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那晚,卓瑪依偎在我懷里,聲音帶著些許不安:
“志明,你一定會回來嗎?”
“我發誓,最多兩年,我就回來娶你?!?/strong>
感受到她的顫栗后,我將她摟得更緊,輕吻她的發絲。
可惜造化弄人,我被命運的洪流裹挾,無法回到草原兌現諾言。
五十年過去了,我終于鼓起勇氣踏上內蒙。
當我們重逢時,她平靜地說出了一句話,讓我瞬間淚崩:“是我的錯了”
01
上海的三月,春雨綿綿。
裴教授站在書房窗前,望著窗外被雨水模糊的城市輪廓,心中有種說不出的空虛。
自從妻子三年前離世,這座充滿現代感的公寓便顯得格外空曠。
78歲的他,身體硬朗,思維清晰,可內心深處卻總有一種未完成的遺憾在蠶食著他。
"爸,我整理了一下閣樓上的舊箱子,這些應該是您年輕時的東西。"
女兒裴雯推門而入,手里抱著一個塵封已久的木箱。
裴教授微微一怔,那是他幾十年來都刻意不去碰觸的記憶。
"謝謝,放在這兒吧。"他的聲音有些干澀。
女兒離開后,裴教授緩緩打開箱子。
最上面是幾本泛黃的筆記本,再下面是一些老照片,還有一些已經發黃的信件。
在這些雜物中,一個用紅布包裹的小物件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小心翼翼地解開紅布,里面是一個蒙古族傳統的銀質護身符,上面雕刻著精美的圖案。
裴教授的手微微顫抖,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倒流,帶他回到了五十多年前的內蒙古草原。
他翻開護身符旁邊的一封信,信紙已經泛黃,但字跡依然清晰:
"志明,我會等你回來。草原的風永遠記得你的味道,就像我永遠記得你的樣子。——卓瑪"
裴志明,這是他年輕時的名字,在成為上海復旦大學著名物理學教授之前。
在有"裴教授"這個稱號之前,他只是一個被下放到內蒙古的知識青年。
而卓瑪,是那個改變了他一生的蒙古族姑娘。
他顫抖著從箱底找出一張照片:照片中,年輕的他站在草原上,身旁是一個穿著傳統蒙古服飾的姑娘,兩人笑容燦爛,背景是無邊的草原和藍天。
五十年了,他從未忘記那個承諾,也從未真正放下那份情感。
"到時間了,要回去了,哪怕只是為了道一聲對不起。"裴教授自言自語道。
02
1968年的春天,二十四歲的裴志明被分配到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一個牧區。
對于從小在上海長大的他來說,內蒙古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
遼闊的草原、湛藍的天空、成群的牛羊,以及那些操著生硬漢語的蒙古族牧民。
初到草原的日子并不好過,裴志明雖然學識淵博,但在這片廣袤的草原上毫無用處。
他不會騎馬,不會放牧,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顯得笨拙。
"看那個漢族城里人,連羊都不會牽!"當地的年輕牧民經常這樣嘲笑他。
裴志明性格內向,不善言辭,面對嘲諷只能默默承受。
每天晚上,他都會坐在蒙古包外,望著滿天繁星,思念遠在上海的家人和戀人劉薇。
命運的轉折出現在他來到草原的第三個月。
那天,裴志明被安排去放羊,由于缺乏經驗,竟把羊群弄散了。
正當他焦急地在草原上尋找時,一陣清脆的笑聲傳來。
"喂,上海來的大學生,你的羊都跑到我這邊來了!"
裴志明循聲望去,只見一個蒙古族姑娘騎在馬上,身后正是他丟失的那群羊。
"謝謝,真是太感謝了。"他局促地說。
"我叫卓瑪,你叫什么名字?"
姑娘笑著問,她的漢語帶著濃厚的蒙古口音,卻莫名地動聽。
"裴志明。"
"哦,裴志明,"卓瑪重復了一遍,然后咯咯笑了起來,"看你的樣子,應該是第一次放羊?"
裴志明尷尬地點點頭,卓瑪從馬上直接跳下來:
"沒關系,我可以教你。不過,你得答應我一件事。"
"什么事?"
