法更加積極,這意味著共同民主黨更可能贏。
至于誰將代表國民力量黨參選,目前還不好說。執政黨內部正在討論選舉候選人的規則——他們計劃通過四人制初選來縮小范圍,在第二輪中減少到兩人,最終選出一人作為總統提名人。現在判斷誰將成為國民力量黨的候選人還為時過早,因為韓國政治總是難以預測。
◆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李在明在各項民調中遙遙領先。
《鳳凰周刊》:經過此次憲政危機,韓國會將修憲提上日程嗎?
李相賢:隨著這次彈劾案的通過,關于修訂憲法以改善政治體制的討論已被提出,因為在目前的政治結構下,總統擁有五年的完全權力,這意味著戒嚴或彈劾的情況或將重演。韓國憲法已經有近40年沒有過大幅改動,因此,不少人已經提出應當修改憲法,進一步改革韓國的政治體制。
一個可能的情境是,五年一任的總統制會改為四年,然后連任一次,就像美國那樣;也有些人主張完全改變政治體制,從總統制轉為類似英國等國家的議會制。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些關于修憲的討論,但這絕非易事。韓國過去多次嘗試都未成功,因為各個政黨有不同的政治考量。我們需要確保政治體制的穩定性,同時也要實現可持續的中長期政治改革。我認為修憲討論的進展取決于韓國民眾和政治人物如何就現有問題達成共識,接著找到一個解決方案。
《鳳凰周刊》:美國總統特朗普至今未與韓國領導人會面,美國最近也對韓國發起關稅戰。特朗普的政策無常,加之韓國政局動蕩,是否會影響韓美同盟關系?
李相賢:這的確是一個巨大挑戰。大多數韓國人以為特朗普不會對韓國征收關稅,因為韓國是美國的緊密盟友之一,但特朗普第二任期成為全球動蕩的根源。因此,無論韓國的彈劾情況如何,特朗普帶來的風險是韓國必須應對的現實。且由于總統被彈劾,韓國在特朗普政府初期失去了一個黃金時期來闡明自身立場,這對韓國來說損失巨大。
韓美關系目前面臨許多問題,包括關稅問題,韓國是少數幾個就此問題對美國提出貿易訴訟的國家之一;此外,特朗普一直抱怨韓國在分擔美國軍事防衛費用方面的貢獻不足;特朗普可能還會要求韓國在對華方面進行更多合作。不幸的是,由于韓國目前沒有總統,無法有效地與特朗普政府的高層進行溝通。
◆2024年8月18日,美日韓首腦峰會一周年之際,三國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重申共同應對地區挑戰的承諾。
《鳳凰周刊》:最近韓國的政治動蕩會給中韓關系帶來何種影響?
李相賢:尹錫悅的外交政策重視盟國之間的團結。正因如此,尹政府與美國和日本合作,旨在加強三方伙伴關系。特別自從2023年韓美日首腦峰會以來,三國間的合作得到了鞏固。然而,當時會面的三位領導人的立場未必能代表現任領導人,未來韓美日三國間的合作是相當不確定的。顯然,特朗普不會將當前的韓美日合作放在以往那般的優先級上。
宣布戒嚴期間,尹錫悅的涉華言論也影響到剛剛有所改善的韓中關系。尹錫悅政府試圖通過擴散安全憂慮來強化民間的“反華情緒”。一個例子是,一家名叫《天空日報》(SkyDaily)的極右翼媒體曾報道,戒嚴宣布時,韓國政府逮捕了99名中國間諜,并將他們送往位于日本的美軍基地。這一報道之后被證實為完全的虛假信息。可這樣的陰謀論卻在韓國社會傳播極廣,這非常不利于韓中關系的改善。
當然,如果李在明成為總統,我相信韓中關系有很大機會得到改善,因為李在明相比于美國和日本,會對中國采取相對溫和與友好的立場。
關于韓國是否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普遍看法是:美國對韓國的貿易關系非常重要,但我們也不能忽視中國。因此,韓國政府會盡力在兩邊之間找到某種平衡。盡管韓國在安全和軍事方面會與美國合作,但在社會和經濟問題上,中國是韓國外交政策中的一個重要伙伴。(實習生李亭萱、敖思怡、徐岑對本文亦有貢獻)
排版 / 劉佳祺
你如何看待韓國政局未來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