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保障‘挑大梁’檢察機關在行動”特別報道
經濟領跑,檢察助跑
浙江:高質效檢察履職
護航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東海之濱,錢江潮涌。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地和經濟大省,浙江以民營經濟發達、金融要素活躍、數字經濟領跑等優勢持續走在全國前列,奮力繪就中國式現代化浙江實踐的生動圖景。
在之江大地廣袤熱土上,以先進制造業基地等領域為重點的“千項萬億”工程正帶動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以深度求索、宇樹科技為代表的科創企業正加速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躍遷。
今年2月,浙江“新春第一會”擂響戰鼓,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清晰擘畫“加快構建浙江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路徑。浙江省檢察院緊隨其后發布《2025年度全面融入中心工作以高質效檢察履職服務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為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經濟大省高質量發展明確了具體要求。
日前,記者深入浙江省檢察機關一線走訪,探尋高質效檢察履職與高質量經濟發展在之江大地的交響共鳴。
“法治元素”成為民營經濟“發展要素”
錢塘江畔千層浪,東風先渡弄潮人。
民營經濟作為浙江經濟的最大特色、最大資源和最大優勢,貢獻了全省70%以上的稅收、80%以上的進出口、80%以上的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為浙江扛穩“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提供了重要支撐。然而,民營經濟在勇挑重擔的同時也遇到了發展之痛,特別是商業賄賂、職務侵占、違法“查扣凍”等問題。
在杭州市西湖區的一家民營企業,員工們正熱火朝天地處理著海外訂單,誰也看不出這家企業曾因高管職務侵占陷入困境。
“企業的外聘總經理在香港偷偷成立了兩家空殼公司,以采購合同二次加價形成的虛高價格,將原材料賣回給公司,侵占了公司利益。”該企業負責人說。
由于該案涉及跨境資金流轉和復雜的貿易合同,一度給取證帶來困難。“我們引導公安機關轉變偵查方向,實質審查會計報告,挖出犯罪嫌疑人侵占公司采購款614萬余美元的犯罪事實。”杭州市西湖區檢察院檢察官說。
“多虧了檢察院在起訴期間精準核算,幫我們挽回了損失!”企業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案件辦結后,檢察官到企業走訪,幫我們深入剖析職務侵占發生的原因,并量身定制了預防措施,在對企業員工起到震懾作用的同時也讓員工的法治意識有所提升。”
法治成為民營企業發展最好的“定心丸”,對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犯罪的打擊力度有多大,檢察機關護航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決心和擔當就有多大。
2024年3月以來,浙江省檢察院聚焦涉企“掛案”訟累,出臺高質效辦理涉民企案件工作指引,組織開展專項清理,會同公安機關、審判機關攻堅難案要案,以高質效法律監督護航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大有可為”,讓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大顯身手:
針對民營企業內部腐敗問題,常態化組織開展“啄木鳥”專項行動,嚴厲懲治商業賄賂、職務侵占、挪用資金等犯罪,共立案監督62人,追訴37人,批準逮捕521人,起訴1400人,護航清廉民企。
針對趨利性執法司法、違法“查扣凍”等問題,全面排查查封企業資產未解封的數據線索,共開展依法監督279件,幫助370家企業解凍賬戶資金,堅決防范和糾正以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等違法行為,幫助企業解除“查扣凍”資金1億余元。
針對違法行政行為,共辦理涉企行政檢察監督案件421件,涉企行刑反向銜接案件866件,實質性化解涉企行政爭議47件,幫助12家企業解除不當信用懲戒措施,推動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企業的發展需求就是檢察工作的著力點和切入點。”記者注意到,浙江省檢察機關通過12309檢察服務中心搭建護企法治服務平臺,設立綠色通道,已實現涉企舉報控告快速受理和優先辦理。杭州、寧波、溫州等地檢察機關大力建設“全域檢察e站”“營商環境投訴監督中心”“企檢服務中心”等,檢察官成了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擺渡人”。
為金融“活水”筑牢“法治防線”
錢江港灣,金融“活水”。
嘉善縣地處長三角城市群核心區域,是撬動長三角金融要素流動、產業協同與制度創新的關鍵支點。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保護金融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成為錢江港灣匯入長三角經濟區的一道法治必答題。
“某裝飾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張某與劉某惡意串通、偽造虛假長期租賃協議,通過帶租拍賣非法轉移執行財產,并利用法院執行裁定逃避債務,侵害了金融機構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嘉善縣檢察院檢察官介紹,“受理該案后,查明了張某利用長租協議逃避執行的真相,我們依法制發檢察建議,監督法院公開、公正分配執行款,協同法院共同追贓挽損,有力保障金融機構合法財產權益。”
“針對金融糾紛案件判決裁定確有錯誤、訴訟程序違法、執行活動違法等情形,檢察機關需要不斷強化民事訴訟監督,依法維護企業等經營主體的合法利益。”浙江省檢察院民事檢察部主任胡薇表示。