"教我漢語和你們城里的知識。我想學習,可是這里沒人愿意教我。"
就這樣,一個奇妙的交換開始了。
白天,卓瑪教裴志明如何放牧、騎馬和辨認草原上的各種植物;晚上,裴志明則教卓瑪漢語、數學和物理知識。
卓瑪天性活潑,對知識有著近乎渴望的好奇心。
她不像其他牧民那樣排斥或嘲笑裴志明,反而對他的城市生活和知識充滿了向往。
"志明,你說上海真的有那么多高樓大廈嗎?人們真的可以坐在房間里就看到電影?"
卓瑪經常這樣好奇地問,而裴志明則會耐心地向她描述上海的街道、大學和生活方式。
漸漸地,他發現自己開始期待與卓瑪相處的時光。
這個蒙古族姑娘的笑容如同草原上的陽光,溫暖而明媚。
"志明,你有女朋友嗎?"有一天,卓瑪突然問道。
裴志明愣了一下,想起了遠在上海的劉薇。"有,她在上海等我回去。"
"她一定很漂亮吧?"卓瑪的眼神有些黯淡。
"她很溫柔,也很聰明,是醫學院的學生。"
裴志明說到這里,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給劉薇寫信了。
"那你會回上海去找她嗎?"
"當然,等政策允許我回去的那天。"裴志明回答,卻不知為何心中有一絲莫名的不確定。
卓瑪沉默了一會兒,然后突然站起來說:"走吧,我帶你去看草原上最美的地方。"
他們騎馬來到一片被群山環抱的小湖邊,湖水清澈見底,倒映著藍天白云。
"這是我們部落的圣地,傳說中誰在這里許下的愿望都會實現。"卓瑪輕聲說。
裴志明望著平靜的湖面,突然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與充實。
在這一刻,上海的生活似乎變得遙遠而模糊,而眼前這片草原和身旁這個姑娘,卻變得如此真實而重要。
03
時間如同草原上的風,悄無聲息地流逝。轉眼間,裴志明來到內蒙古已經一年多了。
這一年多的時間里,他與卓瑪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他不再是那個笨拙的城里人,而是能夠熟練騎馬、放牧,甚至會說一些簡單蒙古語的"半個牧民"。而卓瑪在他的教導下,漢語和文化知識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志明,你看,我把《物理入門》這本書都看完了!"
那天,卓瑪興奮地向他展示著做滿筆記的書本。
裴志明笑著摸了摸她的頭,心中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和驕傲。
卓瑪比他想象中要聰明得多,對知識的渴望和理解能力讓他驚訝。
"如果你能去上海上學就好了,你比很多大學生都優秀。"
聽到這話,卓瑪的眼睛亮了起來:"真的嗎?你覺得我真的可以去大學嗎?"
"當然可以,只要你繼續學習。"
"那...那你會幫我嗎?"卓瑪小心翼翼地問。
裴志明沒有立即回答。他知道,作為一個被下放的知識青年,他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何時能回到上海,又如何幫助卓瑪實現她的夢想?
但看著卓瑪期待的眼神,他無法拒絕:"我會盡我所能幫助你。"
這個承諾,在當時看來是那么簡單,卻最終成為了他一生的心結。
夏天的一個夜晚,裴志明和卓瑪坐在草原上看星星。
夜空中繁星點點,銀河如同一條閃爍的長河橫貫天際。
"志明,你知道嗎?我們蒙古人相信,每個人的命運都寫在星星上。"卓瑪仰望著星空說道。
"那你能看出我的命運嗎?"裴志明半開玩笑地問。
卓瑪認真地看著他,隨后輕輕說道:
"我看到你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會回到你的城市,實現你的夢想。"
"那你呢?"
"我?"卓瑪沉默了一會兒,"我希望能像你一樣,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學習更多的知識。但我也知道,我是草原的女兒,我的根在這里。"
裴志明看著卓瑪的側臉,月光下,她的輪廓顯得格外柔和而堅定。
在這一刻,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個草原上的姑娘。
"卓瑪,"他鼓起勇氣說,"如果...如果有一天我回上海了,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嗎?"
卓瑪驚訝地轉過頭,眼中閃爍著不敢相信的光芒:"你...你是認真的嗎?"
"我從未如此認真過。我愛你,卓瑪。我想和你在一起,無論是在草原上還是在上海。"
卓瑪的眼中涌出淚水,她輕輕地靠在裴志明的肩膀上:"我也愛你,志明。但是..."
