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聯邦政府紀事》發布公文顯示,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將前總統拜登2021年簽署的針對俄羅斯的第14024號行政命令所涉國家緊急狀態延長一年,意味著對俄制裁繼續。而幾乎同時,俄羅斯也有重大表態,這背后的國際關系博弈瞬間變得更加復雜。
回溯歷史,拜登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簽署第14024號行政命令,宣稱因“俄羅斯聯邦政府‘特定有害外國活動’對美國國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經濟構成異常和特殊威脅”,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并實施相關制裁。此后,又陸續發布多項行政命令不斷細化、擴大制裁,從金融機構交易限制、資產凍結到關鍵產業技術進口限制,制裁網愈發緊密。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上臺后,一度展現出改善美俄關系的意愿,美俄雙方也有接觸動作,如美俄代表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關于大使館恢復正常運轉問題的談判,持續五個半小時且取得雙方滿意結果,美方還表示愿意考慮歸還被沒收的俄方外交不動產并制定“路線圖”。可就在外界以為美俄關系要走向緩和時,特朗普卻簽署行政令延長對俄制裁。
特朗普此舉原因或許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從美國國內政治來看,對俄強硬立場長期受部分政治勢力支持,延續制裁可展現其維護美國國家安全與利益決心,獲取國內政治資本,鞏固自身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在國際地緣政治層面,俄羅斯在能源、軍事等領域實力強勁,其地緣政治地位對美國全球戰略布局構成挑戰。美國試圖借制裁削弱俄羅斯國際影響力,限制其在東歐地區戰略拓展,迫使俄羅斯在烏克蘭等問題上讓步,重塑地區秩序,鞏固在歐洲的盟友體系。然而,制裁并非毫無代價。
美國自身部分行業因制裁擾亂全球供應鏈,成本上升,能源企業失去與俄羅斯合作機會,影響在能源市場競爭力。從全球經濟視角,制裁破壞正常國際貿易與投資秩序,俄羅斯作為重要能源供應國和大宗商品出口國,制裁導致能源價格波動,許多依賴俄羅斯資源的歐洲國家陷入能源危機,阻礙全球經濟復蘇進程,還加劇美俄緊張關系,增加地區沖突潛在風險。
特朗普(資料圖)
幾乎在特朗普宣布延長對俄制裁同時,俄羅斯也有重要涉華表態。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安德烈·魯登科表示,俄方已準備好向中國供應盡可能多的石油,即中國需要多少,俄羅斯就供應多少。這一表態背景值得關注,經濟學家預測,隨著特朗普挑起一系列經貿摩擦,美國對中國的石油出口可能在未來幾個月迅速下降。
俄羅斯此時表態,對中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一直以來,中國積極推動石油貿易結構多元化,雖需求龐大,但在能源進口布局上未雨綢繆。俄羅斯是重要原油出口大國,也是“歐佩克+”關鍵參與者。相比其他一些能源供應方,俄羅斯對中國的石油乃至能源供應穩定性優勢明顯。
中東地區局勢長期受美國干預,近期美國將戰略轟炸機調至迭戈加西亞基地對伊朗“極限施壓”,使得沙特、阿聯酋等國局勢充滿不確定性;東南亞地區雖當前看似平靜,卻一直受美國緊盯。而俄羅斯經歷俄烏沖突考驗,在能源供應承諾方面可信度高。
對俄羅斯而言,向中國保證石油供應也符合自身利益。全球經濟受美國一系列政策沖擊,經濟預期下行,原油價格下跌,俄羅斯財政收入因之吃緊。在此情況下,中國作為可靠、需求量大且穩定的市場,對俄羅斯至關重要。并且,經過俄烏沖突,俄羅斯也看到中國在外交政策上的穩定性與連續性,與中國合作能實現互利共贏。
特朗普(資料圖)
從國際關系大格局看,美國一系列動作使其與俄羅斯關系再次緊張,而俄羅斯對中國的能源承諾,進一步凸顯出中俄關系的穩固性,也表明美國在試圖分化中俄關系、在能源領域對中國施加壓力的圖謀可能難以得逞。在未來,隨著國際形勢繼續發展,各方在能源、地緣政治等多領域的博弈還將持續,而中俄在能源等領域合作的深化,或許會成為影響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重要變量,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