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一段時期以來,吉林省通化市牢固樹立服務群眾理念,推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下簡稱綜治中心)實戰運行,構建了以幫調、包調、跟調、約調“四調聯動”為主要抓手的“全程協辦”機制,高效化解矛盾糾紛。
“手拉手”幫調打開心結
為了做好來訪群眾工作,通化市各級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在受理、轉辦、辦理等過程中全程協助來訪群眾,做到人來一杯熱茶、一聲問候,辦事一路相隨、一幫到底。
通化市東昌區群眾史瑋楠感慨,“老百姓好多東西不懂,本來有事就挺堵心,黨和政府給咱們找了說理的地方,可就怕東一頭西一頭的,沒成想一直有人領著,沒等辦事心先松快多了”。為更好地解決群眾不明白、重復跑等問題,搭建起“一對一”工作模式,由專人提供全程幫辦、全時幫辦,做到群眾動嘴、干部跑腿,確保“進一扇門、認一個人、解千家事、暖萬人心”。
“點對點”包調祛除心病
為更好定分止爭、服務群眾,通化市建立了領導干部掛鉤幫帶責任機制,各級政法單位主要領導與綜治中心結成幫扶對子,開展“兩接兩幫”活動,即定期到綜治中心接待一次群眾來訪、接聽一次群眾來電,幫教群眾工作方法、幫化矛盾疑難問題。
“我們這段路一到晚上黑漆漆的,老百姓出個門確實太不方便了。”通化縣四棚鄉車嶺背村村民向綜治中心反映路燈不夠用的問題。縣黨委政法委書記王曉剛立即協調縣移民局等部門,一次性爭取資金60多萬元,改造太陽能路燈172盞,消除了交通安全隱患,方便了群眾出行。鄉親們逢人便講:“綜治中心還真管事兒!”
“面朝面”跟調回聽心聲
群眾說好才真的好,群眾滿意才真完結。通化市堅持把群眾評價作為衡量矛盾糾紛化解成效的“金標準”,建立了溯源回訪、入戶聽音、結案聯心閉環管理制度,落實“123”工作體系,即每一件矛盾糾紛辦理結果都要回訪;雙方當事人對化解結果需簽字認可;以半月為周期組織三次回訪,次次滿意才算最終化解。
同時,搭配《矛盾糾紛回訪評價表》,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對群眾一般滿意的啟動跟蹤辦理,推動問題解決在家門口。“有時樓上樓下孩子蹦蹦跳跳的事,我們接單調解、跟蹤回訪得跑個五六趟,有的群眾講,就沖你們的辛苦勁兒,大家也會相互諒解了。”通化市輝南縣西鳳街道政法委員佟麗帥有著切身感受。
“屏連屏”約調鏈起心橋
“我們這里有個超施工時間施工噪音擾民問題,能幫助解決嗎?”這是通化市保利小區住戶通過“楓橋通化”小程序反映的施工擾民問題。通過政策咨詢模塊調取《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組織施工方與居民協商,調整作業時間并增設隔音設施實現24小時內問題矛盾化解完畢。這是通化市通過“楓橋通化”民情直通平臺解決群眾反映訴求的一個典型案例。同時,通化市建立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信息平臺,開設矛盾調處、政策咨詢等7個功能模塊,打造“一站式”治理平臺,推動工作由“被動響應”轉向“主動治理”。今年全市矛盾糾紛調處率同比上升5.05%。
“綜治中心不僅是矛盾調解的陣地,也是服務群眾的窗口。我們把‘全程協辦’引接綜治中心,用情理法消融矛盾寒冰,以心貼心獲得群眾信任,在時空上方便了群眾辦事,在心理上拉近了干群距離。”通化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所永吉表示,“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探索‘全程協辦’模式,堅持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真正把解難做到位、把服務做到家”。
主審 | 王遠洋 審核 | 李蘊涵 編輯 | 楊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