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之間的“口水戰”突然升級。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給中國起了新的稱呼,而中方則反手給美國扣上兩頂帽子。這場你來我往的口水戰,已經超出了外交的范疇,中方也很少在外交場合如此直白露骨地批評一個國家。這次中方不再溫文爾雅,而是針鋒相對,透露出的是什么信號?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堪稱4月的天,說變就變。4月初,他宣布對全球加征“對等關稅”,對中國商品稅率一度飆升至145%,但短短十天后便緊急豁免手機、電腦等20類商品關稅;結果又宣布“沒有豁免,而是啟用新關稅”,然后將對華商品關稅提升到245%。國家政策如此兒戲,真就是草臺班子行為;而且這種反復不僅不能證明特朗普是硬漢,反而暴露他被中國搞破防了,盡管白宮嘴硬說,球在中國腳下,但誰都知道,壓力完全在美國這邊:美債收益率飆升至4.49%、股市暴跌、家庭年均多支出1900美元,更暴露其“極限施壓”策略的破產。
為了證明自己的政策,特朗普一直宣稱,在等待中方主動來電示好,結果被晾到現在。中方不僅不理會,還轉頭與歐盟、東盟達成合作,將美國“孤立”在外,惱羞成怒的特朗普隨即在社交平臺將中國定性為“敵對貿易國家”,揚言報復。這個名稱實在別扭,既然是敵對,怎么會有貿易?這種“求而不得便掀桌”的邏輯,本質是一種焦慮,是為了甩鍋。
美國中期選舉臨近,國內通脹高企、制造業回流無望,民眾對經濟的不滿已突破臨界點,民調顯示72%美國人認為關稅戰“傷害自己”。為轉移矛盾,特朗普試圖將中國塑造成“經濟敵人”,聲稱“用勝利贏得尊重”。但這種煽動性敘事掩蓋不了一個現實:中國對美出口僅下降3%,而美國對華高科技封鎖反而倒逼中國芯片自給率突破80%,美國對華依賴沒有降低,中國經濟卻在明顯的去美國化!
現在美國需要面對一個新的常態:中國不但在貿易上不想吃虧,在嘴上也不想吃虧了。面對特朗普的威脅,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用八個字定調:“以戰止戰、以武止戈”。這不僅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歷史經驗總結,更是當下實力的宣示。中國稀土產能占全球90%、新能源車出口占全球六成、半導體產量達全球四成,這些“硬實力”讓中方有底氣喊出“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為了回應美方的言論,中方這次對美國拋出了兩個新外號,“鄉巴佬”、“野蠻人”,就是對美國的針鋒相對。“鄉巴佬”直戳美國單邊主義的粗鄙與短視——萬斯用“鄉巴佬”來歧視中國人,特朗普公開羞辱其他國家“Kissing my ass”,這種粗鄙的行為,才配得上“鄉巴佬”的稱呼;而“野蠻人”則暗諷其無視國際規則、濫用“國家安全”的霸權行徑。外交部駐港公署更補刀:“野蠻人永遠別指望等到中國的電話”。
特朗普搞出來的幺蛾子實在太大了,卸任后的拜登罕見公開抨擊特朗普,直言其“上任不到百天就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能讓82歲的睡王都坐不住,懂王做的事情算是前無古人了:關稅戰讓盟友離心離德,歐盟取消對中國電動汽車關稅、日韓加碼對華投資,連英國都呼吁“對美去風險”。若放任特朗普“瘋魔”,美國恐淪為“經濟孤島”,閉關鎖國不再是夢。
拜登的焦慮也折射出美國的困境:對華“規則競爭”難敵中國“體系破局”。中國聯合68國啟動WTO臨時上訴機制、推動RCEP落地,而美國卻繞開多邊框架搞“小院高墻”。更致命的是,美元霸權出現裂痕——人民幣跨境支付單日破5萬億、沙特推進石油人民幣結算。特朗普的“關稅核彈”非但未能遏制中國,反而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
中方將美國稱為“野蠻人”、“鄉巴佬”,也是在道義上搶占高地,師出必有名,討逆檄文已經發出,我們必須要做點事:美國筑墻,我們就架橋;美國揮舞關稅大棒,我們就以“稀土+數字人民幣+區域合作”構建非對稱優勢。《華爾街日報》都出面提醒特朗普:“大多數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是中國,而非美國”,這種經濟吸引力注定美國無法孤立中國。
從現在的局勢來看,中美博弈的結局,不取決于誰“壓倒”誰,而在于能否重塑包容性秩序。中國不復制美國的聯盟體系,而是以“雙循環”激活內需、以“一帶一路”連接南南合作。美國若繼續沉迷“霸權癮”,終將耗盡軟實力。
一場口水戰,實則是新舊秩序的碰撞。這場博弈沒有硝煙,卻決定未來十年世界的走向;下一次見面,中國會稱呼美國為什么,將注定這場貿易戰最終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