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顯良委員(右三)實地察看耕地土壤質量情況。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陽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 黃顯良:
“在今后的履職道路上,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入基層、扎實開展調研,緊緊聚焦農業農村領域的關鍵問題,提出更多高質量的提案,為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完成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務,重點補上土壤改良、農田灌排設施等短板”。近年來,在開展科技下鄉指導農戶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我發現耕地土壤質量問題非常突出。基于此,2024年,我提交了《關于加強高標準農田耕地土壤質量建設的提案》,呼吁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時,不能僅僅著眼于基礎設施建設這類“硬件”投入,更要高度重視耕地質量這一核心“軟件”問題。
2023年2月,我跟隨上級主管部門領導實地走訪察看了多地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廣東省陽春市的一個種植大鎮,當地干部向我們介紹了新修的硬化溝渠以及平整后的田塊。然而,當我俯身抓起一把土進行察看,卻發現土壤板結情況極為嚴重,有機質含量低到極點。一位老農無奈地向我傾訴:“地是平整好了,灌溉水也方便了,可這土壤卻越來越‘挑食’,化肥用量越來越多,糧食產量卻不見增長。”
而這樣的現象并非個例——東北黑土地的退化、西北地區耕地的鹽漬化、華北地區耕作層的淺化、南方地區耕地的酸化等問題,已然對我國農業的正常生產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
鑒于此,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提交了這件提案,建議進一步細化耕地質量考核驗收指標,強化科技對耕地質量提升的支撐作用,著力提升高標準農田的生態可持續性,力求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一套全方位、系統性的改進思路。
提案提交后,農業農村部給予了高度重視,對提案中的每一條建議都進行了詳細答復,并明確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細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驗收指標體系,同時聯合相關部門支持科技攻關,強化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指導各地牢固樹立農業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這一系列積極的回應,讓我真切看到了政府部門對于耕地質量建設的堅定決心與高效行動力,也深刻感受到提案辦理工作的務實與嚴謹。
令人欣慰的是,2024年底,新修訂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規范》正式出臺,其中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相關驗收指標進行了細化,在土壤性狀評價指標分類中,新增了耕作層厚度、土壤容重、鹽漬化程度等關鍵指標,這與我在提案中的建議高度契合。
回顧這件提案從調研、撰寫到辦理答復的整個過程,我深切感受到政協委員履職責任的重大。一件優質的提案,不僅需要深入基層,精準發現問題,更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最終推動相關政策落地生效,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勤將沃土厚植,方能倉廩殷實。守護好每一寸耕地,就是守護中國農業的未來,守護國家繁榮發展的根基。在今后的履職道路上,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入基層、扎實開展調研,緊緊聚焦農業農村領域的關鍵問題,提出更多高質量的提案,為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采訪整理:方慧
文字編輯:羅韋
新媒體編輯:葉瑤楷(實習)
審核:李木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