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八場,介紹近年來山東環保惠企工作開展成效以及近期出臺的環保惠企十條舉措(以下簡稱“惠企十條”)有關政策情況。
要素保障,為重點項目“保駕護航”。經濟要發展,綠色低碳更應發揮重要作用。眼下,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環保與惠企相輔相成,協同共進。推進重大項目進程,做足要素保障“基石”,讓生態環境要素發揮“極大值”。“惠企十條”提出了強化污染物總量指標、碳排放指標、重金屬污染物總量指標等保障措施,為重大項目解決了后顧之憂。在齊魯大地,中國建筑標準設計院有限公司與上合及“一帶一路”綠色建筑產業聯盟合作的上合綠色低碳建材服務項目、山東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與青島上合臨空控股發展集團的上合綠色低碳科技成果轉移中心等9個項目進行集中簽約。當重大項目面臨污染物總量指標缺口時,申請全省統籌調配和與其他市協商調劑,為企業打通了一條“綠色通道”。“惠企十條”有力保障了重點項目的順利建設,也為山東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讓企業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
優化環評審批與政務服務流程,為企業“松綁減負”。環評審批和政務服務是企業辦事的重要環節,曾經,繁瑣的手續和高昂的成本常常讓企業苦不堪言。山東建立重點項目環評服務“三本臺賬”、暢通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全力保障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讓企業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算好經濟賬、環保賬、能源賬,齊魯大地適時開展園區優化環評分類管理試點、深化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以優化簡化政務服務流程,最大限度降低了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精簡辦事材料、壓減辦事環節、優化辦事流程,實行線下辦事“只進一門”,深化線上辦事“一網通辦”,讓企業辦事更加高效便捷。以“惠企十條”的一把把“金鑰匙”,打開企業發展的“枷鎖”,必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
綠色低碳“有回應”,為企業“排憂解難”。企業群眾的訴求就是工作的方向,山東落實企業群眾訴求“接訴即辦、一辦到底”,建立健全涉企訴求“接收、處理、答復”高效運轉體系,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正在為齊魯發展增添動能。在重污染應急方面,深入實施差異化管控,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環保績效提級行動,將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運轉或涉及國家戰略性產業、外貿出口的B級及以上企業和重大工程項目納入重污染天氣應急豁免清單,既保障了環境空氣質量,又減少了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讓企業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安心發展。
“管”到位,為企業“筑牢底線”。固廢管理和執法監管是環保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山東研究制定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試點工作方案,推動單一類別危險廢物精準利用,優化轉移固體廢物出省利用備案程序,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在東營經開區,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通過科技創新與產業協同,推動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了更好實現資源化循環利用,當地企業自主研發高溫催化氧化處理技術,可將工業廢鹽變廢為寶。合理、合規扎實推進執法監管,山東持續推動涉企檢查陽光規范運行,推行“無感監管、有感服務”新模式,推進企業環境信用及時修復,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嚴重違法行為精準打擊。切中要點、直擊“痛點”,山東既加強了環保監管力度,又給予了企業更大的發展空間,讓企業能夠在遵守環保法規的前提下,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惠企十條”出臺恰逢其時,成為山東在環保領域改革創新的生動實踐。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必將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有法可行,有規可依,山東的企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齊魯大地的經濟發展也將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實現新的跨越。(文/苗瑞祥)
閃電評論,歡迎投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