"但是什么?"
"我的父親...他不會同意的。他一直希望我嫁給部落里的巴圖。而且,你在上海還有女朋友,不是嗎?"
聽到這話,裴志明這才想起劉薇。
在過去一年,他們之間的通信越來越少,最近幾個月甚至完全中斷了。
他不知道劉薇是否還在等他,但他清楚一點:他的心已經留在了這片草原上。
"我會處理好上海的事情,至于你父親,我會去說服他。我會證明給他看,我是真心愛你。"
卓瑪破涕為笑,隨后盯著他的眼睛道:"你真的愿意為我做這些嗎?"
"不僅如此,"裴志明握住她的手,"等我有一天能回上海,我會先安頓好一切,然后回來娶你。我們可以一起生活在上海,你可以去上學,實現你的夢想。"
"你保證?"
"我保證。"裴志明鄭重地說。
月光下,兩個年輕人相擁而吻,仿佛整個世界只剩下他們兩個人。
那一刻,他們堅信愛情可以戰勝一切困難,未來會像草原上的太陽一樣光明燦爛。
然而,現實很快就給了他們沉重的一擊。
當裴志明鼓起勇氣去見卓瑪的父親時,迎接他的是冰冷的拒絕。
"我不會讓我的女兒嫁給一個隨時可能離開草原的城里人!你們這些人,遲早都會回城里去,到時候我的女兒怎么辦?"
"叔叔,我是真心愛卓瑪的,我會回來娶她的。"裴志明誠懇地說。
"空口無憑!多少姑娘被你們這些城里人騙了感情?我卓瑪不會是其中之一!"
爭執越來越激烈,最終卓瑪的父親下了最后通牒:
"除非你能保證永遠留在草原上,否則別想娶我的女兒!"
此話一出,裴志明陷入了兩難。
他愛卓瑪,但他也知道自己并不屬于草原。他有自己的夢想和責任,他的家人還在上海等著他,最終只能化為一句:
"給我一些時間,我一定會證明給您看,我對卓瑪的愛是真誠的。"
離開卓瑪家的蒙古包,裴志明心事重重。
他不知道如何才能兌現自己的承諾,但他知道,他不能放棄卓瑪,也不能放棄自己的未來。
04
1970年初,一個意外的消息打破了草原的平靜。
"裴志明,上面通知你可以回上海了!"隊長拿著一紙通知找到正在放牧的裴志明。
裴志明愣在原地,這個消息來得太突然了。
雖然回上海是他一直期待的事情,但此刻他的心卻異常沉重。
"什么時候走?"他艱難地問道。
"三天后,要趕緊準備了。"隊長說完就離開了,留下裴志明一人在草原上發呆。
當天晚上,裴志明找到了卓瑪,告訴了她這個消息。
卓瑪的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所以,你要走了?"
"是的,但我會回來的,我向你保證,最多兩年,我一定會回來娶你。"裴志明緊緊抱住卓瑪。
"真的嗎?"卓瑪抬起淚眼,"你不會忘記我嗎?"
裴志明從口袋里掏出一塊懷表,那是他唯一值錢的東西:
"永遠不會,這個給你,作為我的定情信物。兩年后的今天,我一定會回到這片草原,娶你為妻。"
卓瑪接過懷表,然后從脖子上取下一個銀質護身符遞給裴志明:
"這是我母親留給我的護身符,現在它是你的了。它會保護你,也會讓你記得我和草原。"
兩人相擁而泣,裴志明能感覺到卓瑪的淚水浸濕了他的衣衫,濕潤了他的心。
"我不想離開你,"裴志明聲音嘶啞,雙手不由自主地撫上卓瑪的臉頰。
卓瑪的眼淚停在了她的睫毛上,晶瑩剔透:"那就別走..."
"我必須走,但我的心會留下,你能感覺到嗎?它只為你跳動。"
卓瑪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胸口的起伏讓裴志明幾乎忘記了呼吸。
隨后,她的手指輕輕地解開了自己蒙古袍最上面的一顆扣子:
"你應該...帶走一些能讓你記住我的東西。"
裴志明感到一陣眩暈,草原的夜風此刻似乎變得滾燙:"卓瑪,我..."
