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了來‘心窩窩’和大家在一起,感覺特別開心!”談及每周和同齡人課后的特別“約會”,五年級小學生宋瑞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和他一樣,每逢周五下課,二十多個在九亭鎮讀書的中小學生迫不及待地拉著家長趕到“心窩窩”未成年人成長空間,參與一場有關于心理健康的文明實踐活動,在心貼心的身心療愈中打開心扉、相伴成長。
周五下午,結束了一周課業的小朋友們如約來到“心窩窩”未成年人成長空間,儀式感滿滿地戴上貼紙、走進課堂,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回憶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經歷和所思所想,并用扭扭棒將其展示并分享給彼此。而在同一時間,他們的家長圍在一起,在老師的帶領下回顧過往,嘗試理解青春期孩子所特有的情緒,通過自我經歷的代入與回溯感受、理解當下孩子的心理邏輯。
自己最近一次成功的經歷是什么時候?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是誰給了自己什么樣的支持?……在現場,原本有些拘謹的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漸漸打開了話匣子,用手中的扭扭棒擰成不同的形狀,和同伴們講述其背后的情緒與故事。“以前總是感覺很憋悶,別人不理解我,只能自己生悶氣,發泄不出來。現在有了‘心窩窩’,想說的話能說、有人聽,我感覺心態變好了,很少再生悶氣了。”在初中二年級學生王瑞看來,“心窩窩”課后心理沙龍為自己調整心態、排解心情打開了一個未曾預想的窗口,讓自己的心境漸漸開闊。
自2024年以來,松江區文明辦持續關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育扶持“心窩窩”未成年人成長空間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在九亭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的協助下,項目與九亭鎮多所中小學校合作,利用課后時間為在校園里遇到心理困惑的孩子和家長們定制一系列“課后心理沙龍”,結合他們不同時期的心理需求策劃主題,幫助他們改善溝通交流方式,陪伴他們充分走進內心、療愈自我,在積極而健康的親子、友伴關系中茁壯成長。
“一節課一節課地陪伴他們一路走來,我們也見證著這些‘小朋友’和‘大朋友’們的點滴變化與成長。”“心窩窩”未成年人成長空間教師趙金鴻告訴記者,伴隨著課后心理沙龍的持續開展,不少家長漸漸理解了孩子的所思與思想,學會了換位思考,和孩子的溝通變得越來越順暢。而變化更大的還是要數小朋友們了。“不少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也漸漸打開心扉,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性格也變得開朗了很多。”趙金鴻說。
記者:李爽
編輯:王紅霞 張小小
審核:周樣波 周雨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