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江,奔騰蜿蜒。它穿山越嶺,在鄂西北劈開峽谷,奔向江漢平原。
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東風汽車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國家隊”,因軍而建、因民而興、因國而強,在共和國的工業發展史上,也留下一道道奔騰蜿蜒的奮斗足跡。
從“三上兩下”建廠、首臺軍車攻堅,到2003年進軍武漢……奮斗的足跡還在不斷拓展:產業由十堰向武漢、襄陽、廣州縱深拓展;品牌從“功臣車”到嵐圖、奕派等新能源矩陣不斷升級;車輪從中國內陸駛向全球舞臺……
這條奮進之路上,不只是產業奔涌的江河,更是民族工業“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雄心壯志。
如今,
瞄準打造世界一流汽車企業目標,
聚焦新能源、智能化、
國際化、融合化、美譽度,
東風正加速實現躍遷發展。
01
東風騰躍
“東風大本營”所在的武漢經開區,“武襄十隨”汽車產業集群的核心處,如今每118秒誕生一臺新能源智造汽車。
東風在此,向新騰躍,一代代東風人與城市同頻共振。通訊員孫曉飛 攝
有這樣幾個重要的時間點記錄著歷史——
1992年
東風與法國雪鐵龍合資成立神龍汽車,次年神龍30萬輛轎車項目落地武漢沌口,武漢躋身全國三大轎車基地;
1995年
首輛富康在漢下線,彼時還是一片農田的武漢經開區,由此踏入中國汽車工業的主戰場。
2003年
東風總部遷至武漢,品牌加速擴張。“坐鎮武漢,有利于東風采集市場信息、把握產業發展走向、接軌國際產業。”時任東風公司領導這樣表示。此后十年,東風日產、東風本田、東風雷諾等中外合資企業先后落地。
2005年
東風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從卡車到轎車,從合資到自主,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東風的產品族譜正不斷擴大,逐漸擺脫‘只造一種車’的舊模式。”東風汽車戰略規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從1978年不足5000輛的單一卡車產能,到2024年30余款主力車型的248萬輛銷量,東風品牌走出一條進化之路。
東風嵐圖生產線上,工人在作業。
02
東風換道
東風汽車全球技術創新中心內,一枚拇指大小的黑色芯片DF30,正悄然改寫著中國車規級高性能MCU芯片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
DF30,這款由東風牽頭研發、聯合全國44家企事業單位共同打造的芯片,不僅適用于傳統燃油車,也可嵌入新能源車三電系統。“目前已完成兩次流片(試生產),車規級驗證即將展開,計劃明年實現量產。”東風汽車研發總院智能化技術總師張凡武說。
中國首顆完全國產自主可控高性能車規級MCU芯片DF30。
加速研發的,不僅是汽車大腦。針對新能源車電池系統,東風汽車“心臟升級計劃”也在緊密推進。
東風汽車研發總院是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家技術中心,這里聚集了4000多名技術人才,瞄準新能源汽車“三電”、新材料、智能駕駛等關鍵核心技術日夜攻關。
從發動機上天,到汽車具身智能體構建……以東風汽車研發總院為“中樞”,東風汽車已形成“1+N”研發體系,競逐智能化賽道。近3年來,東風汽車的各項發明專利公開量、授權量連續位居業內第一。
東風馬赫超級混動專用發動機熱效率達到47.06%,刷新行業紀錄。
東風汽車研發總院院長楊彥鼎說,如今,汽車早已從“移動出行的機械產品”蝶變為“陪伴用戶的智能化終端”。東風汽車正和華為、中國移動等企業機構合作,加速向人工智能、車路云一體化等新賽道邁進。
03
東風破圈
“當年拿著紙質地圖招商,東風就是我們唯一的‘地標’。”2003年成為轉折點,隨著東風汽車總部遷至武漢,武漢經開產投集團副總經理曹匯的招商地圖泛起漣漪。
“企業聽說東風在這里,電話那頭的聲音都興奮起來。”她清晰地記得一家外資企業高管考察時的場景——對方指著東風廠區的燈光說:“有東風在,產業鏈自然會長出來。”
鏈式反應就此爆發:美國李爾帶著座椅技術迅速伸出“橄欖枝”,法國法雷奧擴建車燈基地,日本八千代將汽車油箱和天窗生產線平移至此。
美國動力龍頭康明斯來到武漢經開區,“牽手”東風公司合資成立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還有格拉克、博澤、安波福、偉巴斯特等,幾年時間里,世界知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都來了。”曹匯說。
他們看中的,是東風每年百萬輛整車的需求虹吸。
13公里的東風大道延展為產業動脈。通訊員孫曉飛 攝
現在,武漢經開區年均導入30余家產業鏈配套企業,汽車零整比由0.39∶1提升到0.68∶1,已經形成半徑50公里的“兩小時供應鏈圈”。
前不久,全球知名的動力技術提供商康明斯舉辦在華50周年慶,活動地點就選在位于武漢經開區的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
自2005年牽手東風以來,康明斯已經在武漢經開區5次追加投資。
翻開東風汽車的全球“朋友圈”,像康明斯這樣追投、加碼、擴容的國際龍頭還有很多。
目前,全區集聚外資零部件企業208家、外資工程技術中心35家,是全省汽車領域外商直接投資最高的區,已形成“世界車谷”級的零部件供應能力。
嵐圖汽車。
04
東風在此
東風是業內產品線最全的車企之一。目前,東風汽車在湖北省內已建立起20多個整車廠和國家級檢測中心,一級配套供應商有1000多個。
這么好的基礎上,如何更快轉型?
武漢市、區聯動,組織東風公司與武漢楚能新能源、中創新航、華星光電、京東方等企業開展供需對接,共同組建下一代汽車供應鏈。同時,繪制出覆蓋300多家企業的產業鏈圖譜,在7大城市布局招商專班,拿著圖譜一家家上門,只為補鏈強鏈。
數據顯示,武漢經開區年均導入30余家產業鏈配套企業。不僅是硬件,還包括東軟集團、科大訊飛等軟件頭部企業。
為了躍升,武漢還將“出海口”搬到了“家門口”。
去年以來,全市首個湖北自貿區聯動創新發展區揭牌,貫通綜保區整車出海通道。得益于此,東風成功打開西班牙、意大利等16個空白市場;
就在今年春節前后,武漢港漢南港區正式獲批臨時開放,經漢南港滾裝碼頭出海的汽車,在武漢經開區直接辦理海關手續不超過2個工作日,單車出海成本至少降低1000元;
漢南港。通訊員李巋供圖
還有中歐班列(武漢),為東風汽車量身打造了定制化的“東風號”,實現常態化運營,一臺嵐圖汽車從車間到火車站僅需20多分鐘;
距離武漢經開綜保區不遠處,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武漢園區已集聚80多家檢測認證機構,出口車輛不出園區就能拿到“出海證”。
“對未來最好的把握,就是開創更美好的未來。”東風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楊青說,在充滿光榮和夢想的征途上,我們信心堅定。
這個春天,東風大道兩側的大樹正在冒著新芽,第20萬輛嵐圖在漢駛下數字化產線。
東風騰躍,
正因在此。
在此,既是沃土深根,
亦是星辰遠航。
記者| 汪甦 徐丹 李佳 陳永權
長圖| 設計劉巖
編輯| 喻鑫 朱晨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