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咱們可能真的沒把藥品說明書放在心上,不就是一張小紙嘛,能有多大問題?可對很多老年人來說,這張紙卻成了吃藥前的“攔路虎”。
全國人大代表戴茵把這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連續三年在全國兩會上提建議,核心就一個:說明書的字太小,內容太專業,老年人看不懂也看不清!
為什么把說明書字體放大這么一件“小事”,非要連續提議三年呢?阻擋改革的到底是什么?
右邊為現今最常見的“天書”說明書
堅持有的背后
戴茵建議的背后有不少真實的故事,這些年她一直在全國各地調研,差不多84%的老年人覺得說明書上的字“太小了,根本看不清”,還有58%的人說那些專業術語根本就搞不明白。
這些說明書就是老年人的攔路虎,不僅看著費勁,就算看清了也經常搞不懂什么意思。有的老人沒辦法只好打電話問藥廠,可藥廠的解釋又是一通云山霧罩,他們根本就聽不懂。
老年人身體沒有完全健康的,或多或少都得吃點藥,可這些說明書就成了吃藥的天書,讓老年人吃個藥都成了難題,兒女著急不說,還會有安全隱患!
可這事兒看起來并不是特別的棘手,為什么堂堂人大代表呼吁三年一直沒解決呢?其實戴茵第一年提的時候相關部門也聽到了,國家藥監局2023年還啟動了適老化改革試點,想給老年人整個“特大號字版”說明書。
按計劃試點的藥品有不少,全國已經有1500多種藥品參與了改革,聽起來不錯,可實際上數量相對于市場上十幾萬種藥品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試點覆蓋面太小,很多老年人還是享受不到便利。
所以這些年戴茵別一直在想辦法,她每年提案里都詳細列了幾條改進辦法,最直接的就是建議修改《藥品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把適老化要求寫得清清楚楚,不僅要規定說明書的字號還得簡化那些看不懂的專業術語。
她還提議國家藥監局得給企業一些資金支持,幫他們更順利地改版說明書,同時開個綠色通道加快審核速度,讓適老化說明書早點進入市場。
這么看上去她想得挺周到的,企業和老年人之間的利益終歸是需要平衡的,但在這場改革中顯然老年人是弱勢的一方。
好在我們國家有為人民說話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了戴茵代表的呼聲,老年人的權益也能受到保障,可即便有國家政策支持,改革進展還是不如預期。
不少藥企對這個事態度不太積極,甚至還有點“拖拖拉拉”。那么咱們就得問問,為什么藥企不積極?這背后會不會有什么“利益鏈條”呢?
藥品說明書的字為啥這么小?
雖然代表的提議得到了國家藥監局的回應,還搞了適老化改革試點,但效果只能說一般,除了覆蓋面小之外,很多老年人還是抱怨:說明書的字小得像芝麻,看一眼眼睛就花了。明明就是一個印刷的問題,又不能改變,藥企為什么這么拖拖拉拉的呢?
藥企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些藥企員工透露這事其實不能全怪他們。國家對說明書內容要求特別嚴,藥物成分、用法用量、禁忌這些都得寫清楚。
一個藥品的說明書往往要包含二三十項內容,這么多字得全塞到一張紙上,紙的大小又是固定的,很多藥企也委屈,我們也不想把字弄那么小,但地方就那么大,字小點才能排得下。
紙張小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藥企也是要考慮生產成本的。如果說明書的字大了,紙張也得跟著變大,雖然對一盒藥來說沒什么,但對藥企的采購來說成本肯定會提高不少。
而且字大了,包裝盒也得換大的,機器要調,生產線得動,這些都是錢。字大了墨水和紙張用得多,可能導致藥品價格上漲,對老百姓來說不是什么好事。
那為什么有些藥品包裝挺大,里面藥卻只有一點點,這不是浪費空間嗎?很多藥企在包裝上下功夫,盒子做大,里面藥品卻一點點,這就是藥企的另一種策略了。
他們覺得大氣包裝在貨架上更顯眼,跟藥沒什么關系,頂多算一種營銷。但在老年人眼里這就成了“華而不實”。明明可以放大說明書的地方,卻拿來做了豪華包裝。
所以消費者和生產廠家之間的矛盾永遠是無法調和的,不管一方如何退讓,另一方也總能找出讓自己不爽的點來。
不過在藥品說明書上還真的不只是買賣雙方的對抗這么簡單,藥品是關乎人體健康的產品,國家對藥品的各項指標監管的非常嚴格,所以說明書是必須要經過國家藥監部門審核批準的,改字號或排版相當于一次“大手術”,不僅要走流程,還可能涉及法律責任。
雖然2023年頒布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法》鼓勵藥企提供大字版、語音版說明書,但這并不是強制要求,改不改還得看藥企自己。
說到這里,咱們大概明白了藥企拖拖拉拉的原因。既有成本問題,也有流程復雜性。但從老年人的需求看,總不能因為這些困難,就讓老年人繼續看著“天書”吃藥吧?
