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邁的 Wat Umong 街上,一位年輕研究員尋找著一處理想的居所——既要靠近工作地點,又要尺度適宜。最終,她在清邁大學研究中心附近發現了一棟約30年歷史的老宅。雖顯老舊,卻地段優越、比例恰好。她邀請本地設計團隊 Studio Mai Mai,將這棟待修之屋,改造成屬于自己的理想之家。
房屋為兩層結構,由混合木材與混凝土建造,屋頂為雙層傾斜設計,形成自然采光的天窗。建筑師在初步勘察后發現,盡管房屋隨時間有些老化,但整體形制優美、結構尚穩。
因此,設計策略并非徹底推翻重建,而是在保留原始架構的基礎上,修復與更新必要部分,使新舊自然融合。
業主希望空間布局更貼合日常生活習慣。設計團隊在入口處增設一個多功能空間,并于主衛生間旁另設一處獨立洗手間,提升使用便捷度。
原本二樓三間小臥室被合并為一間寬敞的主臥套房,另設一間溫馨的客房。考慮到街區已有停車位,設計師將原本的門前車位改為庭院花園,為居所注入一份安靜與綠意。
設計中最關鍵的亮點,源自屋頂天窗的再利用。建筑師果斷拆除部分二樓樓板,打造貫通上下的挑空客廳,使天光從屋頂自然傾瀉而下,成為每日迎接主人的第一縷光亮。這一“垂直采光井”的改造不僅強化了建筑的空間感,也巧妙回應了臥室格局重組的結構需求。
考慮到建筑本體不大,設計師在細節中運用大量圓潤、有機的形態,以緩解空間中的線性剛硬。從圍墻、地面到室內墻面與門洞,弧線與曲面如呼吸般自然流動,令整棟住宅更具溫度與親和力。
色彩方面,整體以白色與暖色調為主,搭配磚塊、瓷磚與木材等自然材質,內外空間在肌理上無縫過渡。通向二樓的樓梯位于挑空之下,造型極簡,最大限度保留光線穿透的自由感。局部點綴的藍色,亦為空間增添一抹層次與趣味。
家具與裝飾則由業主與建筑師共同挑選,包括陶盆、植物與手工制品,使整棟住宅在功能、氛圍與美學上保持統一節奏。這不僅是一處安居之所,更是日常與自然溫柔相擁的生活容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