如何高質效辦案,延伸案件辦理效果?帶著問題,浙江省檢察機關勇于創新,充分發揮大數據在證據收集判斷、線索挖掘篩查、資金穿透審查、監管漏洞分析、問題規律總結中的關鍵作用,通過科技賦能高質效辦案。
在余姚市檢察院,檢察官向記者演示了一起涉財產分配執行的虛假訴訟民事監督案件的辦理過程:“我們搭建了數字矩陣模型,將虛假訴訟高發領域的案件信息,與執行終本、財產執行處置信息進行碰撞比對,讓埋在大數據后的異常信息浮出水面。”
記者走進該院的大數據監督中心,只見屏幕上的數字顯示著辦案成效:辦理債權轉讓、公證、實現擔保物權等領域虛假訴訟4件,發出執行監督檢察建議4件,督促法院依法處置涉案財產,為金融機構合法債權人挽回損失405萬余元……
隨著數字檢察深度賦能司法實踐,金融領域涉借款合同糾紛、保險類糾紛、證券類糾紛等一個個“蟻穴”被堵上,金融“活水”,浩浩蕩蕩,向東奔騰。
筑牢金融“活水”的法治防線,更多共識和合力正在凝聚。浙江省檢察機關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協作,與浙江金融監管局設立聯絡員辦公室,推動金融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高效銜接,進一步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
為“創新經濟”注入強勁“法治動能”
錢塘弄潮,創新領航。
蛇年伊始,“杭州六小龍”破圈出層,錢塘弄潮兒踏著浪尖,率先轉型沖向“創新海洋”,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爭做領航人。
先行、破風、逐浪、護航。
杭州市濱江區是浙江數字經濟發展高地,這里集聚了大量高新企業和技術人才。在一家機器人研發企業,工程師們正為調試新一代產品而忙碌。然而,不久前,該企業險些因商業秘密泄露“為他人作嫁衣”。
該企業員工劉某離職后創辦了同類科技公司,采取贈送原始股、發放技術顧問補貼等方式挖走了原公司一批員工,將原公司技術信息用于開發研制相似產品,并將部分技術信息以申請發明專利公開。
“一旦核心技術被公開,我們的研發投入就將付諸東流,科創企業最害怕這樣的‘內鬼’。”時隔一年,回想當時的情況,該企業負責人仍心有余悸。
保護商業秘密就是保護企業的發展引擎。受理該案后,濱江區檢察院通過仔細審查,查證了劉某公司侵犯商業秘密的事實,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的合理損失數額,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訴,追究相關被告人刑事責任,有力保護了高新技術企業的知識產權合法權益。
先行需要破風。
“我們通過法律體檢、案例宣講等多種形式做實護企舉措,幫助企業建立更加完善的商業秘密保護內控機制。”寧波市鄞州區檢察院在辦理一起為境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某新能源領軍企業電池研發規劃商業秘密案后,主動與公安、法院建立快速協同辦案機制,為高新企業改革創新破風前行。
高新技術企業商業秘密保護的法網越織越密,萬千創新創業者的底氣更足、步履更堅。2024年以來,浙江省檢察機關依法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2019人,持續推進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完善“一案四查、追贓挽損、行刑銜接、綜合服務”四項機制,加強高新技術、新興產業、科技創新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支持企業創新創業創造,以高質效辦案護航新質生產力。
隨著檢察機關履職的不斷強化深化,科創企業發展的法治環境也在持續優化。
記者了解到,浙江省檢察院將深化知識產權綜合保護項目列入全面融入中心工作重點任務清單,持續擦亮知識產權檢察“4+4”模式工作品牌。清單還明確要求建設域外檢察數據庫、國際司法協作數據庫、涉外檢察典型案例庫等,為中國企業逐浪出海提供了堅強法治保障。
“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推動到哪里,檢察工作就跟進到哪里。”浙江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林貽影如是說,“全省檢察機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聚焦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和人民群眾的期望所盼,找準檢察機關服務保障大局的方法路徑,全面融入、深入對接、高效服務中心工作。”
錢塘潮起,風正帆懸。從民營經濟熱土到金融港灣活水,從數字經濟浪潮到科技創新海洋,在之江大地上,法治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標識。
為優化營商環境
貢獻更多檢察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
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
周迪
在高新企業工作多年的經歷,讓我對企業創新有著深刻體會: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浙江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企業創新離不開浙江省檢察機關的服務保障,如在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檢察機關通過全鏈條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開展司法實務沙龍、檢察官普法團“送法進企業”等活動,持續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希望浙江省檢察機關進一步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作用,助力企業創新,為優化營商環境貢獻更多檢察力量。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