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響叮咚,快板傳新聲。在泉城濟南,快板表演曾陪伴無數民眾度過輕松時光,承載著獨特的歷史及民俗記憶。如今,在新生代傳承人不懈努力下,這項傳統曲藝正講述新時代的發展故事。
在王派快板傳承人劉亞偉的工作室,展柜里陳列著快板以及其他兩樣傳統樂器“哈拉巴”和“仨拉擊”。劉亞偉拿出隨身攜帶的一副快板,開始給記者表演起來。他身姿挺拔,腳步微分站定,手腕輕快一抖,手中快板即刻翻飛,行云流水,聲音洪亮,韻味十足。
劉亞偉展示王派快板。(新華社發 段宇飛 攝)
王派快板作為我國快板三大流派之一,其前身是說唱數來寶,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在我國曲藝界有著較大影響力。2022年,王派快板藝術入選天津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劉亞偉說:“王派快板講求‘齒利落、字清晰、音圓潤、情真摯’,在節奏掌控上做到‘快不亂、慢不斷、緩不散、順流暢’,既富有技巧,又飽含情感。”
今年37歲的劉亞偉師從快板大師王文喜,王文喜的父親是相聲泰斗馬三立的搭檔王鳳山。據劉亞偉回憶,王文喜對于藝術傳承滿腔熱忱:“我想找個接班的,把這門手藝傳下去,百年以后人們還能在舞臺上看著它,還能給它叫個好!”
劉亞偉深知,要走好傳承路,必須用科學方法培養好苗子。以王文喜的教學經驗為基礎,劉亞偉開始打造快板教學體系,研發教材,為小學編寫快板校本教輔,通過出版社錄制發布電子音像教程。越來越多的孩子在他的引導下愛上快板,在竹韻聲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劉亞偉的工作室中展示的快板、“哈拉巴”和“仨拉擊”。(新華社發 段宇飛 攝)
“平時孩子們也會來工作室跟著我學快板,我都是免費教他們。”公益教學15年來,劉亞偉的學生有人獲得了全國曲藝大獎,有人以此為特長考入了心儀的學校,還有人因為快板結緣相戀,走進婚姻。
演出過程中,劉亞偉經常聽到質疑,“這不就是呱嗒板兒嗎,早過時了”。他意識到,對于傳統曲藝形式,從業者需要持續探索新的表演形式和內容,創作人們喜聞樂見的作品。
劉亞偉和學生們在表演。(受訪者供圖)
日前,在濟南護理職業學院的舞臺上,學校社團的學生們排成整齊的隊列登場,在整齊的快板聲配合下不斷變換隊形。快板與音樂的碰撞,展現出全新視聽效果。劉亞偉創作并指導的演出形式讓人耳目一新,贏得師生陣陣掌聲。除此之外,他還嘗試創作了快板劇、快板說唱等,令人耳目一新。
有了新穎的表演形式,還必須創作優秀的內容。劉亞偉不斷探索新的主題,將公益宣傳、惠民政策和傳統文化等內容寫入唱詞,快板成為講述當代故事、傳遞社會正能量的載體。(記者張武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