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的持續發展正在打破外界對北約軍力的傳統認知。盡管北約國家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軍事援助,但戰場形勢依然對俄羅斯有利。
格魯吉亞媒體報道顯示,在庫爾斯克地區的戰斗中,以雇傭兵名義參戰的西方正規軍遭遇重大損失。其中波蘭一個作戰旅規模的部隊被俄軍全殲,這對僅有11個野戰旅的波蘭陸軍來說是個沉重打擊。整個戰役中,西方雇傭兵傷亡總數達到4500人,涉及多個北約國家人員。
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北約國家為烏克蘭精心培訓的精銳部隊在戰場上損失慘重。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北約成員國中,只有美國和土耳其具備較強的地面作戰能力,其他國家的陸軍規模總和甚至難以達到10萬人。
烏克蘭和波蘭作為歐洲陸軍規模較大的國家,一個被俄軍全面壓制,一個在雇傭兵作戰中損失慘重,這充分暴露了北約地面部隊的短板。
現代戰爭的實踐表明,炮兵火力仍然是決定戰局的關鍵。雖然北約30多個國家重啟軍工生產線支援烏克蘭,但俄軍依然保持著7:1的火力優勢。
西方國家的軍工產能明顯跟不上高強度戰爭的消耗需求。面對這種情況,俄羅斯正在積極備戰,2024年已招募30萬新兵,2025年還計劃再征召16萬人。普京總統"百年戰爭"的表態,顯示出俄羅斯在這場沖突中的戰略決心。
與此同時,美國的政策轉向也值得關注。特朗普團隊試圖從烏克蘭沖突中抽身的做法,反映出北約內部對長期對抗缺乏信心。
當前的戰場態勢清楚地表明,北約如果直接參戰將面臨陸軍規模不足、火力儲備短缺和軍工產能滯后等多重挑戰。
這些結構性弱點使得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軍事威懾效果大打折扣,也讓外界對北約的實際作戰能力產生了新的評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