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血壓有收縮壓和舒張壓之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把收縮壓和舒張壓簡稱為高壓和低壓。
長期以來,到底是收縮壓重要還是舒張壓重要,一直是心血管領域討論的熱門話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收縮壓升高在中老年人群發生率更高,且危害性更大。而舒張壓升高在青中年人群中則更常見,但這并不代表舒張壓升高對人就沒有危害。
無論是高壓升高也好,還是低壓升高也罷,我們都可以稱之為高血壓。但問題又來了,有些人就是單純低壓升高,高壓則非常正常,這引起了脈壓差縮小,遇到這種情況需要立即吃降壓藥嗎?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這3種情況先別急著吃藥
為何會出現單純低壓升高?低壓的產生主要是心臟舒張,主動脈血管和外周血管收縮而產生的,但如果主動脈血管和外周血管彈性減弱,例如主動脈血管和外周血管硬化時,就容易導致低壓升高。而低壓升高并不是都需要立即吃藥,以下3種情況先別急著吃藥。
1. 煙酒過度
對于愛抽煙喝酒的人,如果發現低壓升高,最好先檢查一下是否煙酒過度了。而通常出現低壓升高,意味著血管已出現硬化,所以也意味著要開始戒煙戒酒了。在服用降壓藥之前,不妨先把煙酒戒掉,因為有部分患者在戒掉煙酒之后低壓也可恢復正常。
2. 體重超重
肥胖或體重超重是另外一個原因,實際上高血壓病的發病與肥胖和超重都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當發現低壓升高而又有肥胖或超重的,就需要先進行減肥了,當體重控制下來后,說不定外周血管阻力也會下降,低壓也就跟著降下來了。
3. 睡眠打鼾
許多人以為睡眠打鼾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鼾聲巨大,也是一種疾病,而且許多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就與打鼾有關,腦梗就是其中之一。又有人會問,我自己怎么知道是否有睡眠打鼾呢?這可以向自己的伴侶或者家里的親人了解,如果確實存在而又低壓升高,那可以先到醫院去查找打鼾的原因并治療。
發現低壓升高可以吃什么降壓藥?
如果以上三種情況都糾正了,低壓還是升高,那么可能就需要吃降壓藥了。但降壓藥種類這么多,到底有沒有哪種適合單純低壓升高的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對于合并心率過快的低壓升高,可以選擇β受體阻滯劑,也就是我們平常所稱的“洛爾”類降壓藥
這類藥物可以減慢心率,降低心輸出量,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尤其適合單純低壓升高患者使用。另外由于低壓升高更常見于中青年,而這類人群也常常伴有腎素水平升高,所以也可以考慮使用作用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降壓藥,比如“普利”類或“沙坦”類
低壓高,究竟有哪些危害?
無論是高壓高,還是低壓高,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都會增加。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隨血壓升高而增加。納入100多萬例成人的一篇meta分析顯示,所有年齡組個體在收縮壓>115mmHg或舒張壓>75mmHg時發生血管性死亡的風險均開始上升。收縮壓每增加20mmHg,舒張壓每增加10mmHg,心臟疾病或腦卒中死亡風險就會增加一倍。
具體來說,收縮壓和舒張壓作為心血管危險因素時的預后意義似乎與年齡有關。對于50-60歲以上的患者,收縮壓和脈壓對風險的預測意義更大。50歲以下患者中,舒張壓比收縮壓能更好地預測死亡。當收縮壓
現在有許多人養成不吃早飯的方式,這是不好的。飲食生活的無規律,外邪入侵,體內寒氣增加,膽汁減少,食物很難消 化,并且膽汁逆行入胃與胃酸作用對胃黏膜憑障產生破壞,形成胃痛、胃脹、打嗝、燒心、噯氣、胃酸過多、口苦等諸 多胃的不適,繼續上行對食管黏膜憑障也產生破壞
脂肪與膽固醇代謝主要依靠膽汁來完成,膽不好則導致膽固醇及脂肪代謝異常,就會容易出現膽固醇和血脂等指標異常,從而會導致血管壁鈣化,血液中的脂肪濃度增加,導致血壓異常等情況產生,所以說高血壓的根源在膽,
抽時間到田間采挖點帶根的樹榮苦菜,煮之,輔以紅糖,產于灌南,初春采擷,平時食東西清淡些少油少油,以免刺激膽汁分泌增加,少食辛辣,不要多飲多食,晚上盡量不要熬夜。應細嚼慢咽,預防飲濃茶,烈酒,濃咖啡和進食辛辣,過冷,過熱和粗糙食物。
結語
總之,無論低壓高還是高壓高,都是屬于高血壓,都是是早發心血管疾病最常見的可調節危險因素,比吸煙、血脂異常和糖尿病等其他主要危險因素更常見。同時,我們需要知道,高血壓通常與超重/肥胖、不健康飲食和鍛煉不足共存,防治高血壓,就要從這些危險因素的控制做起,遠離不良生活習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