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高調宣布“日本今天來談判關稅”時,全球貿易戰的硝煙再度彌漫。這位以“美國優先”著稱的總統,罕見親自下場與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對壘,卻只留下一句模糊的“重大進展”便轉身離場。這場談判背后,究竟是美日雙贏的曙光,還是盟友關系崩塌的前兆?
特朗普的“高壓談判術”:高調施壓與模糊細節
特朗普的談判風格向來以“心理戰”著稱。此次他不僅突然宣布親自參與談判,更將關稅、駐日美軍費用、匯率問題捆綁拋出,卻對具體進展諱莫如深。這種策略曾在美歐、美中談判中屢試不爽——通過制造不確定性迫使對手自亂陣腳。
日本正面臨雙重壓力:24%的高關稅威脅直接沖擊占出口總額30%的汽車產業,而駐日美軍費用分攤問題更讓談判雪上加霜。盡管美國暫停90天高關稅,但10%基礎關稅和25%汽車關稅仍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赤澤亮正口中的“雙贏”表態,實則是日本在有限回旋空間中的求生信號。
日本的“雙贏”話術與強硬底線
日本表面示弱,暗藏鋒芒。赤澤亮正強調“建立互信”,首相石破茂卻公開宣稱“不急于達成協議,拒絕重大讓步”。這種矛盾姿態恰恰暴露了日本的策略:以能源采購(如阿拉斯加天然氣項目)和擴大對美投資為籌碼,換取汽車關稅豁免。
更值得玩味的是,談判前夕日本突然對谷歌開出反壟斷罰單。這一動作被視作對美的隱性警告——若美國執意加稅,日本同樣有反制工具。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對日貿易逆差達685億美元,但日本絕不會讓汽車產業成為談判犧牲品。
90天緩刑期的博弈本質
美國暫停高關稅的90天絕非善意,而是精心設計的戰略試探。其一,以日本為模板,測試歐盟、韓國等盟友的妥協空間,瓦解多邊抵抗;其二,保留10%基礎關稅和汽車25%關稅,持續施壓;其三,財長貝森特堅持將匯率問題納入談判,直指日本出口命門。
這場談判的影響早已超越雙邊范疇。越南、意大利等國已排隊等待與美磋商,若日本讓步,全球貿易規則或將徹底改寫。
美日博弈的終局猜想
短期來看,日本可能以能源采購和局部市場開放換取關稅豁免,但汽車產業讓步有限;長期而言,若美國堅持24%關稅,日本或轉向CPTPP框架反制,加速供應鏈“去美國化”。石破茂的“拖延戰術”背后,是對特朗普大選前急于造勢的心理博弈。
寫在最后:盟友變對手的零和游戲
這場談判撕開了全球化最后的遮羞布:當“美國優先”動搖WTO根基,當盟友被迫以反壟斷罰單回擊,當企業不得不在供應鏈與市場中選邊站隊——我們目睹的不僅是貿易戰,更是舊秩序的崩塌。或許正如赤澤亮正所言,“雙贏”只是理想,而現實早已注定:沒有贏家,只有代價。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