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長河雄關|高村險工,黃河“豆腐腰”畔的鋼鐵脊梁

0
分享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康寧 馮沛然 通訊員 李永波 張鈺


編者按>>

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就在今年3月14日,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公布首批20處黃河水利遺產名錄,其中,戴村壩、高村險工、濼口險工、南坦險工、打漁張灌區引黃閘、石洼分洪閘、濼口水文站、黃河東銀鐵路銀山車站舊址(黃河東銀鐵路文化展館)等8處位于山東境內。它們是歷史遺跡也是精神財富,猶如分布在黃河水系沿線之上的一道道雄關鎖鑰,時刻拱衛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這些水利遺產,具有顯著的歷史、科技、生態、文化及社會價值,承載著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為了從黃河水利遺產中探尋文化脈絡,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山東黃河河務局推出“長河雄關”——聚焦黃河水利遺產特別報道。全方位呈現那些令人難忘的黃河記憶,并以此向為人民福祉而不斷奮斗的水利人致敬。


黃河高村搶險紀念碑。(東明黃河河務局供圖)

不同時代的人,總能從黃河中窺見自己各各不同的倒影。

黃河岸邊,孔子曾經借奔涌的水勢隱喻自己的命運,發出“美哉水,洋洋乎”的贊嘆;而在王安石看來,黃河又是“吹沙走浪幾千里,轉側屋閭無處求”的腹心之患。站在自身的視角上下瞻顧,黃河作為中華文明發祥的巨大母體,兼容著讓人崇拜又敬畏的多元角色。

沿著史籍追溯,黃河其實是一條同時并存著濡養和威壓、文明和野性、溫良和暴躁的河流。“黃河清,圣人出”,河清海晏向來都是盛世的象征。

實際上,幾乎每一座與黃河有關的水利工程,都是智慧與膽識、科技與認知的凝聚。山東東明的高村險工,即是如此。


高村險工俯瞰圖。(東明黃河河務局供圖)

1

“豆腐腰”畔的鎖鑰

高村,歷來有“一腳跨兩地、雞鳴聞三省”之說。黃河由此入魯,在魯西南的平原上拓開一條寬闊的河道。四月中旬,河堤上的柳蔭花樹正當繁盛,伴著黃河中浩浩湯湯的春水在風中飄搖招展。

由于地勢關系的原因,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的說法。尤其是河南、山東境內的寬河道,因為灘地高,堤根洼,決口外溢的危險最大。而黃河高村段亦是如此,在這里游蕩型河道緊急收束,形成了上寬下窄的“漏斗狀”。由緩變急的河水,加大了沖刷兩岸的力度,也加劇了此處防洪的難度。

眼前的高村險工,由建筑在黃河大堤上的一系列丁壩、垛、護岸構成。總長度約為2689米,共有41段壩岸。長短不一的壩垛探入水流中,起到調整河水溜向,加固水堤防護的作用。壩垛主體寬闊厚重,整齊地儲備著應急搶險的石塊,護岸斜坡上植草,根部緊緊地將土石抓握在一起,讓整個險工工程,仿佛一座防護洪水的“水上長城”。

高村險工的誕生,源于兩岸百姓的民間自發性建造。1855年6月,黃河在河南蘭考銅瓦廂決口改道,河水沖入山東最終匯入渤海。但是,當時的清政府無力治理黃河水患。從1855年到1911年,黃河在50多年的時間就有38個年份發生決溢,黃患之烈為歷代所罕見。

1880年9月,黃河高村段堤壩決口。洪水肆虐,殃及東明、菏澤、鄆城、巨野、嘉祥、濟寧等地。據記載,當時高村決口處口長200多丈,積水深5尺至1丈5,當地村民人畜財產傷損慘重。直隸總督李鴻章責令大名道臺劉盛藻和地方官員親赴決口指揮搶險,高村村民也全力投入搶險堵口戰斗。歷時30多天,耗費白銀15萬兩,終于使決口合攏。

