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網絡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第23集團軍在1985年改編后,保留的3大主力師,各自都有什么大來頭?
在我軍1985年百萬大裁軍的過程中,不僅有大量的部隊被裁撤,而且被保留的部隊經過整編后成為了實力更加強悍的集團軍。
原沈陽軍區的第23軍,就是這樣被改編成第23集團軍的,其下轄的第67、第68和第69三個步兵師,也各個都是來頭不小的硬骨頭。
其中第67師執行的是北方乙種師編制,這個師的老底子可以追溯到1946年的華中野戰軍第一師一旅,后來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第10師。
在解放戰爭中他們先后參與了七戰七捷的蘇中戰役,把張靈甫驕橫的國民黨整編74師打得落花流水的孟良崮戰役,以及圍殲國民黨重兵集團的淮海戰役等硬仗,從而成長為華野的尖刀部隊。
抗美援朝時他們仍然作為志愿軍第23軍主力入朝作戰,在金城戰役中打得美軍聞風喪膽。
最傳奇的還是1969年珍寶島反擊戰,第67師炮兵用火箭筒和反坦克炮硬剛蘇軍T62坦克,最后繳獲了這輛當時最先進的坦克。
第68師在改編后同樣執行的是北方乙種師的編制,不過這支部隊的前身比第67師更早。最早是1943年成立的新四軍第7師沿江支隊,后來又整編為華野第7縱隊19師。
這支部隊在解放戰爭中打宿北戰萊蕪,先后殲敵3.6萬多人,也是出了名能啃硬骨頭的部隊。
抗美援朝時他們是改編為第23軍73師入朝的,電影《英雄兒女》里喊出“向我開炮”的角色原型就出自該師。
1969年全軍番號調整,原第73師改稱為后來的第68師。雖然在發展過程中,有段時間被調去黑龍江省軍區,但在1985年整編時又回到了集團軍。
相比于前兩個師執行的都是北方乙種師編制,第69師作為該集團軍的核心王牌力量,被最終確定為北方甲種師編制。
其前身是1940年新四軍編制下的蘇北指揮部第3縱隊,后來成為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12師,一直就是華野的頭等主力師。解放戰爭中他們從蘇中打到上海戰功卓著,抗美援朝時又作為首批入朝部隊在夏季反擊戰中打出了志愿軍的威名。
該師從1980年代開始就搞起了野戰自動化指揮系統,當時可是全軍科技強軍的標桿。在改編前也是三個師里裝備最好的摩托化部隊。
改編后這個師依然保留了機械化裝備,屬于快速反應部隊的性質。無論是裝備和編制都比其他師更強更先進。
當然除了這三個步兵師以外,第12集團軍還配有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等技術兵種編制,以及后來撤銷的兩個守備師。
而作為主力的三個師,可以說是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一路打出來的鐵血勁旅,尤其是第67師和第69師,堪稱解放軍的王牌師。
不過到2003年集團軍撤編后,他們的血脈也融入了其他軍區的其他部隊之中,繼續守護著我國的北部疆域。
看了原第23集團軍的三個主力師,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國第二十三集團軍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7%AC%AC%E4%BA%8C%E5%8D%81%E4%B8%89%E9%9B%86%E5%9B%A2%E5%86%9B/23142121
中國軍網,長征副刊丨石峴洞北山反擊戰——“零敲牛皮糖”的光輝戰例 http://www.81.cn/yd_208600/jdt_208601/16287688.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