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盛世帝王的一日行程
還原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乾隆皇帝從凌晨四時到深夜的
十二時辰生活軌跡
書 名:乾隆十二時辰(彩圖修訂版)
著 者:吳十洲
書 號:978-7-101-17004-7
出版時間:2025年2月
定 價:98.00元
開 本:32開
裝 幀:精裝
字 數:330千字
頁 碼:440
CIP分類:K249.09
主 題 詞:清代-歷史-通俗讀物
上架建議
歷史文化
編輯推薦
1. 以微觀視角透視盛世,一日窺見乾隆帝的多重面向。本書獨辟蹊徑,選取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1765年1月28日)這一看似平凡的日子,通過詳實的史料還原乾隆帝從凌晨四時到深夜的十二時辰生活軌跡。從朝祭、政務到賞玩文物,從孝道倫理到文化信仰,層層疊加的時間維度展現了乾隆帝作為帝王、丈夫、兒子、收藏家的復雜形象,以及盛世之下的隱憂。
2. 歷史學者嚴謹還原乾隆帝生活細節。作者吳十洲深耕清史研究,依托《清實錄》《起居注》等原始檔案,結合奏折、御制詩、文物記錄,以通俗筆法將專業史料轉化為生動敘述,嚴謹還原乾隆帝的政務決策、藝術鑒賞與生活細節:誰是乾隆帝一生念念不忘的心頭愛?乾隆帝喜歡誰的書法?喜歡誰的畫兒?他喜歡雪嗎?他重視農業嗎?他會接見基層官員嗎?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乾隆皇帝。
3. 一百二十余幅彩插,再現歷史場景。彩圖修訂版收錄紫禁城平面圖,郎世寧、董邦達等清宮畫作,乾隆帝御筆書畫及三希堂珍寶,紫禁城歷史照片和現代攝影作品等珍貴插圖,圖文并茂,讓歷史場景躍然紙上。
4. 四色精裝,沉浸式體驗盛世帝王的一天。本書紙面精裝,封面局部燙金,書名及封底日晷采用磨砂UV,還原正月初八日紫禁城殘雪質感。四色印刷,色調溫潤古樸,書前特別附有“乾隆一日體驗卡”,內頁輯封設計巧妙結合中國傳統顏色,對應一日之時間變化。通過視覺化呈現,進一步降低閱讀門檻,讓檔案中的冰冷文字變為可感知的歷史溫度。
內容簡介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初八這一天是歷史上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歷史學者通過鉤沉史料,復原了乾隆皇帝從清晨到午夜的“日程表”,以此展現出乾隆朝乃至整個清代政治文化的特色。本書作者通過上諭、清宮檔案、御制詩文、奏折以及其他清代文獻,從清史及社會史角度,將乾隆帝一天的生活拆解為朝祭、大內起居、恭讀圣訓、聯賡對詩、批閱奏折、召見臣工、品鑒古玩、宮闈生活、祭星等維度,以情文并茂的筆法,描繪出一個五十五歲、正處于人生巔峰、同時扮演著多重角色的有血有肉的乾隆帝,并展示清代政治文化的多個面向。
全書采用四色印刷,精選與乾隆帝相關的書畫、文物,紫禁城歷史照片和現代攝影作品等珍貴插圖,圖文互見,生動呈現了一個豐富立體的乾隆皇帝生活世界。
作者簡介
吳十洲
本名吳衛國,1953年生。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故宮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著有《乾隆十二時辰》《兩周禮器制度研究》《紫禁城的黎明》等。
目 錄
前言
引子 三冬瑞雪 上慰圣懷
子時至寅正以前,入眠。
