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若星河的江蘇醫派因地緣而起、因地緣而興,在江蘇這方寶地上流派紛呈、百家爭鳴、賡續千年。
4月1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推出,中國中醫科學院提供學術指導,魯南制藥啟達力?荊防顆粒獨家冠名的大型文化類季播節目《中國中醫藥大會》(第二季)將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20:00檔首播,并于4月19日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18:00檔重播。節目將以“蘇醫繁盛”為主題,帶觀眾領略江蘇大地的醫派興盛、醫術興榮與醫創新奇!
走守正創新之路
江蘇醫派煥發時代光芒
江蘇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醫家眾多、著作豐富,有史料記載的江蘇醫家就超過4000位,著作累計3000余部。深厚的醫學底蘊,促使江蘇醫派在發展過程中綿延出眾多流派。
在本期節目中,第一位分享嘉賓是南京中醫藥大學常州附屬醫院博士生導師申春悌,她是江蘇四大中醫流派中孟河醫派的代表性傳承人。2007年,孟河醫派被列入江蘇省常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第一個“寶葫蘆”開啟,寶藏分享人申春悌將帶大家從清代江蘇人葉天士所著的《溫熱論》中探尋孟河醫派的起源與名方,探尋歷代“孟河醫者”的醫學智慧,感受中醫藥文化的延續與傳承。
基于孟河醫派醫學理念,章次公、朱良春創立以擅用蟲藥、敢克重癥著稱的章朱學派,本期節目中,寶藏分享人,南通大學附屬醫院主任中醫師朱建華,將向觀眾展示章朱學派蟲類藥的神奇與魅力。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院長黃煌則帶來提供必要信息就能給出個性化、規范化處方的人工智能診療識別系統,以創新思路,讓孟河醫派惠及更多患者。
節目中,演員成果還親身體驗了一番AI開方。她都收獲了哪些新奇的就診體驗?讓我們一起去節目中尋找答案!
承襲前輩醫志
以中醫智慧護航健康之道
江蘇醫脈歷來人文薈萃、醫家匯聚。1954年,各地的中醫藥專家會聚南京中醫藥大學前身——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這一舉措,也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蘇醫繁盛、中醫繁榮。時至今日,有著“當代中醫藥高等教育搖籃”美譽的南京中醫藥大學院校不僅創立了澄江針灸學派,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中醫醫者,更培養出7位院士、14位國醫大師。
澄江針灸學派認為督脈是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的綱領,對督脈和相關穴位進行觸摸,觀察督脈反應,以此判斷人體健康狀況和病情。節目現場,寶藏分享人、澄江針灸學派代表性傳承人張建斌妙手施針會得到嘉賓們怎樣的反饋?澄江針灸學派中又蘊含著哪些“圍魏救趙”“隔山打牛”式的策略、智慧?讓我們去節目中一探究竟!
中藥渣變廢為寶
因地制宜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新時代的江蘇中醫藥人以高質量發展為指引,不斷開拓創新,深深扎根進這片中醫藥文化氛圍尤為濃厚的沃土,為江蘇以及中國中醫藥文化、產業的傳播發展貢獻力量。在本期節目中,寶藏分享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郭盛帶來的地緣寶藏,就是江蘇中醫藥人的一項創新實踐成果。
據了解,目前中國中藥材種植面積已經超過5000萬畝,藥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非藥用部位可達數億噸。這項全稱為“中藥資源產業化過程循環利用模式與適宜技術體系創建及其推廣應用”的研究,不僅能把中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變廢為寶,還有望助力中國實現“雙碳”目標與綠色發展戰略,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郭盛的帶領下,寶地體驗官盧智還深入體驗了一番如何將丹參藥渣做成口紅。
中藥渣做的口紅都有哪些功能功效?與傳統口紅相比又有哪些優勢?敬請期待本期節目!
4月18日,讓我們相約《中國中醫藥大會》(第二季)《蘇醫繁盛》,一起走進江南水鄉,探索當地地緣寶藏,感受江蘇醫派的創新精神與時代魅力!
責任編輯:孫妍(EN10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