何況社會已經進入數字時代,還是有很多的解決方案的。
未來的藥品說明書會變成啥樣?
人類已經邁入AI時代了,藥品說明書這點事兒根本就不算事兒,至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給了這個問題很多新的解決辦法。
電子說明書這個現成的辦法就很不錯,現在我們買了很多東西都有電子版說明書,藥品其實也可以這么搞。買了藥之后看不清那張密密麻麻的小紙片也沒問題,只要用了電子版說明書,拿手機掃一下包裝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看到藥品的所有信息。
這樣就可以解決老人的難點,字體大小隨你調,還能上下滑動,方便得很,這種方式不但解決了紙質說明書字小的問題,還省紙,環保又高效。
現在有些藥企已經開始在包裝上加印二維碼,掃完之后不光有電子說明書還能聽語音播報,這對視力不好的老年人來說是個非常貼心的設計。
還有些藥直接弄了個一鍵語音播報,按個鈕就能聽藥品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對那些不太會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非常友好。
除了電子說明書,有些高科技手段也開始進場,有些地方搞了說明書APP或小程序,這些程序里面涵蓋了很多種藥品,只要根據規格進行相應查詢,就能知道用法用量,不但能放大字體,還用大白話解釋那些專業醫學術語。
有些還加了“用藥提醒”功能,老年人不但能輕松查看說明書,還能設個服藥時間到時自動提醒,避免漏服或者重復服藥。
不過現在這些高科技手段還沒有全面推廣下去,真正等到全民使用還需要一段時間,畢竟電子版說明書和APP的普及必須要涵蓋所有藥品,現在的藥品量這么繁雜,制藥企業也是良莠不齊,對一些小藥企來說可能有點技術門檻。
而且有些老年人不太會用智能手機,甚至有些歲數大的人根本就沒有智能手機,推廣電子說明書雖然能解決一定問題,但是不能涵蓋全部。
光靠科技不夠,這就需要社會做一些服務方面的努力了,可以在藥店設個專門的藥事服務臺,一些大城市的藥店不但提供放大版的紙質說明書。
還免費提供老花鏡,服務更貼心一些的有工作人員幫忙解釋說明書內容,如果每個社區藥店都有這種服務,老年人用藥安全肯定更有保障。
提升服務質量不光是藥店的事,還得從制度上多做努力,戴茵代表就提到過,未來藥品監管部門可以明確相關法規,把適老化的要求寫進法規變成強制標準。
國家藥監局也可以考慮出更細的實施細則,可以銘文規定說明書的字號不能小于多少,哪些關鍵信息必須加粗或放大,哪些術語必須用大白話解釋。這樣藥企就有章可循,標準也不會亂。
適老化改革不光要覆蓋非處方藥,處方藥也得跟上,雖然處方藥通常是醫生指導下使用,說明書主要由醫生和藥師解讀,但老年人自己在家吃處方藥的也不少。
有些人記性不好,吃了什么藥、吃多少經常搞混,說明書的易讀性對他們來說同樣重要,如果處方藥的說明書也能適老化改造,醫生和藥師的解釋工作也會輕松不少,老年人也能更清楚自己的用藥情況。
隨著AI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未來一定會有更加智能的藥品說明書解決方案。
人們通過人工智能語音助手指導用藥,買了藥只要對著家里的智能音箱說“小X小X,這個藥怎么吃?”音箱就會自動讀說明書,直接說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這種智能說明書不但解決了字小看不清的問題,還能提供個性化的用藥指導。
結尾
老年人用藥安全問題不是小事兒,無論是電子說明書、APP,還是智能音箱和貼心的藥事服務,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老年人在用藥時更加安心、放心。
我們也期待未來科技發展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便捷的解決方案,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輕松看懂藥品說明書,不再為吃藥而煩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