去歲的臘月雪和新年的正月雪,幾乎灑遍了帝國的大江南北。各地大吏奏報瑞雪情形的折子紛紛送達御前,其中不少奏折博得龍心大悅。乾隆帝心中有著一條絕對通達的邏輯:降雪即豐登之兆。有了雪,二麥便可發榮滋長,來歲便可望豐獲。這樣才能糧價平減,社會平穩,天下大治。
一 后宮朝祭 弗墜遺風
東方微微露出些許白色,約摸在寅正時刻,一曲悠揚的祭神曲響起。這是清皇室在坤寧宮進行每日例行的朝祭。整個儀典幾乎用去了一個時辰,太陽已經照亮了整個紫禁城。這一天,乾隆帝未親詣朝祭,他在用心靈與祖先的靈魂對話。乾隆帝的視線由仰視蒼穹,轉而正視那被陽光映白的地平線,這是用理念、用儒家的理性精神來統治著的龐大帝國。
隆重的祭禮 佛多媽媽
受胙神肉
二 大內起居 皇家用度
寅正一刻請駕,卯正一刻出西華門入西苑同豫軒進早膳。宮廷里的規矩是吃菜不許過三匙。乾隆帝喜以滋陰的燕窩、鴨子等食品為主,幾乎是餐餐都要有燕窩做的菜或湯。其主副食之豐盛,與精粗相宜、葷素搭配的中原飲食養生之道相合。不消一刻,他已經推開餐具起駕了。幾天后圣駕即將南巡,內務府《來文簿》為今人了解此次南巡提供了豐富的資訊。
“請駕” 御膳與御穿戴
皇家后勤:內務府 檔案中的第四次南巡
三 恭讀圣訓 鑒往知今
每日卯時進早膳之后,如在宮中,乾隆帝必于乾清宮西暖閣或弘德殿及養心殿暖閣,覽閱先皇實錄、圣訓。他感嘆皇祖對漢文化的精熟深通與優待秀民的高明政策。先朝皇祖金戈鐵馬開創基業的事跡令乾隆帝熱血沸騰。遵循儒道、選拔秀民的祖訓又使他冷靜從事。作為少數民族出身的清朝皇帝,掌握漢族文化,無疑是維護其統治的有效手段。
粲然備陳的乾清宮 “體皇祖之心為心”
“正大光明”匾額之后
四 重華聯句 君臣之道
辰初至巳初,此時的紫禁城就像是一個詩的王國,乾隆帝戴著桂冠,高高在上。君臣二十多人在重華宮茶宴聯賡對詩,他們用華麗的辭藻來贊美一尊雪象。乾隆帝理精辭熟,出口成詩,連作七首。他的詩不主張立異獵奇,不使用綺辭麗句。以詩紀事是高宗御制詩之長,以詩言情則是其御制詩之短。
四任“丞相” 建福宮小憩
重華宮茶宴 君臣聯句
五 奏本理合 總攬巨細
巳正至午正,乾隆帝從重華宮回到了養心殿。一疊厚厚的奏折已放在案頭。乾隆帝的統治術實在是精微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天朝上上下下,事無巨細,他都要過問處置。乾隆帝這一天僅御覽云南總督劉藻的奏折就有六本。其具奏的時間是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七日,云南府至京師要用去三十余天的時間。
奏折制度 馭臣之術
軍機處之錄副奏折 滿文機密奏折
永寧經濟案
六 召見臣工 君為臣綱
未初至未正,下午一時許,乾隆帝于養心殿前殿面見各部引見的臣工。在被引見者中有文職的知縣、武職的游擊。如此下層官員在選任赴職時都將得到引見,這無疑是其他朝代難以期冀的。引見的原因多種多樣。這一天,他召見了約五十人。
養心殿正殿 召見官員
七 三希御覽 皇室秘藏
酉初至酉正,忙碌了一天的乾隆帝盤坐在養心殿三希堂的炕榻上,醉心于賞玩古董與書畫。這時的他就像京師中一般老百姓玩鳥籠子、踢毽子、斗蟋蟀、嗑瓜子、下棋、打麻將、聊大天兒一樣,隨性恬逸。據御制詩,正月初一至初八,乾隆帝御覽過的有古董六件(玉器五件、瓷器一件)、書畫九件(繪畫八件、法書一件)。
三希堂 《石渠寶笈》與“西清四鑒”
御制詩與文物
八 宮闈遺恨 孝道家殤
戌正晚八時,乾隆帝于養心殿后殿東稍間就寢。“內言不出”是儒家的倫理禁忌,因而在所有的宮廷記錄中找不到乾隆帝私生活的只言片語,民間所說的“承幸簿”壓根就無存于清宮檔案中。乾隆帝在以生母皇太后為至孝對象的同時,提出以孝治天下的國策。他以特別挑剔的目光來苛求一切人,以至家人也成為其孝道的犧牲品。
