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世界里,公司的注冊與注銷是常態。許多人覺得,一旦公司完成注銷流程,就意味著和過去的一切徹底告別,所有的經營事務都已塵埃落定。然而,殘酷的現實給了不少人沉重一擊:公司注銷后,仍有可能遭遇稅務稽查,甚至面臨嚴厲的處罰。
稅務問題是公司注銷后被查被罰的“重災區”。一些公司為了逃避納稅義務,在注銷前隱瞞收入、虛列成本、虛開發票等。例如,某公司注銷后,稅務機關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其注銷前存在隱瞞收入的事實,少列收入達28191500元,被認定為偷稅。盡管公司已經注銷,但稅務機關依然對其追繳稅款,并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同時,公司的實際經營人也被要求在規定期限內繳納稅款及滯納金,逾期未繳清的將面臨強制執行。
此外,公司注銷后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完稅憑證、發票、出口憑證以及其他涉稅資料應至少保存十年。若公司未按規定保存這些資料,一旦出現問題,稅務機關在追查時將面臨困難,而相關責任人也可能因此承擔更嚴重的法律后果。
公司注銷絕非小事,注銷后被查被罰的責任認定涉及清算組、股東、法定代表人等多個主體。所以,企業應該依法履行清算義務,妥善保存涉稅資料,遵守法律法規。
1、企業進銷不足,增值稅稅負壓力大;
2、成本票不足,企業所得稅重;
3、“公轉私”20%分紅個稅的壓力;
稅收洼地內自然人代開政策、核定征收政策、稅收降低政策,合理合規降低稅負壓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