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把“歐美”、“歐美”的掛在嘴邊,可是誰又能想到,有一天這倆穿一條褲子的好兄弟也能反目呢?隨著兩者之間的裂痕日益加深。歐盟與中國的合作也迎來了新機會!
在特朗普政府上臺后,歐洲愈加意識到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不可靠性,而在此情況下,中歐關系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重新啟動,以及雙方在電動車關稅問題上的談判,都為中國與歐洲的合作開辟了新的方向。
對我們來說,這到底是個機遇,還是一個難題呢?
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激化歐美矛盾
自特朗普當選為美國總統以來,歐美關系一直處于緊張狀態。2025年,特朗普決定繞過歐洲,直接同俄羅斯進行關于俄烏沖突的談判。這一舉動讓歐洲尤其是德國、法國等國感到震驚和憤怒。
歐盟長期以來一直在俄烏問題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特朗普卻選擇與俄羅斯進行單方面談判,歐洲被排除在外。這一舉措無疑加劇了歐盟對美國不信任的情緒,尤其是在俄烏沖突中,歐洲一直期望能夠作為和平談判的一方,推進歐洲的穩定與安全。
然而,特朗普此舉讓歐洲認為自己在全球事務中已失去話語權,暴露了美國作為盟友的不可靠性。
外交政策的孤立主義
特朗普上臺后明確表示要讓美國重新“偉大”,并且將經濟民族主義與“美國優先”的思想放在外交政策的核心地位。這種做法導致了美國在國際上屢屢與盟友發生沖突,特別是與歐洲的關系日益緊張。
2019年,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徹底放棄了美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引發了歐盟國家的強烈反應。
德國總理曾公開表示,美國的退出是“全球氣候協議的嚴重挫折”,而法國總統馬克龍則表示,巴黎協議沒有美國的參與將依然繼續,表明歐盟在全球氣候治理方面的主導地位愈發強大。
除了外交政策上的摩擦,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也是加劇歐美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自特朗普上任以來,他便通過加稅的方式,試圖壓迫歐盟讓步。2018年,特朗普就宣布對從歐洲進口的鋼鐵和鋁材征收25%和10%的關稅,這一措施直接沖擊了歐洲的核心產業,特別是德國的鋼鐵和汽車產業。
特朗普此舉顯然是想通過施壓,迫使歐盟在貿易談判中作出讓步。歐盟對此做出了強烈反應,提出對美國商品進行報復性關稅,歐洲各國甚至考慮采取更為嚴厲的措施。
然而,特朗普并沒有因此停手,而是在2025年繼續加征關稅。這一次,他決定對歐盟進口商品實施25%的額外關稅,特別是針對歐盟的汽車和農業產品。此舉不僅直接打擊了德國汽車工業,還嚴重威脅到法國葡萄酒、意大利奢侈品等傳統歐洲優勢產業的出口市場。
面對這一前所未有的挑戰,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罕見地強硬回擊,表示歐盟已經準備好動用最強貿易武器,決不接受美國的單方面霸凌。
歐盟的報復與對策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單方面加稅,歐盟迅速展開了報復行動。2019年,歐盟宣布對美國的部分商品加征關稅,包括美國的摩托車、波本威士忌和一些農產品等。同時,歐盟還加強了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尤其是與中國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德國總理公開表示,歐盟將不再容忍美國的貿易霸凌主義,必須尋求更為穩定和可靠的經濟伙伴。
在這種背景下,歐盟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與美國的不斷摩擦促使歐盟開始重新審視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潛力。
歐盟尋求新經濟盟友,中國成為重要選擇
面對特朗普的不斷施壓,歐盟開始重新審視與美國的關系,并加快了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步伐。尤其是中國,成為了歐盟新的經濟合作伙伴。自從特朗普宣布對歐盟商品加稅后,歐盟便開始加速尋求新的經濟伙伴,尤其是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影響下,歐盟深刻意識到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已成為必要之舉。
歐盟與中國的合作關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長期的談判和實踐才逐步深化的。2020年底,中歐歷經七年談判,終于就《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達成協議。然而,由于美國的強烈干預,以及歐盟內部政治力量的掣肘,該協議最終被擱置。此后,隨著歐美關系進一步惡化,歐盟經濟增長乏力,該協定的價值再次被重新審視。
據報道,近期中歐幕后談判取得了驚人進展,歐盟方面開始積極討論取消對華電動車關稅,同時也在重新考慮《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恢復。
馮德萊恩近期在公開講話中兩次強調,歐盟與中國深化經貿合作的大門始終敞開,這一表態被外界解讀為歐盟對華政策的重大轉變。
中歐合作的具體領域
中歐之間的合作潛力十分巨大,特別是在汽車、綠色能源和高科技等領域。中國的制造業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而歐洲則在汽車、環保和高技術領域有著強大的優勢。雙方在這些領域的合作,將有助于提升雙方在全球市場中的話語權和競爭力。
例如,歐洲汽車制造商如大眾、寶馬和奔馳等,已經在中國建立了大量的生產基地,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如比亞迪和蔚來等,也在尋求進一步拓展歐洲市場。這一方面反映了中歐之間在汽車產業的高度互補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雙方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重要合作潛力。
此外,綠色能源領域的合作也是中歐合作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綠色能源市場之一,已經在風能、太陽能、電動車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而歐盟則在新能源技術、環境保護等方面擁有領先優勢。
中歐雙方在這些領域的合作,將有助于推動全球綠色能源轉型,同時也為雙方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潛力不可忽視。該協議的核心目的是促進中歐雙方在投資和經濟合作方面的互利共贏。根據歐盟統計,2019年歐盟對中國的投資總額約為260億歐元,而中國對歐盟的投資總額也接近170億歐元。
事實上,歐洲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投資。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2024年德國經濟增長率僅為0.2%,其中第四季度GDP更是出現了0.3%的下滑。德國經濟正陷入嚴重衰退,而高昂的能源價格和制造業危機讓歐洲企業苦不堪言。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企業迫切希望進一步擴大對華投資,以獲得更穩定的發展環境。而中國龐大的市場和強大的供應鏈,恰恰是歐洲擺脫經濟困境的重要支撐。雙方的投資額雖然龐大,但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尤其是在高科技、綠色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中國在這些領域的快速發展,將為歐洲企業提供巨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而歐洲在先進技術、文化創意等領域的優勢,也將為中國企業提供新的合作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