香妃得寵 緬懷孝賢皇后
天性至孝的皇帝 古稀天子的家庭悲劇
烏拉納喇皇后 一代權臣和珅
九 民間祭星 宮禁孤影
正月初八日,在京師內有祭星的禮俗。戌正以后,各家要舉行順星的祭祀儀式,以燃燈為祭。帝國邊城烏里雅蘇臺駐扎著的一支錫伯族遠征軍又挨過了一個風雪交加、饑寒交迫的夜晚。這五千余名錫伯族遠征軍及其后裔,后來成為滿語唯一的繼承者。這也許是乾隆帝為滿洲文化流傳而書寫的最為精妙的一筆。
民俗祭星 太監出逃
三十年后的“十全老人” 錫伯部落的遠征
附錄
附錄一
《乾隆十二時辰》原版序 常建華
新體裁史書的嘗試之作————吳十洲著《乾隆一日》序 馮爾康
附錄二
乾隆帝后妃一覽表
乾隆帝皇子皇女一覽表
清代皇帝二十五印璽一覽表
后記
精彩章節
乾隆皇帝和他的三希堂
和煦的陽光透過窗戶棱子在金磚地面上投下暖意,一把紙扇靜靜地放在窗邊。在這個紛繁復雜的宮廷,初春午后五點,乾隆帝到哪兒去了?
“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誰。”近距離看,養心殿還設了仙樓,左右配殿供奉佛祖,但是也不敢忘記祖先,隔出一間作為止齋之地。他的后嗣子孫,也只謹守他的格局,沒有大規模修整。
西暖閣是一處窄窄的屋子,從勤政親賢殿西邊的小門進入這間斗室。單從室名——三希堂的字面意思來看,好像是說這里藏著三件稀世之品。實際上,這間斗室曾藏有東晉以來歷代名家墨跡340件,以及金石拓片495種。這里安放著乾隆帝的文人夢想,“懷抱觀古今,深心托毫素”,到處都有他的御筆。時光在養心殿內凝結了百余載。而殿外,廊子上的彩繪早已看不出模樣,有些房檐已經耷拉下來……
養心殿三希堂
三希堂在養心殿西暖閣臨窗的最西頭的一間,上懸乾隆帝御書匾額“三希堂”。三希堂雖不足半方丈,卻是乾隆帝讀書、御覽古玩書畫的書齋精舍。乾隆帝為之專文作《三希堂記》,并命董邦達寫圖,汪由敦作贊,沈德潛亦奉敕作歌。《三希堂記》寫得還是頗具情趣的,文曰:
內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獻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遠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養心殿溫室易其名曰三希堂,以藏之。夫人生千載之下,而考古論世于千載之上,嘉言善行之觸于目而會于心者,未嘗不慨然增慕,思與其人揖讓進退于其間。羲之清風峻節,故足尚;即獻之,亦右軍之令子也;而王珣,史稱其整頹振靡,以廉恥自許。彼三人者,同族同時,為江左風流冠冕。今其墨跡,經數千百年治亂興衰、存亡離合之余,適然薈萃于一堂,雖豐城之劍,合浦之珠,無以逾此。子墨有靈,能不暢然蹈抃而愉快也耶!
然吾之以“三希”名堂者,亦非盡為藏帖也。昔聞之蔡先生(即乾隆帝的師傅蔡世遠)名其堂曰“二希”,其言曰:“士希賢,賢希圣,圣希天。或者謂予不敢希天,予之意非若是也,常慕希文、希元之為人,故曰二希。”余嘗為之記矣。但先生所云非不敢希天之意,則引而未發。余惟周子(周敦頤)所云,固一貫之道,夫人之所當勉者也。若必士且希賢,既賢而后希圣,已圣而后希天,則是教人自畫,終無可至圣賢之時也。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人人有盡心知性之責,則人人有希圣、希天之道。此或先生所云非不敢希天之意乎?希希文、希元而命之曰“二希”,古人托興名物,以識弗忘之意也。則吾今日之名此堂,謂之為希賢、賢圣、希天之意可,慕聞之先生之“二希”而欲希聞之之希亦可。即謂之王氏之帖,誠三希也亦可。若夫王氏之書法,吾又何能贊一辭哉!
