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友誼可以長久,但能源命脈必須抓在中國手中!
4月16日,我國駐俄羅斯大張漢暉使罕見公開表態:對俄方提出的天然氣管道方案予以拒絕!
這一公開聲明實際上是一步無奈之棋,在此前的方案協商過程中,我國已多次指出其中的不合理之處,但俄方似乎并未給予足夠重視,故而我國不得不正式提出反對意見。
而這種明確態度,也向國際社會傳遞了我國的立場:友好關系固然重要,但能源命脈的主導權始終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俄羅斯的困境
自從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對俄實施了一系列制裁,其中包括能源領域,導致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大幅減少,俄羅斯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市場以彌補這一損失,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自然成為俄羅斯的首選目標。
數據顯示,2018年俄羅斯向歐洲出口天然氣高達202億立方米,遠遠超過通過“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向中國輸送的天然氣量。
但失去歐洲市場后,俄羅斯能源收入遭到了嚴重打擊,這也是為什么俄羅斯如此急切地推動新的輸氣管道項目。
俄方認為,利用現有的哈薩克斯坦管網是一條捷徑,早在2023年,哈薩克斯坦就曾提出過建設一條穿越哈國領土連接俄羅斯和中國的新國際天然氣管道。
在俄方看來,這不僅可以節省建設時間,還能利用已有的基礎設施,降低投資成本。
為了推動這一計劃,俄羅斯領導層多次與哈方高層進行磋商,試圖將這條線路納入俄中天然氣合作的新通道。
但是,俄羅斯似乎低估了中國在能源安全問題上的謹慎態度和戰略布局,我國不會僅僅基于友好關系就接受一個可能影響其能源安全的方案。
那么,我國為何堅決拒絕這一看似合理的提議呢?
中方的否決
哈薩克斯坦現有的天然氣管道系統已經接近飽和狀態,中亞國家如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已經通過這些管道向中國供應大量天然氣。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的ABC三條線路年輸氣能力為550億立方米,目前已經接近滿負荷運行。
若要再增加俄羅斯的天然氣,不僅會擠占原有中亞國家的輸氣份額,還會對整個管道系統造成負擔,這種情況下,即使管道技術升級,也難以滿足俄羅斯期望的大規模輸氣需求。
并且我國國內的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同樣面臨著容量限制,從西部邊境輸入的天然氣需要通過西氣東輸管道網絡才能到達中國東部的用氣區域。
目前,西氣東輸一線、二線和三線已經接近飽和,而正在建設的四線主要是為了滿足中亞D線的氣源需求。
如果再為俄羅斯天然氣修建新的國內主干管道,不僅投資巨大,還需要經過復雜的審批和環評程序,建設周期至少需要數年。
其中最關鍵的,是通過第三國輸送天然氣存在很大風險,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生產量剛剛滿足其國內消費,特別是在冬季高峰期,經常面臨供應短缺 。
一旦出現地區緊張局勢或這些國家自身能源短缺,就可能影響管道的正常運行,進而威脅我國的能源供應安全。
事實上,這一方案最大的問題在于涉及第三國,一旦中哈或俄哈關系出現變化,將直接影響整條能源通道的安全。
近年來,哈薩克斯坦雖然與俄羅斯保持緊密關系,但自烏克蘭危機以來,哈方在對外政策上表現出更多的獨立性,并與中國建立了更為密切的經濟聯系。
在這種復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下,我國不愿意將能源命脈交給一個可能受到外部影響的第三國。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俄羅斯此前提出的蒙古國路線中,蒙古國總理曾表示,計劃于2024年開工建設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可能面臨延期,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蒙方的猶豫態度。
東北路線成為中方首選
面對俄羅斯的提議,我國提出了更為穩妥的替代方案,從俄羅斯遠東地區直接連接中國東北地區的管道路線。
直連方案優勢是不需要經過第三國,起點可設在俄羅斯后貝加爾斯克等地區,直接連接中國東北邊境,大大降低了管道運行的不確定性。
同時這條路線與我國國內能源布局更為協調,我國東北地區正在進行能源結構調整,隨著“北煤南運”壓力減輕和清潔能源需求上升,天然氣消費潛力不斷擴大。
從東北進入的天然氣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配至華北等地區,更符合我國未來能源發展規劃。
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近日透露,我國計劃在2025年增加從俄羅斯進口液化天然氣(LNG),表明中方正在尋求更加靈活多樣的能源合作形式。
與管道天然氣相比,LNG運輸不受固定路線限制,更能適應市場變化,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能源主動權的爭奪
俄方對中國市場的渴望顯而易見,合作前景廣闊,俄羅斯可以成為中國最可靠的能源供應國,但在具體合作方式上,俄方希望保持更多主導權,而我國配則堅持按照自身戰略需求制定合作框架。
2024年上半年,土庫曼斯坦已超過俄羅斯成為中國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出口額達56.7億美元,而俄羅斯為46.9億美元。
這一數據表明,我國正在穩步推進能源供應多元化戰略,避免過度依賴任何單一來源。
在中俄能源談判中,我國始終堅持三個核心原則:價格合理、路線安全、主動可控。
拒絕通過哈薩克斯坦的天然氣管道方案,正是這一戰略思維的核心所在,正如中國駐俄大使所言:"盡管中俄友誼長久,但也要永遠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
總結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我國將繼續以實力和智慧守護國家能源命脈,確保經濟發展的長期穩定。
中俄能源合作將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友誼可以長久,但能源命脈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