"噓,"她將手指輕輕按在他的嘴唇上,"今晚月亮躲在云后,草原的神靈看不見我們。"
裴志明顫抖著將她擁入懷中,感受著她柔軟的身體在月光下散發著草原特有的芬芳:
"我怕我會更加不舍得離開。"
"那就把我的氣息,我的溫度,我的一切都帶走,"卓瑪在他耳邊輕語,呼吸灼熱。
裴志明的手不受控制地滑向她的腰際,那里的溫度幾乎要灼傷他的掌心:
"等我回來,我們就再也不分開。"
卓瑪閉上眼睛,將自己完全交付給這個夜晚:
"那就讓我們...創造一個只屬于我們的記憶,讓它像護身符一樣保護你,指引你回來。"
兩人的身影在草原的星空下交融,仿佛兩棵被風吹到一起的青草,無法分辨彼此的邊界...
分別的那天,整個牧區的人都來送行。卓瑪強忍淚水,幫裴志明整理行裝。
"志明,你一定要寫信給我。"
"我會的,每個月都會寫。你也要好好學習,等我回來帶你去上海。"
最后一刻,卓瑪忍不住撲到裴志明懷里:"我會等你的,不管多久。"
"我一定會回來。"裴志明在她耳邊輕聲承諾。
汽車發動的聲音打斷了兩人的道別。
裴志明不得不離開,他一步三回頭地上了車,直到卓瑪的身影消失,眼淚才無聲地滑落。
回到上海后,裴志明發現一切都變了。
他的父母因為政治原因被下放到了農村,家中只剩下他的弟弟。
上海交通大學——他當年的學校——也已經人去樓空,許多教授被批斗或下放。
更糟的是,他發現自己被分配到了一個郊區工廠做工人。
盡管如此,裴志明還是堅持給卓瑪寫信,講述自己的生活和對她的思念。
起初,他每周都寫一封,后來變成了每月一封。卓瑪的回信總是充滿了對他的想念和對未來的期待。
"志明,草原上的花又開了,我多希望你能在這里看到它們的美麗。我每天都在學習你留給我的書,希望有一天能像你一樣博學。爸爸的態度似乎有所軟化,他開始問起你在上海的情況。我相信,當你回來的那天,他會接受我們的。"
每讀到這樣的信,裴志明就更加堅定要兌現自己的諾言,然而,命運再次給了他一擊。
05
1971年初,裴志明的父親因病情惡化被緊急從農村送回上海,沒多久就去世了。
母親也因長期的勞累和思子之痛而身體每況愈下。
作為長子,裴志明不得不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同時,他的政治處境也變得越來越復雜。
由于父親的"問題",他被工廠領導盯上,多次被要求"交代思想"。
每天下班后,他還要照顧生病的母親和年幼的弟弟,根本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未來,更別說回內蒙古的計劃了。
卓瑪的信件依然定期到來,但裴志明的回信卻越來越少,越來越短。
他不知道如何告訴卓瑪自己面臨的困境,也不知道如何解釋為什么無法兌現當初的承諾。
1972年春,裴志明收到了卓瑪的最后一封信。
"志明,我不知道為什么你的信越來越少了。是不是上海的生活太美好,讓你逐漸忘記了我和這片草原?父親說你們城里人都是靠不住的,現在已經快兩年了,如果你真的不打算回來了,請給我一個答復,讓我死心。如果沒有回信,我會當作你已經忘記了我們的約定。"
讀完這封信,裴志明痛苦不已。他想立即回信,告訴卓瑪自己仍然愛她,仍然記得承諾。
但現實是,他根本無法離開上海,無法丟下病重的母親和需要照顧的弟弟。
他寫了一封長信,詳細解釋了自己的處境和困難,表達了對卓瑪的歉意和不變的愛。
然而,這封信是否寄出,是否送達,他卻不得而知。因為從此之后,卓瑪再也沒有回信。
1973年,裴志明的母親去世了。同年,他被調回大學任教,開始了自己的學術生涯。
1975年,他與同事劉薇重逢并結婚,兩人育有一女。
隨著時代的變遷,裴志明逐漸成為物理學界的權威,發表了多篇重要論文,獲得了眾多榮譽。
直到妻子去世后,當他再次整理那些塵封的往事時,他才下定決心:
無論如何,他要回到那片草原,尋找那個曾經深愛他的姑娘,說一句遲到五十年的道歉和告別。
2020年春,裴教授決定重返內蒙古尋找卓瑪,女兒裴雯擔憂地問:
"爸,你確定要一個人去嗎?您年紀這么大了,內蒙古的條件又那么艱苦..."