1881年秋天,深受水患之害的東明、高村等地百姓開始募集錢物,建設高村險工工程。最早期的工程是秸埽壩,這種壩體雖然成本較低,但是強度明顯有差距,素有“一年做、兩年修、三年就得出窟窿”的說法。這導致1884年,高村又一次迎來了洪水之災。如何讓這道黃河“豆腐腰”上的鎖鑰更牢固,成了當地人牽腸掛肚的難題。

民國年間,中原大地戰事頻仍,黃河水患依然難以平息。國民政府雖然組建了所謂的“黃河水利委員會”,但治黃的策略和效果并沒有質的改變。

2

鮮血澆筑的鋼鐵脊梁

真正為天下生民百姓排除隱患,鎖住“黃龍”的起點,要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治理黃河”開始。1946年,冀魯豫解放區黃河水利委員會在菏澤成立,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終于徹底扭轉黃河頻繁決口改道的險惡局面,創造了伏秋大汛歲歲安瀾的奇跡。而在1948年發生在高村的一次搶險,就是展現“人民治黃”精神偉力的一曲壯歌。

1948年6月洪水暴漲,黃河東明段水情兇險埽跑壩垮,大堤潰在旦夕。當時國民黨河防官員逃散,東明縣民主政府動員45000民工緊急搶護,暫時控制了險情。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豫東、襄樊等戰役中告捷。不甘心失敗的國民黨軍隊為切斷華北與華東間的交通,阻止我軍南進,乘搶險之危大舉進攻高村險工區,派飛機狂轟濫炸,炸死炸傷殺害搶險員工150余人,搶占工區、燒毀料場,驅散民工,迫使搶險停工。

災情和敵情,同時壓在了東明軍民面前。一旦國民黨軍隊放任決口,魯蘇豫皖及冀南一代的千百萬人民,將面臨類似1938年炸毀黃河花園口一樣的“沒頂之災”。局面已經危如累卵,舉世矚目。

危難之時,中共中央發言人及解放區救濟總會發出緊急呼吁。號召大家團結起來,軍民一心,反蔣抗洪;義無反顧,向死而生!

首先晉冀魯豫野戰軍一部主動進攻,驅走占領高村險工的蔣軍,并留下邊區基干旅對險工進行守衛警戒。冀魯豫行政公署調劑東明、長垣、菏澤等12縣的人力物力,會同冀魯豫黃委會的力量全力投入排險搶護。數萬工人和十多萬負責運料的農民眾志成城,不顧飛機火炮的輪番轟炸,連續拼搏73個晝夜,先后修筑埽壩47道,保住了黃河下游幾省人民的安全,也為解放戰爭主戰場的勝利奠定了條件。


1948年高村搶險資料圖。(東明黃河河務局供圖)

在本次高村搶險中,共產黨員身先士卒,在黃河治河歷史中,定格下無畏無懼奮勇前行的身影。

時任黃河第一修防處主任的韓培誠,正在范縣參加整黨運動,組織上通知其去高村指揮搶險,韓培誠二話不說趕到前線,全身心投入到前線的戰斗中去。一次,一艘搶險船只在第14壩前工作時遭到了敵機轟炸,正在作業的職工們紛紛躲避。這時候,韓培誠忽然發現由于轟炸,那只作業大船只剩一根蒲梗繩系著,被急流沖得來回旋轉晃蕩,而岸上系船的那根木樁已經被拉力拔出好高。一旦船只被沖走,船上的搶險材料丟了可惜,重新再補上缺漏更是難上加難。此時韓培誠心急如焚,在敵機轟炸的間隙,冒著生命危險奔到壩頭抓住系繩,看準時機先把繩改拴到另一根牢固的樁上,接著又跳到大船上加了兩根系繩,從而保住了這只大船。

曾是韓培誠警衛員的張紹林,也參與了這次搶險,負責備案物料的卸船轉運,日夜工作經常顧不上睡覺。有一次困得實在撐不住,竟在柳料樹枝上睡著了,該處河灘發生坍塌,差一點掉入洪水中。


