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4月例行記者會。會上有外媒記者提問稱:美國財長貝森特說,西班牙和中國走得更近,無異于割自己的喉嚨。中方對此有何回應?林劍對此表示,說到割喉嚨,美方大肆利用關稅對全球威脅訛詐,才是在試圖扼住各國的喉嚨,逼迫各國在其霸凌面前做出妥協退讓。林劍進一步表示,中西關系是中歐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中國同西班牙的貿易額突破500億美元,西班牙對華出口增長了4.3%。
特朗普(資料圖)
2025年4月初,美國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征“對等關稅”,宣稱這是解決貿易逆差的“必要手段” 。但僅僅數天之后,當地時間4月9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對75個未采取報復措施的國家暫緩加征關稅90天,并將稅率降至10%。美國財長貝森特解釋稱,此舉是為了“創造談判杠桿”,然而市場普遍認為,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股市劇烈波動才是政策轉向的主因。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此次特別將中國排除在暫緩名單之外,單方面將對華關稅提高至125%。貝森特甚至直言不諱地表示,美國希望“集中力量對付中國”,不僅威脅要將中國公司從美國交易所除名,還警告其他國家“與中國結盟等于自取滅亡”。
美國的這種分化策略看似來勢洶洶,實則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加拿大隨即宣布對美汽車征收25%關稅,歐盟27國也投票通過對美國商品加征25%的反制措施,覆蓋鋼鐵、農產品等關鍵領域。這些舉動表明,美國的傳統盟友已不愿為華盛頓的單邊主義買單。與此同時,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獲得了廣泛支持。在WTO貨物貿易理事會緊急會議上,日本、韓國及多個歐洲國家公開批評美國的單邊關稅政策,認為其破壞多邊貿易規則。
在這一背景下,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的訪華行程備受矚目。自從特朗普對華關稅持續猛增,許多國家在與中國合作時都相當謹慎,尤其是歐盟國家,生怕因和中國關系太近而被美國視為“中國幫兇”,引火上身。但西班牙卻反其道而行之。此前,美財長貝森特威脅西班牙,稱其與中國走近“無異于自割咽喉”,可西班牙根本不買賬,正面回應稱與中國有著良好的貿易關系,希望繼續維持并擴大這種關系。隨后,桑切斯毅然在4月來華訪問。
桑切斯此次訪華有著明確且重要的目標。一方面,中國市場潛力巨大,2024年,中西兩國貿易額首次突破500億美元,西班牙對華出口大漲4.3%,嘗到甜頭的西班牙自然希望進一步擴大與中國的雙邊合作。另一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正在歐洲進行產業布局,西班牙希望成為中國汽車廠商的投資目的地,因此需要提前與中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訪華(資料圖)
西班牙作為歐盟的重要成員方,其訪華行為得到了歐盟委員會的支持。通過此次訪問,西班牙不僅能為自身經濟發展開辟新的道路,還能將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合作成果等信息傳遞給歐盟其他國家,為中歐之間的溝通搭建更為順暢的渠道。這有助于中歐雙方在貿易、投資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增強歐洲在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的戰略自主性,為區域的和平與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事實上,中國的“朋友圈”遠不止歐盟。東南亞國家通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與中國深化產業鏈整合;俄羅斯與中國的貿易額在2024年突破2400億美元;印度與中國就邊境問題達成共識,并計劃恢復直航。這些合作并非偶然,而是中國長期堅持互利共贏外交政策的結果。正如王毅外長所言:“中國的發展基于與各國共同利益,不搞陣營對抗。”
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中國也展現出清晰且有力的應對思路。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84%關稅,并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這些措施并非情緒化反應,而是精準打擊美國農業、科技等關鍵領域。同時,中國還通過WTO機制維權,成功獲得160多個成員方的關注,將美國違反國際規則的行為置于多邊框架下審視。
中國敢于反制美方關稅霸凌,有著堅實的底氣支撐。一方面,中國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50萬億元,14億人口的消費升級為全球經濟提供穩定動力。即使在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國內市場也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另一方面,中國的技術自主能力不斷提升。在芯片、新能源等領域,中國企業正逐步突破“卡脖子”難題。例如,華為2024年智能手機全球市場份額重回前五,國產光刻機實現28納米工藝量產,這些進展削弱了美國技術封鎖的效果。
特朗普(資料圖)
早在2019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便斷言:“貿易談得好,就做點外國生意,貿易談不好,那就做14億人的生意,中國的市場足夠大。”如今看來,馬云的判斷精準地揭示了這場貿易博弈的本質。在全球化時代,單一國家的脅迫難以撼動多元合作網絡。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看似是在打壓中國,實際上最終的成本卻由本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據美國智庫測算,125%的關稅將使美國家庭年均支出增加上千美元。而中國通過擴大開放、深化區域合作,將外部壓力轉化為結構升級的動力,這種戰略縱深讓美國的“焦慮施壓”無所遁形。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關稅戰的背后,實則是一場關于國際秩序主導權的較量。美國試圖以舊規則維系其霸權地位,卻陷入了“失道寡助”的困境。其不斷炒作各類話題,態度反復無常,嚴重損害了自身的政治信譽,使得各國對美國的信任大打折扣。而中國始終秉持著開放、合作、共贏的態度發展對外關系,吸引了眾多國家與之加強合作。此消彼長之間,中美的國際處境在短短近三個月內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
隨著28國向中方靠攏,歷史的天平已在悄然傾斜。未來的全球格局,必將在合作與分裂的碰撞中,走向更均衡的多極化時代。在這場國際秩序的重塑過程中,中國憑借自身的智慧與實力,積極推動多邊合作,不僅為自身發展贏得了機遇,也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貢獻了重要力量。而美國若想改變當前的不利局面,就需要重新審視其單邊主義政策,回歸到平等、合作的國際交往軌道上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