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合肥師范學院物理與材料工程學院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的大四學生王偉杰與另外12位同學們一道,來到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辦理入職實習手續,開啟從校園到職場的全新歷程。
“從學校宿舍搬到企業宿舍,產業學院讓我感覺到校企之間的‘無縫銜接’。”當日上午,正在搬運行李的王偉杰說,早上還在學校,下午就要去通威太陽能工藝部門報到,進行入職培訓了。
為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接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2023年,合肥師范學院與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共建光伏太陽能產業學院,雙方通過“訂單式培養”,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課堂搬到生產線上,定向培養一批與光伏產業前沿對接的應用型人才。
“學院與通威太陽能深入開展產教融合,從課程設置到實踐教學,從師資配備到實習就業,每個環節都緊緊圍繞光伏行業卓越工程師開展培養。”合肥師范學院物理與材料工程學院副院長余龍寶介紹道,“企業高工高管深度參與課程開發、實習實訓等環節,確保學生所學即所用。”
該校產業學院注重課程設置精準對接企業需要、崗位需求。校企雙方召開多輪課程設置研討會、協商會,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標準等進行優化細化。開設《光伏組件及工藝》《光伏產業工程管理》等校企合作課程、實踐實訓課程。
此外,物理與材料工程學院依托產業學院,整合校企資源,與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聯合申報并獲批了服務安徽省十大新興產業微專業“光伏儲能工程”,進一步提升光伏太陽能產業學院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
讓學生入學即“入職”。在產業學院課堂上,首批“訂單班”28名同學身穿企業工服,正在聆聽通威太陽能高級工程師的光伏生產工藝課程。這些來自企業一線的老師,為學生帶來不僅有行業一線的理論知識,更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鮮活的案例。
除了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就業機會,光伏太陽能產業學院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聯合舉辦“陽光課堂”系列學術講座、聯合開展多項科研項目和技術攻關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其中,鍛煉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近年來,合肥師范學院主動對接服務新興產業、地方支柱產業,深化產學研合作,合作共建校地、校企產學研合作育人基地300余個,與多家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積極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近3年,該校本科生平均去向落實率為94%,其中,“留皖率”達75%。(田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