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時代,中國有兩大高不可攀的巨頭:上汽集團、廣汽集團。
新能源車時代,這哥倆被沖擊的厲害。
2024年,上汽集團銷量被比亞迪超越,國內連續18年汽車銷量第一地位被終結;市值被賽力斯超過;上證50成分股地位被賽力斯取代;扣非后凈利潤巨虧41億元-60億元。
前幾年的上汽集團想牢牢掌握“靈魂”,表示不能接受華為提供整體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如今,上汽要在新車型“尚界”中,全面搭載華為鴻蒙智行。
面對新形勢,燃油車大哥上汽集團似乎不得不交出智駕的主導權。而燃油車二哥廣汽集團,推出的廣汽埃安系列新能源車型,雖然占據了一席之地,但給人不溫不火的感覺。
廣汽集團,業績、股價雙殺
如果說賽力斯超越上汽集團是昔日尾燈后面都看不到的小弟反殺大哥,那么廣汽集團跟同為廣州車企的小鵬汽車比,則是一出早起者被后來者超越的故事。
“早起”是說,早在2010年,廣汽集團就推出了首款新能源汽車——廣汽傳祺GA5 PHEV1,這也是國內首款中高級新能源車。小鵬汽車則是2017年12月推出首款車型——小鵬G3電動SUV。
“遠遠超越”是說,如今小鵬汽車港股市值換算成人民幣是1300億元左右,而廣汽集團A股市值僅為800多億。
小鵬汽車從2024年8月的25港元左右,一口氣漲到2025年3月最高的106港元,短短幾個月暴漲315%。
而廣汽集團這段時間股價基本圍繞在7-10元間震蕩,走勢較小鵬汽車云泥之別。
基本面決定股價長期走勢,廣汽集團2022年年中至今,大體上就是下跌趨勢。
這幾年,廣汽的業績是這樣的:
2022年凈利潤80.64億元,為近五年巔峰。
2023年凈利潤44.29億元,同比下滑45.08%,盈利能力大幅縮水。
2024年凈利潤8.24億元,同比暴跌81.4%,扣非后為虧損43.51億元,同比下滑221.80%,是上市以來首次虧損。尤其是四季度扣非后凈利潤由之前一年的同期虧損4.51億元劇增為虧損24.8億元,進一步引發了市場擔憂。
很顯然,廣汽這幾年業績變動和股價走勢完全相符。
業績如此大跌,廣汽集團歸因于汽車行業價格內卷、競爭格局劇變等因素。
那為什么在同樣的行業大環境下,有的車企就能突圍,就能銷量大增呢?還是應當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新能源車繼續火爆,但廣汽銷量“很冷”
2024年,廣汽集團總銷量為200.31萬輛,約為上汽集團的一半。其中燃油車銷量約157.23萬輛,占總銷量的78%以上。廣汽的油車品牌里,廣汽本田銷量48.1萬輛,廣汽豐田銷量77萬輛。
新能源車方面,廣汽集團2024年新能源車累計銷量45.47萬輛,同比下降17.26%,占集團總銷量的比重不到23%。
在之前寫上汽的文章里,筆者提到,2024年上汽集團批發銷量為401.3萬輛,其中燃油車277.9萬輛,新能源車123.4萬輛。
可見,廣汽和上汽一樣,都是燃油車為主,新能源車依然沒能扛起大旗、撐起臺面。而早已全面轉型新能源車的比亞迪,市值已經突破1萬億大關。
目前,比亞迪市值大約是廣汽、上汽之和的4倍。
新能源車這幾年銷量整體呈現暴增狀態,202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1158.2萬輛,同比增長39.7%。
在這種大背景下,如果說2024年上汽集團新能源車銷量123.4萬輛、同比增長僅為9.9%是比較難看的話,那么廣汽集團2024年新能源車銷量45.47萬輛,同比下降17.26%的數據,就非常刺眼了。
2025年一季度,上汽集團有些好轉,新能源車銷量27.3萬輛,同比增長29.89%。但廣汽集團繼續拉胯,全部車型累計銷量37.11萬輛,同比下滑9.42%。細分的話,燃油車銷量30.43萬輛,新能源車銷量6.24萬輛,同比下滑6.46%。
這里要放下筆者整理的一季度國內車企新能源車銷量數據。
可以看出,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車企,一季度銷量基本都是大幅增長態勢。
增長率高的,有小鵬汽車331%的增長率,零跑汽車162%的增長率,吉利汽車增135%的增長率。
增長率最低的,是理想汽車16%的增長率,不過人家也是兩位數增長。
這么一對比,廣汽集團-6.46%的增長率就愈發刺眼了。
廣汽一季度這樣的銷售數據,對比集團領導提出的“努力挑戰年度銷量增長15%目標”,已經是“開門黑”了。
如果再跟2021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廣汽集團領導“計劃在2025年實現年整車銷量達到35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占比將超過25%(即87.5萬輛)”的豪邁目標對比,廣汽一季度的銷量就顯得過于相形見絀了。
按照廣汽一季度的銷量形勢,實現年度350萬輛的銷量,幾乎是天方夜譚。
車海戰術,能否扭轉頹勢?
面對新能源車帶來的行業深刻變革,上汽那邊已經急了。去年新上任的總裁賈健旭表示,“上汽人將以跪著學習的謙遜和站著創新的骨氣,讓智能技術飛入尋常百姓家。”上汽管理層還強調要“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廣汽方面,也做了一些改變:
2024年11月,廣汽集團總部從廣州CBD遷至番禺汽車城,以求實現研產供銷一線協同,推動資源整合與成本優化。
2025年1月起,廣汽集團推行“任期制+契約化”管理體制,管理層需通過競聘上崗,并以經營業績指標考核。
2025年2月9日,馮興亞成為廣汽集團董事長,計劃在2025年推出超過20款車型。
廣汽集團已投資15億成立華望汽車,打造30萬價位的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
華望汽車的產品將搭載華為的智駕軟件、智能座艙、智能車控等解決方案。
說白了華望汽車就是華為主導,廣汽集團提供支持。
賽力斯的問界系列大火之后,上汽集團要跟華為合作搞“尚界”品牌,廣汽又要跟華為合作搞“華望”品牌。無論尚界還是華望,都是華為占據主導地位,看來華為才是最大贏家!
沒辦法,誰讓華為的技術更厲害呢!
廣汽本田最近又推出了新車型P7,這跟之前賣挺火的小鵬P7撞名了。
4月15日晚,在廣汽本田P7發布會上,廣汽本田副總經理袁小華稱,P7象征著廣汽本田跑步進入智電時代的開始。
前文提到,廣汽計劃在2025年推出超過20款車型,P7應該就是廣汽這“車海戰術”的一員。
面對業績壓力、銷量壓力、同行巨大的沖擊力,廣汽集團急了,要大搞“車海戰術”了。
如果眾多新車型里能出現一個爆款,對股價或許就會有極大刺激,如果都不行,那股價大概率還是老樣子。
目前廣汽集團有13萬股東,廣汽這幾年不斷下跌的股價也許會讓他們倍感煎熬。再看看暴漲幾倍的賽力斯,不知道廣汽的股東會不會留下羨慕的淚水。
如果持股會流淚,賽力斯股東是幸福的淚水,廣汽股東是套牢的淚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