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磊委員(中)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走訪調研。
全國政協委員、中南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院長 石磊:
“安全是建筑的第一要素,而科學的城市規劃必然是讓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具體體現。三年的履職經歷讓我堅信,政協委員的建言既需專業深度,更需人文溫度?!?/p>
作為一名城市規劃與建筑領域的教育工作者,我在專業研究之初未想過自己會與“海嘯”這一自然災害產生如此深刻的聯系。直到一次在致公黨黨支部內部討論參政議政課題時,幾位從海外歸國的教授提到:“中國沿海城市的海嘯防御研究比較薄弱。”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自此,“預防海嘯”成為我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關注的課題。
我常往返于深圳、上海等國內沿海城市,目睹這些經濟重鎮高樓林立、人口密集,卻鮮有人關注潛在的海嘯風險。調研中,一個事實更讓人警醒:很多學者認為,越洋海嘯對我國影響很小,因為我國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對越洋海嘯波形成了一個天然屏障,另外我國還有寬廣的大陸架,所以越洋海嘯進入我國近海后能量衰減很快,不易引起災害。但從地質構造來看,我國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邊緣,地震活動頻繁,有發生局地海嘯的地質條件。
因此,2024年初在海歸專家指導下我向全國政協提交了《關于加快中國沿海城市海嘯災害研究的提案》。
2024年8月,自然資源部經商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來提案答復函,表示認可提案指導性建議,并將在實際工作中予以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高度重視提升城市綜合抗震防災能力,發布了工程建設國家標準《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標準》和《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等,要求針對地震引發的海嘯等災害制定防御對策和措施;財政部支持海嘯災害相關領域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研究和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究以及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等中央級科研院所開展自主研究、改善科研條件、加強人才團隊建設等。這些反饋讓我深切體會到“政協委員”四個字的分量。
有人問我:“一名建筑學者為何執著于預防海嘯?”我的答案始終如一:安全是建筑的第一要素,而科學的城市規劃必然是讓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具體體現: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群眾安居樂業提供堅強保障。三年的履職經歷讓我堅信,政協委員的建言既需專業深度,更需人文溫度。
采訪整理:肖一笑(見習)
文字編輯:羅韋
新媒體編輯:葉瑤楷(實習)
審核:李木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