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介紹:
咨詢人:男生父母
男生年齡:31歲
專家服務老師:孟衛華老師及其督導小組
情況介紹:男生抑郁焦慮,吃了六年抗抑郁的藥,情緒低落、失眠,怨恨父母的嚴苛教育,與父母關系僵硬。
父母經常吵架、互相推脫各自的教育責任,婚姻搖搖欲墜。
介入療愈后,男生從痛苦絕望的情緒中走了出來,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和希望,并對自我有了全新認知,內心力量增強漸漸擺脫抑郁,并成功走出家門找到工作。
看著兒子眼中的恨意,我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忍不住在他面前痛哭。
兒子抑郁躺平的六年,我們家好像也被按下快樂的暫停鍵陷入痛苦的深淵。
那天已經過了午時十二點,可兒子連早飯都還沒吃,實在擔心他的身體,于是,拿出偷偷配好的鑰匙打開了他的房門。
看著躺在床上形如殘燭老人的兒子,心臟一陣陣抽疼,走過去輕輕推了推兒子叫他吃飯。
可任憑我怎么說,兒子就是閉著眼睛裝作聽不見。
漸漸地我的脾氣也上來了,忍不住大聲叫喊:
“你這是做給誰看,你不吃飯餓的是你,好吃好喝供著你,你還有理了,起來吃飯!”
話音還沒落下,兒子猛地拉開被子,狠狠地把我推開,對著我嘶聲怒吼:“要你多管閑事,餓死也是我的事!”
“你哪來的鑰匙,為什么不經我同意進我房間,我不是你的犯人,給我出去,出去!”
我被兒子推的一個踉蹌,后被重重的撞到墻上,我痛的倒吸一口氣。
然而兒子完全無視我的狼狽,眼含怒火像似看仇人般盯著我。
我被兒子惹怒,剛想舉起手教訓兒子不知好歹,然而在看到他眼中的恨意時,舉起的手像似千斤重怎么都落不下來。
“從小就被你打到大,你打,干脆打死我,你也省心,你看不上我,我更不想做你兒子!”
兒子決絕的話在耳邊回蕩,眼淚不爭氣的嘩嘩流.....
為了他,我甚至放棄了自己熱愛的事業,他就這么恨我,就這么報答我!
聽了我的敘述,家庭指導老師非但沒有安慰我,反而冷靜的向我質問:
“是不是很委屈,但我覺得孩子比你更委屈!”
“他不是小孩,餓了自己會主動出來吃飯!”
“你倒好不經孩子同意不但偷偷配鑰匙,還在明明知道孩子飽受抑郁痛苦一次次的刺激他?”
“這樣做真是為他好嗎?”
“還有,你覺得孩子抑郁你沒有責任嗎?”
聽完老師的話想極力為自己辯解,可張了張嘴最后還是什么都沒說,難道我真的錯了嗎?
01
六年前兒子被檢查出抑郁焦慮,之后兒子就辭職在家療愈,可我怎么都沒想到這一呆就是六年!
起初我也按照醫生的話去做,不給兒子壓力,盡量為他提供一個寬松舒適的環境。
可每次看到他一副要死不活的頹廢樣,向來要強的自己,實在忍不住的痛斥他“沒出息、矯情。”
我也知道要盡量閉上嘴,這樣才有利于他的康復。
可日子一天天過去,兒子非但沒有任何好轉,還越加擺爛人生。
在家除了玩手機、打游戲、刷視頻外,就是呼呼大睡,早上不起、晚上不睡;
更可惡的是,自從他被檢查出抑郁以來,已經六年沒工作了!
這和我心中優秀的孩子大相徑庭,我不能接受兒子是個“廢物”的事實。
為了讓他走出來,我軟硬兼施什么手段都用了,可事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那天我拖著一身疲憊回到家,還沒走進客廳就聽到兒子房間傳來激烈的游戲聲。
我和他爸為了養家每天早出晚歸,被生活蹉跎的筋疲力盡,他不工作就算了,就連為我們分擔做頓飯都不肯。
心中的壓抑的怒火瞬間被激發:
“打游戲倒是來精神了,哪哪也都舒服了,是吧!”
“你是31歲,不是3歲,怎么好意思明目張膽的啃老,還抑郁,我看你就是不想工作!”
兒子手中動作不停,頭都不抬好似我不存在,對我的話更是充耳不聞。
我被兒子的態度氣的腦袋嗡嗡響,走上前奪過兒子手中的鼠標,狠狠地摔在地上。
“我讓你玩,找工作,現在就找,死在外面,也比賴在家里啃老強!”
哐當一聲,桌面上的電腦被兒子一股腦全都推到地上。
隨后發了瘋似的,在破碎的電腦上亂踩一氣。
“我就知道你看不上我,巴不得我死直說,死還不容易嗎.....”
兒子憤怒的推開我,直接沖到廚房拿著刀子就往自己的胳膊上劃拉,我被嚇得愣在原地。
隨后反應過來拼命去搶兒子手中的刀子,兩個人亂成一團,直到刀子不小心劃到我的手指痛苦的大叫出聲,菜刀啪嗒一聲掉在地上。
我雙腿發軟直接攤在地上,哐哐地拍打自己的胸口嚎啕大哭。
為什么事情會變成這樣?兒子到底怎么了?我到底要怎么做?
