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今年以來,合肥高新區聚焦全域覆蓋、功能齊全、服務親民目標,啟動首批黨群服務陣地“親民化”改造,著力構建街道、社區、小區、商圈(樓宇)四級黨群服務矩陣,推動黨群服務陣地成為群眾愿意來、喜歡來、經常來的“幸福港灣”。
統籌陣地布局,讓服務無“空白”
建立“基層申報 + 區級聯審”機制,組建由組織、建設、財政等部門組成的專項工作小組,先后走訪摸排33處閑置低效的社區用房、物業用房、小區用房,做到“家底清、情況明”。
專項小組結合實地摸排,組織召開5次專題會議,按照盤活新建、局部改造及原址擴建的“新、改、擴”思路,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綜合考慮陣地狀況、服務半徑、人群特征等因素,確定“親民化”改造計劃。
本次改造將對13處設施老舊、功能不優、人氣不足的陣地進行改造提升,并新增建設3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3個小區黨群服務站、2個商圈黨群服務站,盤活閑置用房8280平米,著力構建街道、社區、小區、商圈(樓宇)四級黨群服務陣地,實現陣地布局全覆蓋。
深化陣地建設,讓服務更“聚焦”
堅持“服務區域最大化、辦公面積最小化”原則,通過拆柜臺、破隔斷、減辦公室、用露臺等方式,最大程度挖掘釋放為民服務空間。
采取座談、問卷、調研等方式,精準掌握一老一小、青年人才及新就業群體等服務需求,形成黨群服務、政務服務、社會服務、專業服務四大類服務清單85項,將“百姓金點子”轉化為“服務金鑰匙”。
按照“一陣地一特色”改造計劃,遵循“開放融合、溫馨寬松”的設計理念,以去行政化、去辦公化、去形式化為目標,專項小組牽頭召開10余次會議逐一研討優化設計方案,合理劃分“政務服務、黨群活動、便民服務”三大功能區域。
巧妙利用樓道、長廊等空間,打造“會說話”的文化傳承墻,增強居民認同感、歸屬感,把黨群服務陣地打造成黨員群眾愿意來、方便來、經常來的“居民會客廳”。
聚焦陣地資源,讓服務更“出彩”
通過場地共建、資源共籌、人員共管、活動共辦等多元模式,對陣地服務進行全方位優化。
積極探索 “陣地換服務” 模式,成功引入34家專業社會組織運營功能空間,為居民提供涵蓋社區咖啡、養老健康、培訓課程等低償化服務。
整合人才驛站、工會驛站等各類職能部門資源,打造“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窗口,組建全科社工團隊,將就業幫扶、醫療咨詢、養老關懷等服務“打包捆綁”送到居民家門口。
深入挖掘社區“草根達人”,打造“老湯理發室”“惠民巧匠坊”等特色工作室,為居民提供理發、縫紉、修補等各類高頻生活服務。
充分發揮“大黨委”兼職委員、黨建共建單位等作用,為群眾提供法律、金融、心理咨詢等專業服務。上線陣地智慧管理系統,集成場地預約、活動報名、客流監測等便捷功能,實現服務資源“指尖觸達”。(胡俊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