1948年高村搶險勝利竣工,指揮部人員留影。(東明黃河河務局供圖)

1992年,一座通體白色的“黃河高村搶險紀念碑”在高村險工附近落成。碑體正面的九個大字,是由曾經親身參與此次搶險的黃河水利委員會原主任袁隆題寫的。從這座紀念碑承載的歷史來看,歷經風雨仍巋然而立的高村險工,不愧為“人民治黃”的精神載體,是用鮮血澆筑的鋼鐵脊梁。而今,以紀念碑為主體的黃河歷史文化苑,也成了當地有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三過家門而不入”不是新鮮事

“黃河捧土尚可塞”,這是李白寫過的一句詩。顯然,在這里詩仙是利用了浪漫主義的修辭手法。治理黃河,顯然不是“捧土”就能解決的。

新中國成立后,東明黃河河務部門為了黃河安瀾,對險工進行了整修和加固。至1954年,各秸埽壩基本上實現了土石化改造。而后多年歲月中,高村險工經歷了四次較大的加高培厚。2005年完成標準化堤防建設后,防汛能力大大增強。目前高村險工,以抵御花園口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為設計防洪標準,為沿岸人民筑起了護堤岸、保民生的安瀾防線。高村險工還修建了引黃閘,用于引黃河水保障農業灌溉及人民生活生產用水,真正把曾經喜怒無常的黃河建成了“幸福河”。

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的高村險工有了更多的科技助力與賦能。通過遠程會商、視頻監控、無人機“三個全覆蓋”的應用,開啟了“天空地河”全天候、立體化巡查防守及遠程會商、調度新模式,實時監測防洪工程安全狀況和根石走向。數字孿生黃河防汛“四預”措施,實現了重點防洪區域的“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項功能,通過對水利要素的耦合算法和大洪水預演試驗,提升了對水災害的預警預報能力,為防洪減災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真正主導治黃工程的,還是具備責任感和價值觀的人。東明黃河河務局高村管理段段長高家全,已經在險工沿線巡守了整整十年。

由于常年風吹日曬,他的膚色呈現出黃河灘涂一樣的深色。平時早上六點到崗,晚上五點半下班,是他們工作的常態。而負責接聽防汛值班電話的同事,則必須要保證二十四小時守在電話旁。

他至今仍然記得2021年的夏秋之交。母親患上了重病,家里需要人照顧,但當時趕上新中國成立后最大秋汛洪水,他跟同事們下定決心,在險工旁邊的大壩上扎起了帳篷,一住就是兩個月。等到險情徹底排除,才有時間回家探望一下。談到此處,他說“古人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在我們黃河人看來,不算啥新鮮事”。

對于高村險工的41段壩岸,他熟悉得就像自己的掌紋。每天看看大溜在哪,基本就能對水情知道個大概。他說,“聽黃河水這么多年了,我覺得黃河是有生命的,跟我的心也連在了一塊。”

凌汛已過,汛期沒來,高家全帶著同事們種了7000棵樹。他特地指著險工下方臨近河面的一些柳樹,說那不是人工栽種的,是用于防洪的“柳石枕”中用于捆石頭的柳枝自己長出來的。這些“無心插柳”形成的樹,正在和他一樣,成為釘在此地的黃河衛兵。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齊魯壹點 incentive-icons
齊魯壹點
找記者,上壹點!
516989文章數 81249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強軍之路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猗县| 泰顺县| 岱山县| 延边| 庆元县| 白银市| 平顶山市| 长兴县| 许昌市| 兴义市| 天柱县| 和政县| 孟津县| 烟台市| 湄潭县| 宁河县| 延边| 德昌县| 石渠县| 清河县| 阜阳市| 历史| 霍州市| 扶余县| 武穴市| 井研县| 北票市| 沂南县| 惠东县| 阿拉善左旗| 台湾省| 阿尔山市| 牡丹江市| 麻阳| 远安县| 新邵县| 休宁县| 定襄县| 南召县| 南通市| 漠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