因為兒子的事情,我和他爸爸天天爭吵。
我怪罪他爸就是個“隱形人” 從小不管兒子;他爸爸說我太強勢,兒子變成這樣全是我的錯!
我一邊工作一遍照顧家里老小,甚至為了陪讀,我還錯過自己最熱愛的的工作;
我的犧牲非但沒有得到父子倆的安慰,到頭來還被他爸說成劊子手!
“這日子沒法過了,不行咱就離婚!”
孩子爸爸冰冷的話語徹底寒了我的心。
兒子怪我,他爸爸也厭惡我至極,我這些年的付出就是個笑話!
甚至,有時都在想就這樣吧,大家一起倒也不孤單。
直到我遇到家庭指導老師,我才終于明白: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不扼殺孩子的天性,也不強制把他們塑造成自身心中的樣子,孩子才能在內驅力激發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才能。
原來,問題真的在于我的,在于我們錯誤的教育!
02
老師告訴我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切忌按著自己固有認識和愿望去塑造孩子;
不停地用兩匹馬的力量硬生生地拉著孩子前行,卻忽略了孩子本身就是一輛馬力十足的凱迪拉克。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凱迪拉克”效應。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擁有與生俱來的天賦或才能;
如果父母缺乏對孩子的準確判斷,還擅自做主,干涉他們的成長方向;
將會使他們無法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就如凱迪拉克無法發揮其最佳性能一般。
我是一個虎媽,要強還好勝,對自己如此對兒子更是嚴苛。
無論教育還是生活,我對兒子都十分嚴苛,自小就給他輸入“凡事爭第一、要做就做到最好,要么就不做!”
完全忽略了兒子的感受還有他本身的能力。
小時候兒子非常喜歡唱歌,想學聲樂,我覺得鋼琴非常優雅,強逼著他練習鋼琴。
兒子大學想學自己感興趣的文學,我覺得男孩子學文學非常沒出息,逼著他選了醫學專業。
不僅是這樣的大事,哪怕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我也一一給兒子安排好;
兒子沒有選擇權,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兒子就像老人一樣的父母強拉著前行,機械性地完成各種要求,而他們的天分與能力,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成長。
我自認為自己是過來人,這樣做可以助力兒子“通過捷徑”走向成功。
卻不想兒子在我肆意干涉下慢慢失去生命活力、失去熱愛生活的能力,甚至還患上抑郁焦慮
03
家庭指導老師采用傾聽、共情等基本咨詢技術幫助兒子疏散宣泄出諸多煩惱、痛苦等負面情緒;
又采用啟發引導,矯正了兒子的錯誤認知,幫助兒子建立了正確的認知。
之后又采用OH卡牌深入兒子的潛意識,助力兒子自我探索與發現,引領兒子直觀探索與我們之間的關系。
療愈兒子的同時,老師還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們的認知進行了調整。
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為孩子心理“補”足養分
行為有對錯,但情緒無對錯。
家庭指導老師說,我們最需要給予他的就是無條件支持、共情和安慰。
因為,父母專注的眼神和鼓勵的動作、言語會讓孩子覺得無論我做什么,父母都會接納我。
他更愿意放下心中的防御,相信我就是我,我可以有很多感覺、很多情緒、很多想法、很多選擇,而且這些全都會被好好地接受。
而當孩子心理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他們的情緒也會平穩下來,也會更有力量地去解決問題。
老師的話讓我醍醐灌頂,之后我按照老師的指引去接納兒子的一切,尤其是他的負面情緒。
兒子心情不好對著我們大聲吼叫時,我不再像過去那般抱怨兒子不懂事、白眼狼。
而是靜靜地傾聽兒子的內心,給予他理解和鼓勵。
這樣互動了一段時間,兒子的情緒果然平穩了下來,陰晴不定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我知道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隨后更加關注兒子的感受,通過自身的力量撫慰兒子那顆傷痕累累的心靈。
兒子漸漸地不再肆意發脾氣,和我們的互動也多了起來,我們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親密。
先修行自己再教育孩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教育孩子,喊破嗓子,不如父母做出樣子。
正如家庭老師說的那樣:“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
教育是一種自省。
父母要想管好孩子,首先就要管好自己
一個智慧的家長,會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來。
當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就是你最好的反應,自然會越來越好。
為了自己也為了給兒子樹立好榜樣,我撿起了放棄多年的非遺手工制作。
遇到拿不定的,還經常與孩子爸爸、還有兒子一塊商討。
爺倆一改過去默不作聲、或者“隱形人”,積極給予我建議。
看著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手工品,一家人都獲得了莫大的鼓勵。
有時爺倆還跟著我一塊制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家心靈的距離越來越近;
兒子的表情也越來越生動,我與他爸爸的關系也得到了緩和。
隨著療愈的進行,兒子的狀態越來越好,人自信了、能量也越來越充足。
差不多療愈了兩個月,2025年02月13兒子終于成功走出家門找到理想工作。
(圖片為網絡圖片,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