"我必須去,"裴教授堅定地說,"這可能是我最后的機會了。"
裴雯看著父親,似乎明白了什么:"是為了那個蒙古族姑娘嗎?就是照片上的那個?"
裴教授點點頭:"她叫卓瑪,是我年輕時...很重要的人。"
"媽知道她的存在嗎?"
"知道,你媽是個聰明人,她從來沒有問過,但我想她一直都知道。她走之前告訴我,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了,我應該去做那些我一直想做但沒有勇氣去做的事情。"
裴雯沉默了一會兒,然后說:"我理解了。需要我幫您做些什么嗎?"
"幫我聯系一下內蒙古的老戰友,看看能不能找到卓瑪的下落。"
在女兒的幫助下,裴教授通過老戰友得知,卓瑪很可能還活著,現在住在錫林郭勒盟的一個小鎮上。
準備工作花了將近一個月。裴教授準備了禮物、照片和一封手寫的信,解釋自己當年為什么沒能回去。
"爸,如果...如果找不到她,或者她已經..."
"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接受,我只是想告訴她,我從未忘記她。"
終于,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裴教授踏上了前往內蒙古的列車。
火車在錫林郭勒盟的車站停下,裴教授深吸一口氣,邁出了車門。
五十年過去了,這里已經不是他記憶中的模樣。
當年的小站如今變成了一座現代化的火車站,周圍是鱗次櫛比的建筑,只有遠處的山脈依稀可辨。
按照老戰友提供的地址,裴教授來到了當地的一家賓館。
06
第二天一早,他便租了一輛車,向卓瑪可能居住的小鎮駛去。
兩個小時的車程后,裴教授來到了小鎮。
這里已經不是當年的牧區,而是一個頗具規模的鎮子,但比起大城市依然保留著濃郁的草原風情。
裴教授來到鎮上的居委會,詢問卓瑪的下落。
"卓瑪?"一位六十多歲的工作人員想了想,"您說的是老卓瑪醫生嗎?她以前是我們這里的牧區醫生,現在已經退休了。"
裴教授的心跳加速:"是的,就是她!她現在住在哪里?"
"她住在鎮東頭的住宅區,不過..."工作人員欲言又止。
"不過什么?"
"她的身體不太好,最近很少出門了。您是她的親戚嗎?"
"我是...一個老朋友,"裴教授說,"能帶我去見她嗎?"
工作人員看了看這位滿頭白發卻精神矍鑠的老人,點點頭:"我帶您去吧。"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裴教授來到了一棟兩層的小樓前。
這是一座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建筑,外墻上裝飾著蒙古族傳統圖案。
工作人員指著二樓的一個門說:
"就是這里了,她就住在里面,和她小女兒一家住在一起。"
裴教授感謝了工作人員,然后獨自走上了樓梯。
站在門前,他各種情緒突然涌上心頭,隨后深吸一口氣,抬手敲門。
門開了,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出現在門口:"您是?"
"您好,我是...卓瑪的一個老朋友,五十年前認識的。請問她在家嗎?"
女人上下打量著裴教授,臉上露出警惕的表情:
"我媽媽身體不太好,不方便見客。請問您是..."
"我叫裴志明,是從上海來的。"
聽到這個名字,女人的表情突然變了:"裴志明?就是那個...上海來的知青?"
裴教授點點頭,心中一陣激動:卓瑪竟然跟女兒提起過他!
女人猶豫了一會兒,終于讓開了路:"請進吧,我媽媽常常提起您。"
裴教授跟著女人走進屋內,心臟幾乎要跳出胸膛。
屋子不大,但收拾得很整潔,墻上掛著蒙古族傳統掛毯和幾張全家福。
"媽,有人來看您了。"女人走到里屋門前,輕聲說道。
"誰?。?一個蒼老卻清晰的聲音從里面傳來。
女人回頭看了裴教授一眼:"是從上海來的裴志明先生。"
里屋一陣沉默,然后傳來輕微的響動聲。
片刻后,一位婦人拄著拐杖緩緩走了出來。
裴教授看著眼前出現的人,揉了揉眼睛,隨后頓時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