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康縣南部的深山密林之中,一只色彩斑斕的鳥兒正悄然漫步。它那金黃的羽毛、潔白如雪的冠羽,以及修長的尾羽,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就是曾經被宣布在甘肅“區域性滅絕”的黃鳳凰!
曾經,陜西秦嶺和安徽大別山是它們的樂園,種群密度在短短幾年間急劇下降。從1983年的每平方公里6.09只,到1985年僅剩下1.53只。
而在貴州遵義沙灣,1975年還有大約50只黃鳳凰悠然自得地生活著,然而到了1983年,卻只剩下3只孤獨的身影。
01
頭戴一頂雪白的“帽子”,長有華麗的尾羽
黃鳳凰頭戴一頂雪白的“帽子”,身形優雅,歌聲悅耳動聽。它們擁有華麗的尾羽,最長可達2.1米。
雄性黃鳳凰的尾羽不僅是吸引異性的“招牌”,更是戲劇表演中常用的華麗飾品。它們也因此得名“黃鳳凰”。
它們頭頂和頸部的羽毛潔白如雪,仿佛戴著一頂高貴的白色“帽子”,而眼周及后腦勺則被一圈黑色羽毛環繞,宛如神秘的蒙眼俠客。
身體上的羽毛呈鱗片狀排列,背部中央的尾羽尤為引人注目,其長度堪稱中國所有雉類中的佼佼者。
與雄性的華麗相比,雌性黃鳳凰的羽毛則顯得樸素低調。這種低調的色彩有助于它們在自然環境中隱藏行蹤,躲避天敵的注意,從而確保種群的生存和繁衍。
02
善于在地面行走,飛翔能力相對較弱
黃鳳凰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雉類,是一種典型的林棲性鳥類。它們多生活在海拔300-600米的山區,喜歡在常綠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混交林中棲息、隱蔽和覓食。
盡管黃鳳凰善于在地面行走,但它們的飛翔能力相對較弱。它們絢麗的羽色和較大的體型很容易被天敵發現,難以躲避森林中猛獸的搜尋。
然而,它們生性機警,聽覺和視覺極為敏銳。遇到危險時,它們會先快速奔跑一段距離,然后猛然起飛或迅速逃離。
黃鳳凰通常成群活動,以植物果實、種子、幼芽為食,也捕食鱗翅目幼蟲和蟲卵,對維護生態平衡發揮著重要作用。
03
雄鳥圍在雌鳥身旁翩翩起舞,使出渾身解數來展示自己
每年3月至4月,黃鳳凰進入繁殖期。此時,雌鳥的羽毛變得光滑而美觀,活動也比平時更加頻繁。
雄鳥則不斷發出咕咕的鳴叫聲,吸引雌鳥的注意。當一只雌性黃鳳凰出現時,總會有幾只雄鳥伴隨而來。
雄鳥會在雌鳥身旁翩翩起舞,使出渾身解數來展示自己。此時,它們華麗的羽毛,尤其是長長的尾羽,成了炫耀的資本。
經過24至27天的孵化,新的生命即將破殼而出。雛鳥努力地頂破蛋殼,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世界,嘗試著邁出第一步。
黃鳳凰并不會幫助雛鳥,而是讓它們學會自食其力,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能在殘酷的自然界中生存下去。
雛鳥出生一天后,便可以自己到草地上覓食。然而,要成長為森林中的明星鳥,它們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