這篇御制文思路開闊,文采亦佳。為乾隆帝御制文中的上品。“希”者,一般有兩種意思,一是稀少,罕見,通“稀”。《老子》曰:“知我者希,則我者貴。”因之有“希為貴”之說。二是仰慕、希望、企求之意。《藝文類聚》卷二〇載晉夏侯湛《閔子騫贊》云:“圣既擬天,賢亦希圣。”即說的是希望達到圣人的境界。
《三希堂記》前一段寫王氏之帖如何如何為稀世之品,即為“希”的第一種意思;后一段寫的則是“希賢”“希圣”“希天”之“三希”,此為“希”的第二種意思,即希望之“希”。同時還有蔡先生之“希文”“希元”的“二希”,加乾隆帝的“希聞之之希”湊趣。文章的結尾并不對“三希堂”之含義作什么結論,而是風趣地說三種意思都可以,說明以“三希”命名者,亦非盡為藏帖之意。
從《石渠寶笈三編》的記載看,三希堂是清宮貯存歷代書畫最多的地方之一。有人猜測乾隆帝夜晚于三希堂讀書、寫詩、賞畫,但卻找不到確切的記載。僅有類似《仿王維雪溪小景成詠》詩,或許有關。詩云:
幾暇畫禪賞,祥花戶外霏。
雪溪相印證,湘管試臨揮。
為愛神情入,那論筆力微。
如因尋姓氏,耐可副三希。
十二年(1747),乾隆帝命大臣梁詩正等從內府所藏法書中編刻了一套大型叢帖《三希堂法帖》,內收魏晉到明末的名體書法作品共三百五十件,另收題跋二百一十余件。
除此之外,乾隆年間的刻帖還有很多,其中著名的有《敬勝齋法帖》《墨妙軒法帖》《蘭亭八柱帖》與《重刻淳化閣帖》等。
至乾隆末年宮廷刻帖已達七十多種。在《跋快雪時晴帖》中,乾隆帝云:“王右軍《快雪帖》為千古妙跡,收入大內養心殿有年矣,予幾暇臨仿,不止數十百過,而愛玩未已。因合子敬《中秋》、元琳《伯遠》二帖貯之溫室中,顏曰三希堂,以志希世神物,非尋常什襲可并云。丙寅(乾隆十一年)春二月上浣御筆又識。”
乾隆帝《跋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王獻之《中秋帖》
三希堂中還有一副乾隆帝御書的對聯,云:“懷抱觀古今,深心托毫素。”毫,即毛筆。西晉陸機《文賦》云:“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同時代的崔豹《古今注》卷下《問答釋義》篇中曰:“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可見先秦已有了毛筆。素,為古人書寫用的白絹,有素書之稱。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云:“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自隋唐以來,紙張雖已普及,但仍有以素書指代書信的說法。譬如,杜甫的《寄岑嘉州》詩:“不見故人十年余,不道故人無素書。”在乾隆帝這副對聯中,“毫素”當指古人的書畫墨跡。那么,何為乾隆帝所說的“懷抱”與“深心”呢?這位將“國語騎射”念茲在茲的滿族皇帝,又何以對漢族文化癡迷至此呢?這真是一個深匿于他內心的謎。
乾隆帝行書御筆五言聯
版 式 圖
版式圖1
版式圖2
版式圖3
版式圖4
版式圖5
版式圖6
版式圖7
版式圖8
版式圖9
版式圖10
實 拍 圖
實拍圖1
實拍圖2
實拍圖3
實拍圖4
實拍圖5
實拍圖6
實拍圖7
實拍圖8
實拍圖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