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的婚慶公司倉庫里,28歲的張偉盯著手機里38.8萬元的轉賬記錄,最終按下了關機鍵。原定八小時后舉行的婚禮,在女方臨時加價8萬彩禮的要求中化為泡影。
民政部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因彩禮糾紛取消婚約的案例同比激增67%。在江西某縣城,26.5萬元的平均彩禮標準已超過當地居民六年總收入,無數愛情在明碼標價中潰不成軍。
「這不是賣女兒,是給婚姻上保險」準新娘李婷的發言引發網絡熱議。其母親堅持的「三斤三兩」現金彩禮(約合14.35萬元),正將90后推向「零存款結婚」的深淵。
社會學家指出,彩禮通脹背后是傳統觀念與市場經濟的畸形融合。福建某村出現的「彩禮貸」服務,更將婚姻異化為赤裸裸的金融游戲。
抖音直播間里,「不要彩禮的姑娘」人設正在走紅。25歲的幼師小周曬出結婚證:「他主動給的6.6萬彩禮,我添了4萬變成我們小家的啟動資金」。
當68%的95后表示因彩禮壓力恐婚,當「娶不起」成為男性聚會的固定話題,那些標榜「彩禮代表誠意」的婚姻,真的比裸婚更幸福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