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4日是世界海豚日。海豚科因卓越的智力在哺乳動物中脫穎而出,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海豚不僅是智商超群的“微笑天使”,還藏著許多神奇秘密,今天就來了解一些關于海豚的冷知識。
海豚家族,有大有小
“海豚”是一類物種,而非一種動物,指的是整個偶蹄目-鯨下目-海豚超科下的海豚科(delphinidae)。成員之間的體型變化幅度很大,最小的矮海豚只有一米多長,而最大的海豚科物種虎鯨,其成年雄性大個體可長達9米-10米。
海豚科全家福 圖片:FaceBook
不同海豚科之間根據牙齒和頭骨形態,也存在明顯的食性以及生態位分化。依靠快速運動捕捉獵物的海豚,牙齒呈錐狀,吻部較長至短,比如最“大眾臉”的寬吻海豚。
依靠舌骨控制舌骨肌收縮產生負壓從而進行吸食的海豚,牙齒數目少或沒有牙齒,吻部普遍短,比如里氏海豚。
而以虎鯨、偽虎鯨為代表的海豚,它們為了撕咬捕殺并食用獵物,數量較少但顆顆巨大的牙齒,短而厚實的吻部能提供巨大的咬合力。
海豚最初竟是“魚”
今天我們知道包括海豚在內的各種鯨屬于哺乳類,且與牛、羊、豬、鹿等偶蹄目有著很近的親緣關系。
然而古人們可不這樣認為,如果一個動物外形像魚、行動方式像魚,那為什么不能是魚。古希臘人稱呼海豚為δελφ?? 這也是dolphin一詞的詞源,字面意思就是“有子宮的魚”。
青銅時代希臘克里特島的海豚壁畫 圖片:wiki
而中文的海豚并不意味著中國古人認知水平高,看穿了海豚屬于哺乳動物,而是他們覺得海豚這種魚內臟卻和豬類似!
只要有愛,物種不同又何妨?
海豚科中,種間雜交的現象時常發生,有名的“種馬”寬吻海豚更是已被報道至少與13種海豚發生過交配并產生后代。這些雜交事件,大多都是混游期間發生的“美麗的意外”。
著名的雜交海豚Kekaimalu。圖片:wiki
這些寬吻海豚的雜交后代中最著名的莫過于鯨豚Kekaimalu,是第一頭在圈養條件下正常存活的鯨豚。于1985年3月15日誕生于夏威夷海洋生物公園,它的母親是一條寬吻海豚,而父親則是一頭偽虎鯨,雖然叫“鯨”但偽虎鯨屬于海豚科,本質上是一種大型的海豚,不過二者的分化時間遠比人和黑猩猩久。
左右分工,做事不累
我們人類的大腦在睡眠時,是左右腦都進入休息狀態。與人類不同,海豚的睡眠方式屬于單半球睡眠,即它們在休息時,大腦的兩個半球(即左右腦)會交替工作。這就是為什么,海豚仿佛是一刻不停地游著。
左腦處于休息狀態的海豚 圖片:Medium
有趣的是,在海豚游動的時候,休息的那邊眼睛也是閉著的。這種獨特的睡眠模式,讓海豚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快速睡醒,始終對周圍環境做出快速的反應,以應對充滿變化的海洋環境,從而一代又一代成功地生存下來。
海豚也有不良嗜好
野生動物紀錄片導演John Downer在拍攝海豚紀錄片時,記錄下神奇的一幕。一群寬吻海豚追咬著一只河鲀,出于自衛的目的,這只河鲀膨大了身體。然而這卻是這幾只海豚想要的。
海豚也知道嗑藥?圖片:Reddit
微量的河鲀毒素不但不會毒死海豚,反而讓它們有了“嗑藥的感覺”。就像一群人類癮君子相互傳遞毒品一樣,這群海豚也知道只能“吸一口”就得讓給下個海豚。而當它們都吸嗨了之后,它們也沒精力管那只可憐(幸運)的河鲀了。
水手們的守護神
古希臘詩人荷馬將海豚描述為“海洋之王”。在航海中,如果船員碰見海豚,會認為是個好兆頭。在古希臘時期,因為神話的緣故,人們非常尊重海豚,甚至將殺害海豚的罪名與殺人等同,都會被判處死刑。
躍出水面的海豚 圖片:Photowall
在另一邊的中國,人們對這類海洋生靈的敬畏更是不遑多讓。過去,漁民們把在海上遇見海豚群稱為“海上龍兵過”;在浙江南部沿海,每年三月開春,第一條浮出海面的鯨豚被認為是海神的化身,而漁民在隆重祭祀后才可出海。
海豚不知“甜美”
眾所周知,我們品嘗食物是否美味,主要是嗅覺與味覺在起作用。那么海豚能聞到或者品嘗到食物的美味嗎?很遺憾的是,由于“鼻孔”長時間在水下緊閉,經過數千萬年漫長的演化,包括海豚在內的齒鯨類的鼻子早已失去了感受氣味的功能,不管是沒有鼻腔,就連感受組織也幾乎退化殆盡。
相比陸地哺乳動物,海豚的舌頭異常光滑且缺乏味覺受體。圖片:Reddit
關于味覺,科學家發現海豚的味覺受體基因呈退化狀態,對應甜味、苦味、鮮味和酸味的受體基因均已失活,只有咸味受體基因保持完整并具有潛在功能,換言之,酸甜苦辣咸中,海豚可能只能品嘗出咸味。你如果喂給海豚冰棒,它只會覺得無味而油膩。
愛它,就讓它自由吧
對于生活在遼闊大海中的海豚來說,海洋館中的水池太過狹小,同時沒有足夠的個體用于社交,以及不夠良好的環境,還有皮膚病都會對海豚健康問題造成負面影響。表演的時候還時不時讓海豚做沖到岸上這樣壓迫海豚內臟的動作。
平心而論,這些海豚真的快樂嗎?圖片:Side Excursions
這些都導致原本在野外能活三、四十年的它們,在圈養條件下幾乎都不能壽終正寢,甚至只能活短短數年。陸陸續續的海洋館開始取消海豚表演,同時觀鯨業也高速發展,并為一些地區積極創匯。
希望海豚們不再只是拿來取悅眾人的工具,而能繼續放浪于浪花中。我們想要了解它們的話可以通過更科學的方式。
作者:宋喆
審核:劉穎 李培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