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麒麟二中的課堂"炸"了——學生們竟公然在教室里"打麻將"!可當校長一句"我讓打的"甩出來,全網瞬間破防:原來這才是真正的"硬核教學"!
圖片來源:深圳教育
當化學撞上國粹,知識瞬間"上頭"
"碰!硝酸亞鐵加氫氧化鈉!""和了!電解水湊齊!"你以為這是棋牌室?不,這是九年級化學課的日常。學生們圍坐"牌桌",手中的"筒條萬"變成了高錳酸鉀、氯離子、加熱條件;傳統的"聽牌"變成了配平方程式,先湊齊完整反應式的學生拍案而起:"和牌!"
一套化學元素周期表打造的"硬核麻將",徹底顛覆了傳統課堂——14張牌組成方程式,既要拼手氣,更要拼知識儲備。九年級的王思琪靠著"電解水生成氫氧"率先和牌,激動直呼:"這比刷題刺激一百倍!現在閉著眼都能背反應條件!"
校長親自操刀:教育者的破局思維
面對"學生上課打麻將"的爭議,校長陳明煜淡定回應:"我設計的!"這位硬核校長親自將化學知識點編碼成136張麻將牌,從元素符號到反應條件,從單質到催化劑,每一張牌都是知識點盲盒。
"傳統教學總說學生不愛學,我們得先問自己:知識有沒有‘活’起來?"陳校長一針見血。當枯燥的化學公式變成可觸摸、可組合的實體卡牌,當配平方程式成為需要"碰""吃"的競技游戲,知識獲取突然有了打怪升級的爽感。
學生直呼"上頭":游戲化學習的魔力
課堂現場堪比電競賽場:
- 有人手握"磷單質"卻缺"氧氣",急得抓耳撓腮;
- 有人捏著"催化劑"坐等別家"點炮";
- 更有學霸暗中布局,用"置換反應"絕地反殺......
"以前刷題總犯困,現在為了贏牌,半夜都在背反應式!"學生們坦言,這種"輸了想再來,贏了更想贏"的勝負欲,讓知識像病毒般侵入大腦。網友辣評:"當年要有這麻將,我早成化學課代表了!"
教育創新啟示錄:會玩的孩子才會學
這場化學麻將風暴,撕開了傳統教育的三個真相:
- 知識需要場景革命——當方程式變成可觸摸的牌局,抽象概念瞬間具象化;
- 競爭是最好的催化劑——游戲機制激活了學生骨子里的勝負欲;
- 教育者要敢做"破壁人"——校長親手設計教具,比任何口號都更有說服力。
正如網友所言:"這不是麻將,是教育者的浪漫。"當課堂開始"卷"創意,當知識穿上游戲的外衣,那些曾被定義為"枯燥難懂"的學科,正在新一代教育者手中煥發新生。
結語
看著教室里此起彼伏的"碰""和了",我們突然讀懂:最好的教育,從不是把知識灌進腦子,而是點燃學生眼里的光。正如那副化學麻將上的每個元素符號,終將在青春的碰撞中,迸發出改變世界的力量。
(本文素材來源:深圳教育、第一現場、人民日報)
#今日互動#
如果你是學生,會為這樣的化學課打call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