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為歐洲舉足輕重的大國,其軍事動向一直備受關注。據北晚在線援引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德國于近期正式啟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永久性海外駐軍計劃,決定在立陶宛部署一支5000人的裝甲旅。Politico指出,柏林方面此舉意在加強北約東翼防御,以應對俄烏沖突帶來的地緣政治挑戰。目前,已有150名德國士兵駐扎在立陶宛,預計到今年年底,駐軍人數將增至500人。這一舉措標志著德國軍事戰略的重大轉變。
俄烏沖突下的人們(資料圖)
回溯歷史,德國在二戰后,逐漸將發展重心聚焦于經濟領域,軍力建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視為“附帶的責任”。但自2014年俄羅斯將克里米亞納入版圖,尤其是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德國的安全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北約東部防線的脆弱性以及俄羅斯逐步增強的軍事實力,使德國深刻意識到依賴他國保護難以為繼,強化自身軍事力量迫在眉睫。
如今,隨著俄軍在俄烏戰場上的推進,歐洲國家普遍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脅,德國借此機會恢復了全面義務兵役制度,其憲法不再對德軍人數進行限制,為擴充軍隊規模打開了大門。與此同時,德國眾多企業,如萊茵金屬公司、寶馬公司等,紛紛將生產線改為軍工生產線,大力生產坦克裝甲車等武器裝備,軍工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高潮。這一系列動作表明,德國正借助俄烏沖突的契機,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一旦發展到一定程度,其影響力將不容小覷,甚至可能突破傳統歐洲強國的制衡。
馬克龍(資料圖)
在法國方面,前不久,援烏“意愿聯盟”峰會在巴黎閉幕。會后,法國總統馬克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派遣一個英法兩國組成的團隊前往烏克蘭,研究制定未來向烏克蘭派遣軍隊的模式。他還提及,會派遣部分成員方的維和部隊前往烏克蘭的某些戰略地點駐扎,旨在和平協議達成時發揮威懾作用。不過,該提議并未在成員方之間達成一致,最終可能只會從少數幾個國家抽調部隊。這一事件不僅反映了歐洲國家在對烏軍事干預問題上存在分歧,也凸顯了歐洲在俄烏沖突中的復雜立場。
俄羅斯在這場沖突中也有著自己的考量和行動。近期,俄羅斯對烏克蘭蘇梅市中心發動了一次導彈襲擊。事發當時正值當地一個宗教節日,大量民眾外出,兩枚導彈突然襲來,其中一枚還是集束彈藥,爆炸范圍廣泛,造成了重大平民傷亡。據澤連斯基對外公布的暫時傷亡統計,此次襲擊已導致34人遇難,另有100多人受傷。這一事件成為俄烏沖突3年來最大規模針對平民的襲擊行動之一,引發了全球的強烈譴責。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以及烏克蘭問題特使凱洛格都強調,俄羅斯的此次襲擊不可容忍,違背了其承諾?;鸬囊庠?。歐盟各國更是激烈指責俄羅斯犯下戰爭罪,并表示將繼續支持烏克蘭,加強歐洲軍事能力。甚至西班牙還提出了一個極端反俄提議,即用被歐盟凍結的數千億俄羅斯資產來武裝歐盟軍隊。
特朗普(資料圖)
在歐盟層面,當地時間4月14日,歐盟成員方外長在盧森堡舉行會議,烏克蘭問題成為首要議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婭·卡拉斯表示,烏克蘭已經同意無條件?;鹨粋€月,但俄羅斯方面并未同意。歐盟認為需要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今年歐洲國家承諾提供的230億歐元援助比去年有所增加。卡拉斯還強調,歐盟必須對俄羅斯施加極限壓力,以推動沖突真正結束。在此次外長會議上,各國就如何進一步幫助烏克蘭遏制俄羅斯展開討論,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援助也是重要議題之一。這表明歐盟在俄烏沖突中堅定地站在烏克蘭一方,試圖通過各種手段對俄羅斯形成制衡。
綜合來看,俄烏沖突引發的連鎖反應正不斷擴散,德國的軍事動作、法國的對烏軍事計劃、美國的制裁與斡旋、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以及歐盟的態度和舉措等,各方勢力相互交織,讓這場沖突變得愈發復雜。未來,俄烏沖突的走向不僅取決于俄烏雙方的軍事對抗,還受到美歐等國際勢力的深刻影響。在這一復雜的國際局勢中,和平談判解決沖突的呼聲日益高漲,但實現真正的和平依然面臨重重困難和挑戰,國際社會需要共同努力,推動各方回到理性務實解決問題的軌道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